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憲清體育文集簡介 本書共兩章,第一章演講,共搜集45篇講文,內容悉是學校體育。第二章論述與評論,共搜集45篇文章,內容以學校體育為主,也涉及社會體育。本文集論述與評論重點,區分其一針砭政府體育施政之缺失(譬如反對成立體育委員會、兩所體育學院合併成體育大學、國訓中心選手培訓及課輔制度……等),其二建立新的論述(諸如台灣新體育創始者──國體大、體育學術實務化、國小體育課循環教學制度、葉氏體育教材教法等),其三予測新世紀台灣體育之樣貌。期盼本文集能引領更多體育學者,勇於針砭政府體育施政缺失,進而促使我國體育事業更進步。
|
 葉憲清
現職 國立體育大學榮譽教授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畢業 日本筑波大學體育經營學研究室研究
經歷 屏東縣高樹鄉泰山國民小學教師兼訓育組長 高雄市第三初級中學教師 省立屏東高級中學教師 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副教授兼體育衛生組主任 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授兼體育衛生組主任 左營運動訓練中心主任 國立體育學院教授、運動技術學系主任、訓導長、教務長、校長
|
第一章 演講 1. 體育教師與運動教練 2. 體育教學過程之新觀念 3. 校長對體育實施方案應有認識與作為 4. 國中運動選手與體能訓練 5. 從一份調查問卷—談高雄市國小體育課教學現狀 6. 學生運動生活與課外運動經營 7. 怎樣教好國小體育課 8. 如何辦理興趣分組教學體育課之行政業務—以省立高雄師範學院為例 9. 國小學童短跑訓練之指導 10. 科學化、制度化、教育化 11. 國中體育課教學正常化之管見 12. 國小體育課實施循環教學之理論基礎 13. 我對「全省國小實施體育課循環教學實際問題解決」之看法 14. 田徑教學設計 15. 責任心與榮譽感 16. 大專院校體育教學與優秀選手培訓 17. 運動選手的規範行為 18. 大專院校體育課興趣選項分組教學實施概況與展望 19. 高級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計劃 20. 日本高等學校保健體育學習指導要領實施概況 21. 日本中學校保健體育學習指導要領實施概況 22. 日本小學校體育學習指導要領實施概況 23. 運動選手的運動精神—從民國76年台灣區運動會談起 24. 台灣省國民小學體育課循環教學實施始末 25. 師範學院體育系學生應有認識及做法 26. 運動與人生 27. 經營卓越的體院,邁向新世紀的體大 28. 珍貴的時刻,亮麗的新鮮人 29. 體育教學集團—以興趣分組教學及循環教學為例 30. 體育學術實務化、體育實務學術化 31. 新世紀國體新鮮人之角色 32. 體育教師是位人師、經師、技師 33. 提升敬業樂業勤業之專業精神、終身奉獻體育運動事業 34. 教育是神聖的工作 35. 校訓釋義 36. 體育教師的專業道德 37. 台灣高等體育人力培育體制之現況 38. 建立國體人形象 39. 中等學校運動績優生的升學途徑與發展 40.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 41.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加考體育可行性初探 42. 運動技術系之核心價值—奪牌獲勝締造新猷 43. 行行出狀元—對高中運動選手之期望 44. 從「傾中去台灣化」看馬總統的國際體育事件 45. 我的「體育教材教法」觀
第二章 論述與評論 1. 屏東師範53學年度新生入學考試體能測驗報告 2. 沈建德高中三年的訓練情形 3. 四年的屏中田徑教練甘苦談 4. 師範生對國小體育應有的任務 5. 視導雲、嘉、東三縣體育績優學校有感 6. 快樂的體育課—日本神奈縣小學校體育教學觀摩研習會觀後 7. 哲人其萎,永懷恩師 8. 參加日本體育學會第35屆大會紀要 9. 民間體育團體的經費籌措與運用—兼論日本的做法 10. 21世紀之我國學校體育 11. 體育實驗中學設校地點之商榷 12. 體育節談學校體育 13. 山東省威海體校移地訓練記 14. 市立體育場與巨蛋 15. 建立學校運動教練制度之芻議 16. 十載體院 17. 21世紀理想的學校體育教師形象 18. 我國中央政府體育部會定位之探討 19.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及學校體育課程 20. 高中體育課應列必修學分 21. 「推動體育院校整併暨成立體育大學規劃構想書草案」之評論與建議 22. 體育學院合併成體育大學之建言 23. 台灣新體育的開拓者—國體:國立體育學院創校20週年校慶見證與禮讚 24. 奧運會台灣得金牌之主要策略 25. 確保兒童體育課受教權 26. 體育署成立之誌慶與期望 27. 正視兒童體能不佳之嚴重性 28. 全民運動的加強化—體育署體育政策白皮書之建言(一) 29. 國際體育的積極化—體育署體育政策白皮書之建言(二) 30. 運動設施的全面化—體育署體育政策白皮書之建言(三) 31. 學校體育的正常化—體育署體育政策白皮書之建言(四) 32. 競技運動的奪牌化—體育署體育政策白皮書之建言(五) 33. 運動產業的推廣化—體育署體育政策白皮書之建言(六) 34. 有感詹詠然的抗議事件 35. 民間運動團體的改革與重建 36. 體育課程應單獨為一個學習領域 37.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應大翻修 38. 企業家經營民間運動團體之成功典範 39.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成立誌慶與展望 40. 回顧與前瞻—國立體育大學創校30週年校慶紀念 41. 國手與道德教育 42. 國手與學校教育 43. 國手與愛國教育 44.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辦理優秀運動選手培(集)訓課業輔導制度之改革 45. 屏師體育之父—董錦地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