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知識的極限在哪裡? 真理是否有可能存在?
《莊子》裡記載著一棵樹,這棵樹無法作為好的木材,沒有樵夫想去砍它,於是得享天年。意即「無用」也可能成為大用。然而,「無知」會不會也能成為一種了不起的知識呢?
如果你問哲學系學生:「最喜歡哪一個科目?」 最不可能聽到的答案大概是──知識論。主要原因有二:
一、很難懂 二、感覺跟日常生活沒什麼關連,似乎不太實用。
一個很難懂又不實用的科目,當然不受歡迎。 但「知識論」是哲學系的「必修課」之一,這表示它很重要、很有價值、很實用,只是不容易發現它的價值與實用性。 那麼,怎麼辦呢? 能不能把「高冷」的知識論變得「親民」一點,又能讓人感受到它的實用性,以及它的重要性?
如果你有這個期待,不要猶豫,翻開這本書吧! 本書將滿足你的願望,讓你了解知識的本質、釐清知識各種類別而不再用錯學習方法、從懷疑論中跳脫獨斷與框架,並在驚奇中呼吸融貫理論的自由氣息。 本書幫你輕鬆駕馭哲學系最難必修課,解析知識、轉識成智!
|
冀劍制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哲學博士
經歷 華梵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華梵大學哲學系系主任等
現任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
專長領域 知識論、邏輯學、批判性思考、心靈哲學、東西比較哲學、科學哲學等
著作 《邏輯謬誤鑑識班》、《海賊王的哲學課》、《心靈風暴:當代西方意識哲學的概念革命》、《這樣想沒錯但也不對的邏輯思考課》、《臥底哲學家的生活事件調查簿》、《哲學概論》、《是思考,還是想太多》、《哲學課的逆襲》、《緣起性空通往一切美好》、《用故事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素養》等
另發表數十篇國內外學術論文,並致力推廣「哲學普及」。常透過社群網路、演講及撰文等方式,提倡哲學不只是一門學問,而是引導生命的行動法則,讓大眾體認哲學思想的價值與重要性。
|
第一篇 求知之路 一、知之樂 二、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知識的極限在哪裡? 三、求知之路的盡頭:「最終知識」 四、潛藏在認知裡的「錯誤知識」
第二篇 知識的種類 一、知識區分成「知道什麼」與「知道如何」 二、另一種實踐型知識:「道德之知」 三、只有自己知道的「自我知識」 四、哲學智慧裡的「無知之知」 五、佛學智慧裡的「空性之知」 六、人工智能難以駕馭的「背景知識」
第三篇 知識的意義 一、知識就是「合理的真信念」 二、葛第爾問題:合理的真信念不是知識的充分條件 三、尋找「真」的意義
第四篇 知識的懷疑 一、真金不怕火煉,真知不怕懷疑論 二、對「自我」的懷疑 三、對「因果」的懷疑 四、對「外在世界」的懷疑 五、對「他人心靈」的懷疑 六、對「科學方法」的懷疑
第五篇 知識的結構 一、知識像大廈的「基礎論」 二、知識像圓盤的「融貫論」 三、理由在哪裡?「外在論」與「內在論」之爭
後記 知識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