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一般風景繪畫的書籍,本書從多方視角探討「水文景觀」的水彩創作。作者以跨領域概念導入景觀設計美學,並整合文化地景調查與創作哲思,從學理基礎到技法實務,從取材到構圖,有系統地分析創作思維與技法步驟。內容理性與感性兼具,收率五百餘幅繪畫圖像,搭配百餘幅攝影實景,為作者彙整近十年教學研究之論述,以及走過各地城鄉水文的取景創作記錄。
本書適合從事水彩創作研究、教學以及學習人士參考,也適合愛好風景水彩、旅遊繪畫者閱讀,邀請您一起進入「水文景觀」的水彩世界!
|
※書籍推薦人 專業推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特聘教授,前藝術學院院長 黃進龍 東海大學創藝學院院長兼推廣中心主任 許和捷
|
※推薦文 推薦序—人文美學與水彩創作
近十幾年來臺灣的水彩藝術非常蓬勃,喜愛水彩的人口眾多,有許許多多的展覽活動及畫冊出版,但水彩專書的出版並不多見。前朝陽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曾培育系主任出版的《水彩行跡》就是一本水彩的專書,除了一般專書的水彩技法表現之外,也注重在文化創意插畫的應用及建築空間美學的引入,是值得大家期待的一本水彩專書的出版。
培育老師當年就讀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時,正值70∼80年代的水彩黃金時期,他跟很多年輕人一樣對水彩畫著迷,但是出國進修之後就投入在專業的設計領域,學成歸國任教,他逐漸發現對水彩畫的熱情依然存在,重新拾起水彩的畫筆,思索如何使水彩的美學觀點也能兼具設計人的思考。他2013年的第一次個展「城市邊緣」,就是以文獻考察、田野調查及創作理念發想的設計文化研究方法來進行創作,之後進而引發他對於人文水景研究與創作的興趣。
在這一本水彩的專書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局部的速寫或小草圖,如鳥雀、青蛙、兔子、紅龍魚,以及松樹、杉木等樹木的探究。這局部或小角落的速寫與練習,對水彩初階愛好者的學習很有幫助。當代攝影普及,人手一機,隨時隨地可拍,培育老師也以攝影圖像為參考或現場速寫來完成表現。拍照固然方便,而現場構思及構圖也很重要,畢竟自己拍攝的景象會比較有深刻的了解,若能如同培育老師一般,再多運用「寫生筆記」,更有利於作畫。
水文景觀的創作,本書從人文及區域的特色分析、人工景物的了解、當下光影情境的個性及主題特徵的掌握,用以構思出水文景觀的創作重點,並引用正負空間的虛實概念來表現此題材;正如書中所引證:「印象派畫家利用水中倒影的影像,將生活中的事物轉換為視覺的抽象因子。」臺灣四面環海,也有許多河川與湖泊,練就水景題材的表現,很容易找到合適的題材,且運用水彩的「水性質」來表現水景題材,或有渾然天成的可能性與驚豔效果。
《水彩行跡》系列專書,從人文典故、時空環境的資料蒐集,到空間布局、技法概念及主題趣味等各方面創作的思考,圖文並茂,這一本難得的「水文景觀」水彩專書出版,值得期待,也感謝培育老師一起為臺灣水彩藝術做出貢獻。
臺灣水彩畫協會理事長 黃進龍 序於2023年9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特聘教授,前藝術學院院長 臺灣國際水彩畫協會、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學會前理事長
推薦序—水彩詮釋城鄉水文之美
水彩應用的專書有各種不同的書寫方式,本書從城鄉水文的取景記錄出發,透過深入淺出的系統性水彩示範與分析,是頗為獨特的書寫模式。培育老師長期投入水彩創作與教學,近年致力鑽研各地臨水生活相關題材,數次個展均以東亞及江南各地人文水景、水鄉河道、臺灣漁港碼頭的漁船舟舢為主題,透過水彩呈現水文之美,對於「水」作為創作題材有特殊的詮釋角度。
在眾多人文與自然景觀題材中,水具有流動的特質,形體與折射呈現不同的光影變化,水影更是不容易表現的對象。培育老師除了仰賴個人親身穿越城鎮河道、碼頭漁家或是水上民居等,從中體驗觀察之外,運用水彩詮釋水的倒影還必須要有精準的虛實空間處理能力,使所有的實體與水影都能恰到好處地存在畫面中,本書也同時提出具體的創作方法與創作實踐成果作為參考。
當代水彩的創作技巧與方法非常多元,有完全倚賴攝影的照相寫實技法,或是仰賴素描與水彩功力的印象派寫生技法,都是常用的水彩創作方法。《水彩行跡》此書很大的特色是有系統地提出自己的創作模式,透過單純的攝影、簡潔的速寫到更複雜精緻的素描表現,引導讀者了解此類水彩創作的方法與歷程。本書透過攝影與素描雙向進行創作的比對,創作過程中考慮構圖與描繪對象之外,特別呈現對於題材內涵的思考和情感表達,而不完全是依據照片描繪或是單純對於現實物細節的追求。運用此一創作方式,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與增減後,透過專注於主題的基本元素與篩選,創作者得以有更好的判斷與理解,傳達繪畫主題的結構和節奏。從本書提出的創作方式,可以發展出水彩創作的觀察技能、培養作品構圖的技巧和增強畫面詮釋能力的方法。
水彩除了專業的藝術創作之外,也是學習設計過程中重要的媒材。本書同時統合了水彩在設計之應用,水彩媒材除了在藝術創作上的表現,其實在插畫與其他設計領域也是一個重要的基本應用工具,無論在建築景觀的空間表現或視覺傳達設計的學習上,水彩皆是訓練色彩感覺的重要媒材。
整體而言,本書統整了一套完整的水彩應用與創作之系統性方法,對於具象寫實的描繪表現提出具體的實踐,將觀察物運用攝影與素描取景解析,再運用傳統美學與構圖方法組合建構,讓閱讀者能了解從單純的個體寫實描繪技巧,到運用不同的工具完成藝術創作之模式,提供了清楚的創作思考路徑。
東海大學創藝學院院長兼推廣中心主任 許和捷 序於2023年9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教授,前總務長,設計學系及文創中心主任 現任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臺灣國際水彩畫協會副理事長 前國立臺南大學美術系暨動媒所主任
|
 曾培育Pei Yu, Tseng 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副教授兼設計學院辦公室主任
美國紐約Pratt藝術學院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
經歷 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系主任 臺灣國際水彩畫協會會員 中華民國設計學會會員 文化部文化創意產業計畫評審委員 臺北設計獎、學生美展等評審委員 經濟部創新創業人才育成計畫顧問 多次個展於中正紀念堂、文化中心、國立生活美學館、臺灣藝術教育館等 參與國內外各類聯展30餘次 臺中市美術家數位資料館收錄典藏
專書著作 《御水而行:水彩人文水景創作研究》 《視覺傳達設計的關鍵變革》 《當設計遇上法律》(合著) 《走讀臺灣糖•鹽•酒》 《從書寫字母到印刷字體》
學術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期刊論文10餘篇 國內文研討會論文30餘篇
|
推薦序—人文美學與水彩創作 推薦序—水彩詮釋城鄉水文之美 自序
第一章 迂迴的水彩心路 一、緣起 二、藝術?設計? 三、教學的啟示
第二章 人文與水文的空間美學 一、水文景觀的藝術 二、臨水人文空間的視覺美學 三、水景美學—從景觀到繪畫
第三章 記憶轉述—風景畫的取材與後製 一、文化地景概說 二、旅行創作的時空距離 三、人文水景的轉述與詮釋
第四章 觀念與技法—水文景觀的水彩創作 一、水景的水彩創作思維 二、水景環境的人文區域性格分析 三、取材與取景的構思 四、彩繪布局與構圖 五、水體與景深
第五章 水彩行跡 一、古鹽鎮的運河 二、泰國水上市集 三、漁影舟舢 四、城鄉印記 五、訪古尋幽 六、山海意趣
參考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