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學校輔導工作
作  者╱
邱珍琬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圖解系列
出版日期╱
2020/09/01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86-522-198-0
書  號╱
1B0W
頁  數╱
216
開  數╱
20K
定  價╱
300



★「學校輔導工作」目標是了解學校輔導目標、編制、功能與內涵,因此是進階、也是整合有關學校輔導相關行政、理論與實務的課程。本書目前市面上較完整的一本「學校輔導工作」入手書籍,適用於修習教育學程、或以輔導為輔系,以及諮商或輔導學系學生與研究生。

輔導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在科技與社會急速變遷的現在尤其重要,專輔教師也需要了解服務族群的發展特色、任務與需求,結合不同可用資源與團隊合作,方能竟其功。
本書從學校輔導工作起源開始,以一頁一圖的方式展現,言簡意賅地說明輔導組織、輔導人員角色與功能、目標與工作內涵,最後述及目前學校輔導工作的挑戰與輔導教師的自我照顧。

邱珍琬
現職:
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學歷:
德州理工大學諮商師教育博士
經歷:
筆名仞岡,已出版《圖解助人歷程與技巧》(五南)、《圖解自我探索與成長》〈五南〉、《生命教育》〈五南〉、《圖解輔導原理與實務》〈五南〉、《讓家自由,讓自己愛-35個家庭諮商的故事》、《爸爸,我不會忘記你-心輔系教授記錄失智父親的生活點滴》〈新銳文創〉、《圖解諮商理論與技術》〈五南〉、《圖解團體輔導與諮商》〈五南〉、《圖解兒童及青少年輔導與諮商》〈五南〉、《狗狗心事誰人知-心輔系教授的觀察筆記》〈新銳文創〉、《從逆境走來 滿心正能量》(達觀)等五十餘本,其他學術著作見專業期刊。

單元1  學校輔導工作起源與發展  
單元2  不同層級輔導人員專長與合作  
單元3  學校輔導工作內涵(不同層級學校輔導工作重點)  
單元4  轉介服務  
單元5  學校輔導組織與行政  
單元6  輔導人員角色與功能  
單元7  輔導教師或諮商師的連結功能與運用資源  
單元8  學校輔導工作目標與內容:各級學校的輔導工作重點
單元9  學校輔導工作目標與內容:生活輔導  
單元10  學校輔導工作目標與內容:學習輔導  
單元11  學校輔導工作目標與內容:學習輔導注意事項  
單元12  學校輔導工作目標與內容:生涯輔導  
單元13  學生資料蒐集(含測驗)與運用  
單元14  個案輔導會議  
單元15  學校輔導倫理  
單元16  輔導教師可能遭遇的倫理議題  
單元17  學校輔導教師的倫理議題:危機事件處理  
單元18  學校輔導教師的倫理議題:多重角色  
單元19  學校輔導教師的倫理議題:保密與隱私權  
單元20  學校輔導教師的倫理議題:當事人為未成年人或法律上無行為能力者
單元21  適用於學校(兒童與青少年)的諮商理論與技術
單元22  個人中心學派  
單元23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派  
單元24  認知行為學派  
單元25  現實治療  
單元26  敘事治療  
單元27  焦點解決治療  
單元28  家族(庭)治療取向  
單元29  遊戲治療  
單元30  表達性藝術治療  
單元31  兒童與青少年輔導工作  
單元32  與青少年的諮商工作  
單元33  輔導教師或諮商師一般注意通則  
單元34  班級輔導  
單元35  團體諮商  
單元36  生涯輔導與諮商  
單元37  學習輔導  
單元38  危機事件  
單元39  危機處理  
單元40  危機處理:校園霸凌與暴力行為  
單元41  危機處理:自傷  
單元42  危機處理:自殺  
單元43  危機處理:家庭暴力與亂倫  
單元44  危機處理:悲傷輔導  
單元45  親師溝通與諮詢  
單元46  目前學校輔導工作的挑戰  
單元47  學校輔導教師之自我照顧  
參考書目

敘事研究與敘事
心理學:本土之
探索與實踐
高齡藝術與預防
失智症 : 藝
術課程活動設計
概念框架:幕後
操控思考的黑手
教堂文本對神聖
的詮釋:閾限之

團體諮商與治療
:一個嶄新的人
際─心理動力模

音樂治療─中國
古代醫學與音樂
治療




單元1 學校輔導工作起源與發展
一、美國學校輔導工作之起源與發展
輔導工作是從美國發源,最先是職業輔導的出現,由於十九世紀末,產業科技快速發展、人口從郊區移至都會區,再則歐洲大量移民移入美國及美國本身都市化的結果,導致工業革命運動產生都市人口激增、工作量超乎所需而產生嚴重失業問題,再加上1892年卡內基鋼鐵工業罷工風潮、造成勞資嚴重對立(宋湘玲、林幸台、鄭熙彥,1991,p.4;Baruth & Robinson,III,1987,p.7),於是在1895 年G. Merril首先在加州一所工業學校創設職業輔導計畫,將職業輔導系統化,除了做個人能力與興趣分析、個別諮商、就業輔導之外,還有追蹤研究,同年Frank Parsons也在波士頓提供貧困青年之職業諮商服務,直到1908年Parsons與M. Bloomfield在波士頓成立職業局,以職業諮商來協助個人自我實現。Parsons認為輔導是長期的教育工作,主張各級學校應該實施職業輔導,在1909年Parsons過世之後,從波士頓的學校開始設置職業輔導計畫,漸漸擴及到其他州,1910年首屆全國性職業輔導會議在波士頓召開,1913年全國職業輔導協會(National Vocational Guidance Association)成立,1915年發行「職業輔導簡報」(Vovational Guidance Bulletin)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J M. Brewer率先將職業輔導引進教師訓練課程。Parsons帶動了美國輔導運動的先驅,因此也被稱作「輔導運動之父」(宋湘玲等1991;Baruth & Robinson,III,1987,pp.7-12)。
學校輔導與諮商的發展,先是從教育體系裡開始,首先是聚焦在職業發展的這個部分,當時不少輔導運動的領袖期待能夠將焦點擴大(包括人格、人類發展等議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須要運用團體測驗的方式做篩選及分派兵員,因此各種智力測驗風起雲湧,而在軍隊使用團體測驗的技巧受到學校以及教育專業人員的喜愛,教育學者John Dewey強調學校在引導學生個人、社會以及道德發展上的重要性,也因此學校就開始將輔導活動融入課程裡面,但是為期甚短。且強調評估學生個性以及特質的測驗,持續受到重視,學校諮商師被期待要將相關資訊做傳播與蒐集,藉此影響及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美國學校諮商專業是從輔導運動開始,也就是二十世紀初的工業革命,伴隨著進步教育運動,職業輔導就是進步教育運動的一個反應。輔導運動在這個階段,主要是指導學校學生及年輕人有關他們的道德發展,人際關係以及工作世界的部分。Jesse Davis從1907年開始進行全校性的輔導計畫,他鼓勵學校的英文老師將輔導的課程融入在自己的作文課上,以協助學生發展自己的品格、避免問題行為,同時將他們對職業的興趣跟學校的課程連結在一起。Frank Parsons在1909年提出三個選擇適當職業的因素為:了解自我、性向、能力、興趣、資源以及限制,對不同形式的職業能夠了解其需求、優/劣勢、及補償,了解職業與教育和自己能力、興趣之間的關係。在Parsons的貢獻下,波士頓的學校委員會首創諮商師執照的課程,後來被哈佛大學採用,也是美國第一個在大學開設的諮商師教育課程(Schmidt, 1996,pp.7-8)。

單元1 學校輔導工作起源與發展(續ㄧ)
一、美國輔導工作之起源與發展(續)
1940年代美國在諮商專業上有重大的改變,主要是Rrogers的個人中心取向受到歡迎。二次大戰對美國社會的影響,導致政府在戰後積極涉入諮商與教育專業,像是退伍軍人協會提供基金讓研究生受訓為諮商師或心理學家(Gladding, 1992, cited in Schmidt,1996,p.11),1952年政府重建「美國人事與輔導協會」(the American Personnel and Guidance Association),同時有許多諮商理論興起,促成諮商專業的發展。1957年蘇聯火箭升空,促使美國政府更重視學生性向測驗,學校諮商師鼓勵學生留在學校進修,並獎助資賦優異學子,團體諮商也方興未艾。1960年代學校諮商師的角色有了新的變化,除了定義學校諮商師的特別功能外,也開始發展自己很清楚的專業角色,同時強調諮商師與教師之合作,接著再將學校諮商師角色往下擴及到小學。國小諮商工作是從William Burnham在1920到1930年的工作慢慢推進的,當時Burnham強調學校教師對於學生身心健康促進負有重大責任,所以1964年美國政府將各級學校諮商納入國防教育法案內,國小學校諮商就漸漸被學校系統所接受,國小諮商師的角色也在1966年的「國小諮商師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ttee 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Counselor)報告中更確立了,至此,學校諮商專業被視為是兒童與青少年發展教育的重要力量,加上1975年「所有障礙兒童教育法案」(The Education Act for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的通過,讓學校諮商師的諮詢功能更凸顯,而1983年出版的「國家在危機中」(A Nation At Risk)報告書中,出現了「學校諮商」,強調發展「有效能學校」,學校諮商師被期許提升學生發展與表現(Schmidt,1996,pp.9-21)。
以往學校輔導教師被視為是一個支持或輔助的角色,但是現在隨著時代變化與校園生態的轉變,學校輔導教師成為一個重要且基本的配備(Schmidt,1996),我國的情況也類似。教育系統裡的諮商師主要是強調人類發展、學習以及學校的環境(Schmidt,1996),儘管學校諮商師在自己專業身分的認同上,常常會遭遇困難或被混淆(例如:教師、行政人員),因此若要建立學校諮商師的專業身分最好是:了解學校諮商的歷史以及其發展和拓展過程中的重要事件(了解自己專業的根源以及專業發展的重要事件,可以更清楚未來目標),建立持續的訓練標準(訓練的層級與本質在不同層級諮商師的訓練模式是不同的,也可能造成諮商師角色被誤解),符合在其他機構服務的專業諮商師執業標準(目前美國國內的認證標準也不一,應該要與其角色及功能相互配合),期待有一致的認證標準,與發展出全國性、不同學校層級諮商計畫的指導原則(學校諮商持續地發展,而其總目標是須要持續做評估與調整的)(Schmidt,1996, pp.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