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則非知不可的體操概念
作  者╱
朱巧柔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博雅科普
出版日期╱
2025/10/28   (1版 1刷)
  
目前無庫存
email:
I  S  B  N ╱
978-626-423-902-8
書  號╱
RA2D
頁  數╱
304
開  數╱
20K
定  價╱
550

※書籍推薦人
名人推薦
林育信 國家體操教練、東京奧運中華隊體操總教練
童俊傑 童力體操創辦人、競技體操國際一級裁判、奧運裁判
林祥威 競技體操A級教練、台北市三民國小專任教練
黃心榆 韻律體操國際裁判
吳修廷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副教授
郭筑菱 臺南市體育總會體操委員會有氧體操教練
林昀蒂 臺北市體操協會競賽組組長、中華隊跳水國手
林家恩 台中體操研究室創辦人、2024彈翻床亞錦賽中華隊總教練
陳怡諶 前韻律體操國手、全運會18面金牌
倪婉婷 Ninidance自由教練
※推薦文
推薦序 台灣體操新時代
終於有台灣人自己寫的體操書籍了!這本書向大眾打開體操知識的大門!用問答的方式,回答大家對體操的疑問,也因此格外特別。大眾對體操的印象,或許停留在奧運賽場上的精采表現,卻少有人真正了解這項運動背後的歷史、規則與選手的心路歷程,而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惑所存在。

在過去,教練對於選手而言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很多選手不敢問太多,教練也不喜歡選手問問題,似乎只有埋頭苦練才能滿足教練的期待。如今時代不同了,那些曾經深埋我們心中的疑問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對初學者來說,這本書是進入體操世界的最佳入門;對選手和體操迷而言,則能從中獲得簡易的理解。包含介紹體操的起源、各種比賽項目的特色、選手如何訓練、怎麼成為優秀選手。即使沒接觸過體操的人,也能一邊讀,一邊驚呼:「原來體操是這樣!」

體操最迷人的地方就在於它融合了技巧與藝術,展現人體極限,更傳遞堅持的精神。我誠摯推薦這本書給所有讀者。無論您是否曾經接觸過體操,打開這本書時,都將感受到體操的魅力,並從中獲得新的啟發與感動。

如果您曾經在電視或網路上看過體操比賽,一定會被那些翻轉、騰空、落地的瞬間所震撼。體操看起來像魔術一樣,但其實,它是一種用身體去挑戰極限,同時展現美感的運動。

林昀蒂 臺北市體操協會競賽組組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兼任講師

朱巧柔
韻律體操選手出身,現職體操教練,也是第一位當過記者的體操教練。近年來致力於為體操界發聲。



第一篇 體操基本概念
01 體操的起源從何說起?
02 什麼是競技體操(Artistic Gymnastics)?
03 什麼是韻律體操(Rhythmic Gymnastic)?
04 什麼是彈翻床體操(Trampoline)?
05 為什麼這些體操項目沒有納入奧運比賽?

第二篇 體操欣賞知識
06 如何欣賞體操比賽?
07 體操比賽是如何進行的呢?
08 為什麼有些厲害的選手無法進入決賽?
09 體操的滿分是幾分?
10 世界上最難的體操動作是什麼?
11 任何人都可以發明新動作嗎?
12 體操比賽服有規定的款式嗎?
13 為什麼有些體操選手只穿一半的鞋子?
14 韻律體操評分很主觀嗎?
15 對分數不滿意可以申訴嗎?

第三篇 關於選手
16 我的孩子有天分嗎?
17 練體操要天賦還是努力?
18 練體操有什麼好處?
19 為什麼同樣的動作要一直練習?
20 走上選手之路以前,你準備好了嗎?
21 校隊需要考試嗎?有什麼管道可以進校隊?
22 為什麼體操選手這麼在意體重?
23 要多軟才算合格?
24 體操選手一定會有運動傷害嗎?
25 體操選手會遇到哪些低潮期?
26 孩子想退隊怎麼辦?

第四篇 關於出路
27 該不該為了孩子舉家搬遷至名校隊訓練?
28 讀體育班好嗎?
29 不讀體育班,還可以當體操選手嗎?
30 各國是怎麼培養體操選手的?
31 一定要成為體操選手嗎?
32 從小練體操,在校隊成長的選手,都走向哪些路?
33 練體操最好的未來是什麼?

第五篇 關於比賽
34 國內正式比賽有哪些?
35 孩子學多久能去比賽?
36 讓孩子多參加比賽好不好?
37 小孩一上台就緊張怯場,該如何克服?
38 體操選手比賽前都會做哪些準備呢?

第六篇 關於迷思
39 為什麼體操是冷門運動?
40 體操學習,越早越好?
41 拉筋是否會長不高?
42 體操選手年齡越小越吃香?
43 練體操很危險嗎?
44 為什麼那些高難度動作消失了?
45 體操選手有迷信嗎?
46 為什麼台灣的韻律體操無法登上奧運舞台?

第七篇 體操名人堂
47 為什麼俄羅斯是韻律體操強國?
48 美國女子競技體操為何強大?
49 世界上最老和最年輕的體操選手是誰?
50 台灣有哪些著名的體操選手?

後記

導演筆記:導演
椅上學到的13
0堂課 (限中
國大陸以外地區
銷售)
52則非知不可
的舞蹈欣賞概念
52則非知不可
的古典音樂概念
演員筆記:表演
工作者的實務手

茶之書
50則非知不可
的書法欣賞概念




第10章 世界上最難的體操動作是什麼?
體操是一項挑戰人類極限的運動,1956年直體後空翻轉體180度是當時奧運的最高難度,如今這個動作的難度只有B難度,許多國小選手都能完美做出。地板項目沒有器械提供引導,所以地板也是體操極限的指標,截至2025年,世界最高難度為J難度,不斷有新的體操動作被開發、命名。以下列出女子和男子體操最難的幾個動作。

一、男子地板
(一)團身後空翻三周(The Liukin)
這個動作需要足夠的垂直升力才能完成三周空翻,不僅需要高度,也需要強大的核心帶動高速旋轉。1987年蘇聯選手瓦列里.柳金(Valeri Liukin)首次在比賽中成功完成,開發至今已有數十年,仍是難度最大的動作之一。選手須冒著生命危險嘗試,中國體操選手李小雙便曾在練習時腦部著地,摔進醫院,但這個動作就像核武器一樣,無人能敵,為他贏得了巴塞隆納奧運冠軍。
難度價值:H

(二)直體後空翻兩周轉體1080度(The Shirai 3)
這是一個視覺上令人驚嘆的動作,最難的部分是空中所需的旋轉動力,必須同時做垂直和水平的轉動。日本選手白井健三(Kenzo Shirai)在2015年首次完成。
難度價值:H

(三)屈體後空翻三周(The Nagornyy)
這是歷史上最難的體操技巧,比團身難上許多,因為高速轉動時將雙腳彎曲能轉得更快,屈體需要對抗轉動的力量將雙腳伸直,這需要巨大的力量才能在空中保持姿勢。動作難之外,落地更難,稍有不準確就會頭部著地。2021年由俄羅斯選手尼基塔.納戈爾內(Nikita Nagornyy)成功命名,至今沒有其他人在比賽中成功實施。隨著俄羅斯被國際奧會禁賽,這項絕技如曇花一現。
難度價值:I

二、女子地板
(一)直體後空翻兩周轉體180度
這個動作需要高度的核心力量保持空中姿態,且由於落地時視覺會有盲點,在空翻轉體時沒有機會看到地面,高度依賴肌肉記憶和核心控制,需要極高的技術才能準確落地。該動作由美國選手拜爾斯(Simone Biles)於2013年首次完成並命名。
難度價值:G

(二)團身後空翻兩周轉體720度(The Silivas)
兩次空翻與轉體交織在一起,這需要很強的爆發力將選手彈射到足夠高的空中。該動作由羅馬尼亞選手西里瓦斯(Daniela Silivas)於1988年漢城奧運首次完成。
難度價值:H

(三)直體後空翻兩周轉體720度(The Moors II)
與上述動作同理,但這個動作為直體完成,大大增加了難度,因為在高速翻轉時會迫使運動員彎曲膝蓋,因此選手必須非常強壯才能抵抗這些力量而讓全身保持直體。2013年由加拿大選手莫爾斯(Victoria Moors)成功命名。
難度價值:I

(四)團身後空翻兩周轉體1080度(The Biles II)
這是有史以來最高難度的女子體操技巧,將難度等級推向新的高峰,動作原理與The Silivas相同,但增加額外轉體360度。由美國選手拜爾斯(Biles)於2019年成功完成命名,目前沒有其他人能完成,預估未來二十年也難以達到,可以說這個動作已不是地球人能完成的。
難度價值:J

三、平衡木
(一)直體後空翻轉體360度
俗稱「旋木」,這個動作曾經在網路流傳被誤以為是禁止動作,其實國際體聯從未禁止,只是這個動作的掉落風險很大,選手很少在大賽上冒險嘗試,不過許多中國選手都曾在比賽中完美實施這個動作。平衡木只有10公分寬,任何空翻落地都會有掉落的風險,更何況加上轉體360度,這意味著它需要很高的精確度,哪怕是偏離軸線一公分都可能會錯過落點並且掉木。
難度價值:G

(二)團身後空翻兩周轉體360度下
俗稱旋下,這種下法最困難的部分是產生足夠的力量和高度來完成,通常地板和跳馬是選手能產生速度和力量的器械,但平衡木只有一條10公分的極其狹窄短小的跑道,不能產生反彈,因此選手需要更大的力量產生高度。1980年中國選手姜薇第一位完成此動作。
難度價值:G

(三)團身後空翻兩周轉體720度下(The Biles)
比旋下更難的下法,選手在下法時垂直轉動兩周,同時平行轉體兩周。2019年美國選手拜爾斯成功命名,截至2024年還沒有其他人能完成。
難度價值:H

四、跳馬
(一)側翻內轉180度上馬,前空翻轉體540度(程菲跳)
這個動作剛出現時轟動體操界,因為全速衝刺做側翻內轉是向後的力量,轉體180度會看不到跳馬台,然後從盲跳的過程帶入動力完成翻轉,這比從跳板到跳馬的直線動力要複雜得多,需要高度準確性才能完成。2005年中國選手程菲首次完成命名。
難度價值:5.6

(二)前手翻接前空翻兩周(The Produnova)
又被稱為「死亡跳馬」。這個動作需要強大的能量才能完成兩周空翻,且整個過程是盲目完成的,只有前手翻的前半段能瞥見地板0.1秒,這種盲目落地存在危險,極有可能無法雙腳落地而得到0分,更可能危害身體,因此很少有選手在比賽中嘗試。1999年俄羅斯選手葉蓮娜.普普多諾娃(Yelena Produnova)首次在比賽中完成,並以她的名字命名,但1980年就有北韓選手在比賽中嘗試,最後背部落地而沒有成功命名。
難度價值:6.0

(三) 側翻內轉後手翻接屈體後空翻兩周(The Yurchenko Double Pike)
這是男子跳馬的動作,至今只有5名男選手在比賽中完成,2021年美國選手拜爾斯是第一位完成的女選手,至今沒有其他女選手在比賽中嘗試。這個動作需要足夠的力量將選手彈至空中做兩周高速空翻,這會產生很大的旋轉力,落地時雙腳必須吸收並控制該動力。
難度價值:6.4

體操沒有最難,只有更難,因為人類的極限不斷被刷新,尤其是美國選手拜爾斯出現之後,不斷改寫歷史。國際體聯曾經大量降低跳馬的難度分,例如程菲跳在2005-2012週期的難度價值為6.5分,2017年以後降級為5.6分,但不代表這個動作變簡單了,而是跳馬的扣分點少,這樣跳馬強的選手在全能項目太有優勢,所以國際體聯為了平衡其他項目的分數,把跳馬的許多動作都降級了。人們曾經認為程菲跳是世界最難的動作,但後來有幾位選手都曾在比賽中成功實施。拜爾斯不同,在可預期的未來,她所命名的幾個動作可能都難以被突破。這是體操界的指標,也是後人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