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會歷史傳統和信仰群體的合一意識中,找出屬於自己的教堂!
「閱讀教堂」可從藝術欣賞的角度出發,或從建築風格的導覽出發,這兩個角度都體現了造物主的豐富多樣。但教堂也是啟示的文本,本身蘊含神聖的意義,也藉由「形」詮釋神聖,而詮釋教堂必須從詮釋神聖開始。 教堂是聖與俗分界的門檻,「門檻」的拉丁文是「閾限」。教堂的空間是朝聖旅程的隱喻,此視覺是敬拜禮儀不可少的元素。教堂的空間蘊含著回憶,是信仰救贖事件的敘事,也是一代又一代信仰群體的敘事歷史。透過詮釋教堂,等於與神聖祂者相遇,也等於與歷世代的信仰群體共融。
|
※書籍推薦人 林鴻信/基督教研究智庫創辦人 周學信/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歷史與系統神學教授、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陳農瑞/中華信義神學院前代理院長 張基義/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
|
蔡清徽 台灣神學院神學博士(系統神學)、美國哈佛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碩士、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學士
經 歷 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01)大樓事業處總經理、南山人壽AIG房地產投資暨管理副總經理、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等
身兼《聖經》老師、建築投資管理專家、綠建築專家、建築系教授等角色於一,在事業高峰時領受到神聖空間的迴響,華麗轉身邁向朝聖路途。與王裕華建築師合著《遇見世界十大教堂》、《遇見亞洲12座教堂》,亦為淡江教會《教堂敲敲門》十集的Youtuber。
|
第一部分 緒論 第一章 與神聖意識的隔閡 第二章 克服與神聖隔閡的詮釋方法 第三章 建築為啟示的文本 第四章 教堂文本的「閾限」相關神學主題研究
第二部分 入口:「神聖」的「閾限」感受和藝術 第五章 魯道夫.奧托「神聖」的觀念 第六章 奧托的神聖視覺呈現:「努曼」(Numen) 第七章 田立克的藝術與神聖的觀點 第八章 實存與「真實」的關聯 第九章 象徵啟示「真實」的方式 第十章 《聖經》中「神聖」視覺和極限的回歸 第十一章 「閾限」的魔魅 第十二章 「第二部分」小結
第三部分 禮儀空間:信仰群體與「閾限禮儀」 第十三章 身分意識的隔斷 第十四章 探究型詮釋學 第十五章 歷史意識與群體 第十六章 群體的身份認同和轉化的行動 第十七章 群體中意義的傳遞 第十八章 歷史和空間的印記 第十九章 記憶和空間 第二十章 身體的安置與教堂的擬人化空間 第二十一章 閾限禮儀 第二十二章 「第三部分」小結
第四部分 閾限通道:中世紀密契的「閾限視覺」 第二十三章 密契的「閾限通道」 第二十四章 「閾限視覺」與禮儀:戴奧尼修神學 第二十五章 中世紀密契的視覺與空間程序 第二十六章 「閾限視覺」的類比、換位、成雙對應的默觀 第二十七章 范德連的「對偶」(Dyads) 第二十八章 水平與垂直的「閾限視覺」範例 第二十九章 「第四部分」小結
第五部分 祭壇:「類閾限」朝聖 第三十章 「類閾限」的群體理論 第三十一章 「類閾限」朝聖的理論 第三十二章 朝聖群體合一的經驗 第三十三章 朝聖影響下的教堂設計 第三十四章 室外動態禮儀與空間關係 第三十五章 「類閾限」朝聖教堂範例 第三十六章 「第五部分」小結
第六部分 結論 第三十七章 教堂文本的綱要準則 第三十八章 結語:「神聖」的魔魅性
後記 參考書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