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籍推薦人 名人推薦 林育信 國家體操教練、東京奧運中華隊體操總教練 童俊傑 童力體操創辦人、競技體操國際一級裁判、奧運裁判 林祥威 競技體操A級教練、台北市三民國小專任教練 黃心榆 韻律體操國際裁判 吳修廷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副教授 郭筑菱 臺南市體育總會體操委員會有氧體操教練 林昀蒂 臺北市體操協會競賽組組長、中華隊跳水國手 林家恩 台中體操研究室創辦人、2024彈翻床亞錦賽中華隊總教練 陳怡諶 前韻律體操國手、全運會18面金牌 倪婉婷 Ninidance自由教練
|
※推薦文 推薦序 台灣體操新時代 終於有台灣人自己寫的體操書籍了!這本書向大眾打開體操知識的大門!用問答的方式,回答大家對體操的疑問,也因此格外特別。大眾對體操的印象,或許停留在奧運賽場上的精采表現,卻少有人真正了解這項運動背後的歷史、規則與選手的心路歷程,而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惑所存在。
在過去,教練對於選手而言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很多選手不敢問太多,教練也不喜歡選手問問題,似乎只有埋頭苦練才能滿足教練的期待。如今時代不同了,那些曾經深埋我們心中的疑問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對初學者來說,這本書是進入體操世界的最佳入門;對選手和體操迷而言,則能從中獲得簡易的理解。包含介紹體操的起源、各種比賽項目的特色、選手如何訓練、怎麼成為優秀選手。即使沒接觸過體操的人,也能一邊讀,一邊驚呼:「原來體操是這樣!」
體操最迷人的地方就在於它融合了技巧與藝術,展現人體極限,更傳遞堅持的精神。我誠摯推薦這本書給所有讀者。無論您是否曾經接觸過體操,打開這本書時,都將感受到體操的魅力,並從中獲得新的啟發與感動。
如果您曾經在電視或網路上看過體操比賽,一定會被那些翻轉、騰空、落地的瞬間所震撼。體操看起來像魔術一樣,但其實,它是一種用身體去挑戰極限,同時展現美感的運動。
林昀蒂 臺北市體操協會競賽組組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兼任講師
|
 朱巧柔 韻律體操選手出身,現職體操教練,也是第一位當過記者的體操教練。近年來致力於為體操界發聲。
|
序
第一篇 體操基本概念 01 體操的起源從何說起? 02 什麼是競技體操(Artistic Gymnastics)? 03 什麼是韻律體操(Rhythmic Gymnastic)? 04 什麼是彈翻床體操(Trampoline)? 05 為什麼這些體操項目沒有納入奧運比賽?
第二篇 體操欣賞知識 06 如何欣賞體操比賽? 07 體操比賽是如何進行的呢? 08 為什麼有些厲害的選手無法進入決賽? 09 體操的滿分是幾分? 10 世界上最難的體操動作是什麼? 11 任何人都可以發明新動作嗎? 12 體操比賽服有規定的款式嗎? 13 為什麼有些體操選手只穿一半的鞋子? 14 韻律體操評分很主觀嗎? 15 對分數不滿意可以申訴嗎?
第三篇 關於選手 16 我的孩子有天分嗎? 17 練體操要天賦還是努力? 18 練體操有什麼好處? 19 為什麼同樣的動作要一直練習? 20 走上選手之路以前,你準備好了嗎? 21 校隊需要考試嗎?有什麼管道可以進校隊? 22 為什麼體操選手這麼在意體重? 23 要多軟才算合格? 24 體操選手一定會有運動傷害嗎? 25 體操選手會遇到哪些低潮期? 26 孩子想退隊怎麼辦?
第四篇 關於出路 27 該不該為了孩子舉家搬遷至名校隊訓練? 28 讀體育班好嗎? 29 不讀體育班,還可以當體操選手嗎? 30 各國是怎麼培養體操選手的? 31 一定要成為體操選手嗎? 32 從小練體操,在校隊成長的選手,都走向哪些路? 33 練體操最好的未來是什麼?
第五篇 關於比賽 34 國內正式比賽有哪些? 35 孩子學多久能去比賽? 36 讓孩子多參加比賽好不好? 37 小孩一上台就緊張怯場,該如何克服? 38 體操選手比賽前都會做哪些準備呢?
第六篇 關於迷思 39 為什麼體操是冷門運動? 40 體操學習,越早越好? 41 拉筋是否會長不高? 42 體操選手年齡越小越吃香? 43 練體操很危險嗎? 44 為什麼那些高難度動作消失了? 45 體操選手有迷信嗎? 46 為什麼台灣的韻律體操無法登上奧運舞台?
第七篇 體操名人堂 47 為什麼俄羅斯是韻律體操強國? 48 美國女子競技體操為何強大? 49 世界上最老和最年輕的體操選手是誰? 50 台灣有哪些著名的體操選手?
後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