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史的發展影響深遠,至今在社會中仍能看到諸多過去社會的痕跡。因此,認識中國社會史不僅是了解過去的發展,更是理解今日社會的關鍵。 本書共七章,包括總論、史前時代、商至西周時代、戰國秦漢時代、魏晉至隋唐、宋元時代、明清時代等,內容涵蓋社會史研究理論、土地與社會、鄉里勢力、家族、身分、法律、信仰、性別、祕密社會等課題。 「章」以時序安排,「節」則為主題性質。各「章」中的「節」會優先安排跨時代共同存在,並針對各章時代特色的主題,如此一來,讀者既能理解「中國社會史」作為先後演變的特色,亦能認識各時代的獨特性,啟發讀者對中國社會史的興趣,並促使讀者反思當代各種社會現象。
|
林益德
1982年生於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教於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曾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防大學、東吳大學、元智大學等校。研究領域為秦漢社會史、經濟史,關注秦漢貨幣制度、財政制度、社會結構等議題。著有專書《山海池澤之稅:前漢少府稅收問題研究》,以及〈黃金一斤值錢萬:漢代法律制度中的黃金問題〉、〈秦代律令中的黃金與銅錢問題──以岳麓秦簡、里耶秦簡為中心〉、〈孫吳時期長沙郡的土地問題──以《嘉禾吏民田家莂》為中心〉等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
作者序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社會史的定義與起源 第二節 中國社會史的理論與研究 第三節 中國社會史的史料與相關工具 第二章 史前時代 第一節 人類出現與社會的形成 第二節 母系社會的運作與消亡 第三節 父系社會的出現 第四節 宗教的形成 第三章 商、西周時代 第一節 社會結構與秩序 第二節 宗法制度 第三節 商、周的宗族 第四節 親屬稱謂與姓名 第五節 婚姻與家庭 第四章 戰國、秦漢時代 第一節 社會結構的變化 第二節 豪族 第三節 戰國秦漢的宗族 第四節 鄉里社會 第五節 家庭與婚姻 第五章 魏晉至隋唐 第一節 社會結構的變化 第二節 世家大族 第三節 家族的再變化 第四節 社會組織 第五節 家庭與婚姻 第六章 宋、元時代 第一節 社會結構的再轉變 第二節 宗族意識的凝聚 第三節 祭田、義田—宗族的經濟基礎 第四節 宗族與其他社會組織的發展 第五節 家庭與婚姻 第七章 明、清時代 第一節 社會結構 第二節 士紳社會 第三節 宗族內涵的變化 第四節 宗族組織與管理 第五節 家庭與婚姻 徵引書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