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編寫是以涵蓋中國歷史之演進為主,上起史前,下迄現代,舉凡民族、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演變,均以扼要敘述,並針對各時代之特點多所討論,期使讀者對中國歷史獲得整體的概念。 本書共分七章:中華文明的形成、三代文化的關係、秦漢皇帝制度的建立與運行、魏晉南北朝的分裂與統一、統一帝國再現——隋唐盛世、宋元明清時期,以及近現代中國的變局。選材嚴謹、標題分明、文字精煉流暢,適合大專院校學生學習,也可作為社會人士自學之用。
|
※主編簡介
高明士 主編
現職: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學歷: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 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 經歷: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任 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臺灣大學「胡適紀念講座」講座教授(2003-2004)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韓國漢城大學國史學科研究教授 玄奘大學歷史學系講座教授 著作:《日本古代學制與唐制的比較研究》(1977,1986) 《韓國教育史研究》(1995) 《中國教育制度史論》(1999) 《隋唐貢舉制度》(1999) 《中國傳統的政治與教育》(2003) 《東亞教育圈形成史論》(2003) 《東亞古代的政治與教育》(2003,2004) 《中國中古的教育與學禮》(2005)等書及論文多篇 編著:《中國史研究指南》五冊(1990) 《隋唐文化研究叢書:歷史篇》全十冊(1999) 《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1999) 《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2003) 《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全八冊(2004) 《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全二冊(2005) 《東亞傳統家禮、教育與國法》全二冊(2005)等多種
|
 梁國真(執筆一、二章) 現職:明新科技大學副教授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 論文:〈試論西周晚期的外患〉 〈商周東夷問題的考古學材料〉 〈西周春秋時代宗教思想的演變〉
賴亮郡(執筆三、四章) 現職: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副教授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 著作:《六朝隋唐的東宮研究》等
劉燕儷(執筆五、六章) 現職: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副教授 學歷: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 著作:《唐朝後期的銅錢不足問題--從供需面的探討》 《唐代的夫妻關係--以禮律規範為中心》
李汾陽(執筆六、七章) 現職:開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主任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史學博士 著作:《清代倉儲研究》 《清代蠲卹制度研究》
|
第一章 中華文明的形成 第一節 導 言 第二節 聚落與農耕文明的形成 第三節 族群融合與國家的建立 第四節 陶文與漢字文化的展開 第五節 臺灣史前文化及其與大陸文化的關係 第二章 三代文化的關係 第一節 導 言 第二節 三代國家型態的演變 第三節 三代宗法的發展 第四節 三代文化一脈相承 第三章 秦漢皇帝制度的建立與運行 第一節 導 言 第二節 從春秋戰國到天下一統 第三節 皇帝制度的建立 第四節 西漢的建制與改革 第五節 東漢的興衰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的分裂與統一 第一節 導 言 第二節 魏晉南朝門閥社會的形成與皇權 第三節 北魏政權的建立與華北的新秩序 第四節 北朝後期的東西對抗 第五節 邁向再統一之路 第五章 統一帝國再現──隋唐時期 第一節 導 言 第二節 隋代的富強與速亡 第三節 李唐建國與貞觀之治 第四節 女皇武則天 第五節 開元之治與東亞文化圈的形成 第六節 唐宋間變革 第六章 宋元明清時期 第一節 導 言 第二節 宋以後的「近世」特徵 第三節 邁向「近代」挫折的檢討 第四節 元明清時期的政權 第五節 歐洲文明的來華與東西文明的交會 第七章 近現代中國的變局 第一節 導 言 第二節 十八、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的變局 第三節 二十世紀中國的動盪 第四節 第二次中日戰爭與戰後中國 第五節 二次戰後臺灣民主化的發展 第六節 中共的建政與發展 第七節 臺海兩岸的互動與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