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以及全球愈來愈大規模的工業化,生態系服務(ecosystem services)可在支持人類福祉和永續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生態系服務是人類從生態系中獲得的利益,這些好處可以是直接的,例如直接萃取來自農作物的糧食和纖維素;也可以是間接的,例如氣候和水的調節。 本書聚焦淺山,補充MA的研究缺口,提供環境治理思考、永續性發展內涵,以及就前瞻方法討論生態系服務。討論人類文明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工業化、資訊化社會發展歷程中,何以面對環境轉向,認識生態系服務、經驗氣候變遷所因應環境治理歷史過程。 全書共三大篇「治理」、「永續」、「前瞻」,共十五章。以淺山生態系服務為核心,整合二十七位作者,綜括概念、治理、永續、前瞻、韌性等面向,探討生態系服務與淺山治理,試圖讓社會人文與自然環境跨領域對話。期就就產業、農村、水生態系、水資源、土地利用、環境識覺、自然解方、垂直濕地及方法論的討論,期待有助於學習生態系服務掌握理論、研究應用、創新發想。
|
※主編簡介
王文誠
王文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經濟地理學教授。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獲得規劃暨景觀學院博士學位;曾獲邀海外講學,於芬蘭赫爾辛基經濟學院、加拿大卑詩大學及西蒙菲莎大學訪問教授,以及德國漢堡大學講座教授。2015年起擔任海洋科學前瞻研究國際期刊副編輯。研究興趣是人地關係與網絡治理,2021-2022年起主持國科會「淺山生態系服務治理」計畫,該計畫整合八個子計畫的研究計畫。
|
 王文誠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經濟地理學教授
方偉達 現職: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兼理學院副院長
李宗祐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李素馨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
李崇恩 現職: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理研究員
沈淑敏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林子羿 現職: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林宗儀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邱繼成 現職:國科會計畫碩士級研究助理
洪立三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張峻嘉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張舒婷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形實驗室的研究助理
曹家鴻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生
莊永忠 現職: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專任教授兼建設學院秘書
許嘉軒 現職: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生物多樣性領域副研究員
郭乃文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陳惠美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系教授、戶外遊憩研究期刊主編
陸國先 現職: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生態系科學與管理學系榮退教授、國立中興大學國際農業碩士學程傑出學者講座
黃浚瑋 現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水利及海洋組)助理教授
黃仲由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及國立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研究員與兼任助理教授
戴佳容 現職:國立和美實驗學校地理科專任教師
闕蓓德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
蘇淑娟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龔佩珍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博士候選人、睿勝專案教育有限公司總監
Ben LePage(拉帕契)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美國自然科學院研究員
Elok Surya Pratiwi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
Viola van Onselen(安薇娜)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日本長崎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
目錄
主編序 生態系服務
治理篇 第一章 生態系服務與淺山前瞻治理 第二章 淺山森林生態系服務與環境治理 第三章 淺山生態系服務:重新認識人與環境互動 第四章 土地利用變遷與生態系服務變化 第五章 新型態濕地類型:淺山垂直濕地環境
永續篇 第六章 水生態系服務與評估 第七章 水資源評估與水生態系服務 第八章 淺山生態系文化服務價值與環境識覺 第九章 淺山地區之基於自然解決方案 第十章 竹科廠商企業社會責任與生態系服務
前瞻篇 第十一章 農村/族群觀點論臺灣淺山範圍之邊界/劃定 第十二章 促進生態系服務之韌性 第十三章 集水區土地利用、生態系與坡地災害 第十四章 生態系服務製圖 第十五章 平原—山地交界帶的書寫與學科用語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