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議」口譯
作  者╱
廖佳慧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23/10/24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626-366-673-3
書  號╱
1X0U
頁  數╱
232
開  數╱
20K
定  價╱
320



◎為好奇「口譯是什麼?」的讀者寫的口譯入門書。
◎為想要拓展「跨域視野」的學生寫的口譯導覽。

  學習口譯的迷人與懾人之處,走過一遭,便知其中苦樂。多少人帶著加強外語的心態學習口譯,到頭來卻發現外語好只是口譯基本條件,而原以為輕而易舉的口「譯」,卻常常莫名成了胡言亂語的口「臆」。
  這是一本引導取向的口譯學習書,帶領門外漢踏入口譯這道大門,看看各類口譯的型態、試探要成為譯者的條件、嘗試運用不同的口譯技巧,再認識不同於會議口譯的社區(公共服務)口譯,最後觀望悄然而至的「人工」口譯(AI interpreting)會不會讓「工人」口譯(human interpreting)驀然而止。

廖佳慧
學歷:
英國University of Warwick翻譯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博士
英國University of Newcastle口筆譯(Translating & Interpreting)碩士
現職:
彰化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經歷:
曾於多所大專院校專兼任過,主要教授口筆譯實務與翻譯理論等課程。
研究專長:
近年將目光轉向現代文學外譯,關注華語作品(特別是詩歌與兒少文學創作)的英譯實務與研究。對文學劇本改編亦感興趣。
著作:
《翻譯理論:學習與思辨》



第一篇 口譯這件事
    你想學的是口譯,還是外語?
    基本功要勤練
    穿越專業穀倉
    譯者之名
    低調的口譯員
    口譯員也需要疼惜
    譯事三難:翻不出來、翻錯、翻笑話
    是「口」譯,不是「演」譯
第二篇 略說口譯史
    戰「譯」:口譯與兩次世界大戰
    古早的口譯
    話說臺灣會議口譯發展階段
第三篇 成為專業口譯員之前
    想要成為口譯員……
 雙語能力
    母語能力(A語言)一定要好
    請注意,主要的口譯語言是「中文」
    外語能力(B語言)的持續精進—「反向口譯」
    空有字彙,無法傳意—善用短音節動詞
 口條與臺風
    面對公眾說話
    靠聲音謀生
    填補詞與語言癌:然後……然後……
    做一個!的動作
    被看vs.看人
    不急不躁高EQ
    沉住氣—內心奔騰,面上不顯
 喜歡學習
    好奇心與求知慾
    學不厭倦&探究精神
第四篇 口譯課堂上
 同理他人
    我是對方,對方是我:第一人稱的使用
    我是對方,又不是對方:口譯時請冷靜
    演說不是只有講者
    你想過聽眾的感受嗎?
    KISS(短潔)原則
    誰懂「晶晶體」?
 跟上時事
    跟著時事脈動的口譯課
    觀察時事中的口譯活動
 口譯模式
    逐步口譯
      短逐步
      長逐步
    同步口譯
      有設備的同步口譯
      無設備的同步口譯
    耳語傳譯「搭檔」逐步口譯
    同逐步口譯
    視譯
    逐步口譯、同步口譯,各有挑戰
    口譯訓練的網站資源
 技巧學習
    照相般的記憶:此去再無Kaminker!
    記憶力
      短期記憶
      工作記憶
    記憶訓練
      視覺聯想
      邏輯分析
    長時間的閱讀是一種能耐
    口譯筆記不是上課筆記
      7項筆記原則
      多圖少字
      數字單位差距
      怎麼記筆記?
    多工處理作業
    同語同步的跟讀訓練
      基礎/進階/高階練習
      阻力升級
    視譯技巧是一門技術活
     「提前看」vs.「當場看」
     「見招拆招」的順譯
      Salami斷句
      文意填空訓練
      圖表讀譯訓練
      阻力升級
    轉述策略
      改述或換句話說
      概述或大意
    其他應對策略
      轉換(化)/增補/簡化/省略
      原聲重現
      概括:翻大不翻小
 口譯現場的觀摩學習—「冒牌」口譯員
 會議口譯以外的口譯活動
    情境模擬演練: 公益慈善、市調座談、面試彩妝
    運動場上:水原一平
    旅途當中:倫敦藍牌導覽員
    節目轉/直播:播譯
第五篇 社區口譯
    淺談社區口譯/公共服務口譯
      不同的名稱
      服務對象
      語言與文化鴻溝:初來乍到的移民
      不對等的溝通雙方:司法通譯員責任重大
      維護弱勢的權益
      同理心
      他們不是「他們」,他們是「我們」
    臺灣醫療口譯現況
      醫病兩端之間的口譯員
      醫療現場的「外星語」
      情境模擬演練:COVID-19
    口譯組織或團隊的援助
第六篇 科技與口譯—譯者的「滅絕」或「重生」?
    數位盛世,何必學口譯?
    人機協作的時代
    「工人」智慧—One Exception: Interpreters

會考作文拿高分
,看這本就對了

應用中文
台語字音字形一
點訣
臺灣文學史讀本
歌仔冊&eci
rc;心適代
絕對讓你看得懂
、寫得好的會考
作文




第一篇 口譯這件事

你想學的是口譯,還是外語?
  多年的中英口筆譯教學,從南部到中部,歷經不同學校,與不同體制的學生相處過後,發現在臺灣的口譯教學環境中,許多人將口譯當作英文學習的工具或手段,並非未來想當專業譯者。特別是近年,每逢開學週,總會有語言本科系以外的學生詢問可否加選或旁聽,問其緣由,常聽到的回答是「精進英語表達能力」、「改善英語聽力」或「口譯可以幫忙塑造專業感」。即使是本科系學生選課,也認為學口譯是為了讓英文的聽與說更進步,畢業後更好找工作。至今聽過最奇妙的回答是:「我以後考慮教書,覺得來觀課或許可以得到一些想法。」
  學生修課的目的考量日後就業,期望透過口譯技能為自己「加值」。帶著這樣的期望,大多認為口譯課可以用來增進英語口語表達技巧、提升英語聽力理解能力,或是加強英文句構分析,對通過多益(TOEIC)或其他語言檢定考試應該很有幫助,增加職場競爭力。期末課程回饋上,也常見學生坦白寫道:「我以為好的口譯員只需要擁有大量的英文詞彙,甚至我本來用意是磨練自己的英文能力。」
  可是,翻譯並不是只要掌握關鍵字彙,譯出來的句子便會自動正確的事情。有一次為某機關徵選飲食領域的口譯人員考試出題,其中一個中譯英對話的結尾是:「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吧!只能說,我的蜜糖,你的毒藥。」承辦人員特別提醒要提供這句話的關鍵字,特別是「蜜糖」跟「毒藥」。但是,真的「對號入座」地對接單詞,語意就會跟著對接嗎?那麼,是「my honey is your poison」?還是「honey for me, poison for you」?有沒有其他跳脫字面、更靈活傳意的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