登入會員
品牌介紹
關於我們
企業徵才
客服中心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申訴信箱
FAQ
電子報
書目下載
圖書總覽
服務推薦
教學網
考用網站
首頁
書目下載
會員專區
與我連絡
飛躍六十 迎向百年
法律/政治
法律
政治、公共事務
財經/商管/觀光
財經、商管、統計
觀光、餐旅、休閒
文/史/哲/期刊
辭書、總類
語言、文學
歷史、哲學、宗教
藝術、設計、文創
學術期刊
理工/醫護
理工
醫護暨生命科學
農林漁牧
教育/心理/傳播
教育
心理、諮商與輔導
社會、傳播(影視)
小五南/中等教育
小五南
電機與電子群
餐旅群
家政群
商業與管理群
英文
藝術群
農業群
食品群
【春節延後出貨公告】 「適逢春節假期,五南官網均可正常下單購買,惟1/21(二)17:00後的網站訂單,預估將延至2/3(一)下午後出貨,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分享
台灣書房
-
納福系列
歷史、哲學、宗教
-
台灣研究
-
台灣書房
燒香拜好神─台灣的祭祀文化與節慶禮俗
作 者:
王乙芳
出版社別:
台灣書房
書 系:
納福
出版日期:2023/10/12(1版5刷)
ISBN:978-986-6318-36-8
書 號:8V51
頁 數:408
開 數:20K
定 價:480元
優惠價格:379元
本書作者用實際參與所觀察的生活印象,以前衛的觀點來看台灣社會的傳統祭祀禮儀。 嫁出去的女兒又該如何奉祀娘家的祖先? 自共產黨發動文化大革命以後,台灣是華人社會保存祭祀文化最完整的地區,這些禮俗已成為台灣人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宗教信仰的改變、生活形態的轉換,台灣的新一代對崇德報本及敬天法祖的觀念也已經越來越薄弱,反而把最靠近自己的傳統祭祀習俗當成一種低俗的迷信,甚至在功利主義抬頭的影響下,連祖宗供桌在家中所佔的居住面積,都可以先計算經濟利益。 本書作者以其故鄉東石為主要背景,對存在於現在台灣人所面對的祭祀文化,作一完整的觀察與紀錄。從如何認識正信宗教;認識所祀奉的神祇,祭祀禮儀的產生與現在所保存的樣貌;從對神明、祖先的祭祀,供品與儀注;從古代禮俗與宗教禮俗的差異與融合,到台灣如何歷經混亂的過程而依然保存了最接近古俗的祭祀禮儀,用最有力的事例佐證剖析禮俗的產生、成型。 ------------------ ● 自序 談祭祀 兩個字,很多人一定就會聯想到鬼神、玄虛、宗教、禮俗與祭典,也許都有;但沒那麼嚴肅。鬼神、玄虛祭祀科儀與宗教是生命共同體,在宗教形成的要素裡,它缺一不可,但禮俗與祭典科儀不一定來自於宗教,所以不必把祭祀這樣的行為等同於牛鬼蛇神。對鬼神之事,我也是採「敬鬼神」的態度,能不能「遠之」不一定是自己能決定的,但我相信「禍福無門,為人自招」這句話,所謂「胸中正,眸子瞭焉。」一個人行為中正,自然百邪不侵,整天思想邪惡,邪惡自然就喜歡跟這樣的人親近。 我沒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故事可寫在這本書裡,也不想寫那些「齊諧」,只是想把祭祀這樣一件有趣又好玩的禮俗讓更多人了解。從小活到現在,除了十一歲時有一次在學校因眼皮直跳,感應到我那個患「先天成骨不全症」的妹妹即將死亡之外,其它,可能是酒精的關係,我的第六感可說是麻木不仁。我並不是因有什麼「先天體質」而對祭祀這件事有興趣,相反的是每次去廟裡燒過香,就感覺心理特別寧靜而有興趣。就像每天早晚,我出門前燒炷香,回家時燒炷香,沒有祈求、沒有祝願,看到那個香爐就想到點炷香,有事忘了,也就忘了。 現代人對於「祭祀」行為有些時候感覺是一種負擔,在恐懼繁文縟節的儀禮中,潛意識產生某些的抗拒,這可能是資訊太發達所產生的後遺症,被太多似是而非的理論所影響。祭祀文化可能是中華民族最獨特的文化資產,在世界其他民族或宗教很少看到這樣的禮儀,它最少在華夏區域流傳了幾千年。其中最特別的莫過於對祖先的祭祀,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是中華民族能淵遠流長,根深葉茂最重要基礎。祭祀的原始目的在於對天地的敬畏、對祖宗的緬懷與感恩,並不是像現代人著眼於「發財」與有所求。有句語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說的是一種本份。只是很多人都自認自己比別人聰明,於是就開始追求一些非份,求之於天地神鬼,求之於神棍、靈媒、術士,求之於讓自己喪失靈魂的一切貪求。無論你求的是什麼,對像是誰,只要是非份的,這樣的行為都是西洋話說的;「在跟魔鬼交易」。 台灣的祭祀文化歷經多元統治影響,四百多年的發展過程,這當中不可能不被外來文化所感染;並且包含了移民過程的不完整。在被摻雜外來文化的的同時,到底還保存多少原始移民文化,這有賴專家學者去研究。然而,也可能在這種被異族統治的反抗心理下,台灣反而保存更多與完整的祭祀禮儀。 本書主要是把我觀察台灣在宗教、節慶、禮俗等有關祭祀文化與應節供品的部分現況,做一個概況的敘述,希望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覽過程當中,了解祭祀行為與禮俗其實只是不同民族的生活形態;不同的宗教信仰所表現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就像有些人追求婚禮仿效西洋人在教堂舉辦,認為那樣比較浪漫;有些人就喜歡照著傳統來,還故意仿古穿鳳冠霞披,而在外國人眼裡,他認為中國婚禮的神祕感比在教堂結婚脫俗,講穿了都是「近廟欺神」的心理。 在探討祭祀禮儀的過程裡,我發現中國人「民以食為天」的理論,在很古老的社會就存在於這些禮俗當中,祭祀行為不是空口白話,而是應有誠心準備祭品做為獻供,以協助表達崇敬之儀。祭祀儀式是否要準備「太牢」、「少牢」等供品,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民族風俗都有不同的解讀。點蠟燭是一種方式,燒炷香也是一種方式,這就是所謂「文明有高低,文化無先後」,祭祀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就是文化。我在書裡面介紹許多應節祭品的準備,主要不是在推廣美食,目的在介紹因應節俗準備祭品時,從準備的過程中,了解它蘊含古人利用這一準備節俗祭品過程當中表達維繫家族、人文與禮的目的。事實上在現代這種高度經濟發展的社會,動手自己做一些應節的供品不但不麻煩,相反的,現代人比古代人方便多了。至於我所介紹的是不是「美食」,這見仁見智,但最少都能吃進肚子,也是可以拿來拜的。 本書既然是介紹台灣的祭祀禮儀與節俗,當然少不了出現一些「台語」,在內文裡用「」而出現的儷粗宋體表示為台語發音,本來想加註注音符號,但發現注音符號的韻母不夠用,讀者請自求多福。在頁眉加載的台灣諺語一律用台語發音,我也已經力求用字準確,只是這部分還有進步的空間。我之所以說「台語」,是因為台灣話已經不能算是原來「閩南語」或「河洛話」,因外來文化的影響,台灣在地的語言,只能稱為台語了。
王乙芳 男人 已婚 三個女兒 從事裝修工作及室內設計凡三十年 民國51年出生在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村,一個台灣南部典型的小漁村,小時所經歷的娛樂就是王爺生辰的廟會及進香,於是萌發對宗教、民俗的高度興趣。 在建築工作與宗教、民俗有許多關聯的知識下,因寫作《裝修工程施工概要》、《裝修設計與估算》等書的同時,也研究與觀察更深入的祭祀文化。鑑於台灣的宗教信仰及禮俗有日漸扭曲的憂慮,祭祀禮儀讓年輕一輩有卻步的可能,而著手於台灣祭祀文化現況的整理。
第一章 燒香拜好神
一﹑論神
二﹑道教神的系統
三﹑不怕官只怕管的祭祀思想
四﹑祭祀科儀與禮的關係
五﹑民間祭祀文化的混亂原因
六﹑原住民族的祭祀文化
七﹑私設的神壇
第二章 神案擺設與安爐
一﹑神案的方位
二﹑供桌與擺設
三﹑安神明位
四﹑安祖先牌位
第三章 祭祀用的物件
一﹑祭祀的禮器
二﹑犧牲與祭品
三﹑香、燭
四﹑金紙(冥紙)
第四章 祖宗與神明的祭祀禮俗
一﹑天公生‧玉皇上帝萬壽-農曆大年初九
二﹑太上老君萬壽-農曆二月十五
三﹑天上聖母聖誕-農曆三月二十三
四﹑七娘媽生(七夕)-農曆七月七日
五﹑王爺生-農曆九月二十三
六﹑五年王爺生-農曆大科年的十月初七
七﹑油車公、湘娘媽
八﹑三聖爺
九﹑祖先祭祀
第五章 巧立節日祭牙神
一﹑過年(春節)
二﹑上元節、元宵節-農曆大年十五
三﹑清明節
四﹑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
五﹑七月節-農曆七月
六﹑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七﹑冬節(至)
八﹑初一、十五(犒軍、賞兵)
九﹑初二、十六
十﹑尾牙(尾衙)-農曆臘月十六
第六章 婚‧喪‧喜‧慶
一﹑婚嫁
二﹑喪葬
三﹑弄璋弄瓦
四﹑家宅興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