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世界》寫於1939年至1941年間,是茨威格在流亡的日子完成的。在茨威格離世以後,於1942年在斯德哥爾摩出版。 本書以敘述19世紀末生於維也納的年輕猶太學生開始,跨越世紀之交,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茨威格把個人命運與時代融為一體,展示了他生活過的城市和國家的文化生活風貌,記錄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動盪的歐洲社會。 作者以真摯的感情、雋永流暢的文字,敘述了他所認識的諸多知名人士,他親身經歷的社會政治事件,對動盪不安的時代的感受。《昨日的世界》栩栩如生地記錄了歐洲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到二戰歐洲危局的社會現實。 在書中,茨威格出神入化地刻劃了羅丹、羅曼.羅蘭、佛洛伊德、高爾基等世界名人,讓《昨日的世界》更添色彩。
|
 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1881-1942) 生於維也納的富裕猶太家庭,經濟無虞得以經常旅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軍,退役後於瑞士蘇黎世擔任記者。創作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以傳記和小說成就最為著稱;也寫作劇本,擅長人物的心理分析。
1934年遭納粹驅逐,先後流亡英國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殺。
著有多部小說與傳記,作品有《偉大的悲劇》、《羅曼羅蘭》、《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馬來狂人》、《感情的紊亂》、《三大師—巴爾札克、狄更斯、杜斯妥也夫斯基》、《同情的罪》等。
|
※譯者簡介
徐友敬等
徐友敬 中國翻譯家。
|
太平世界 上世紀的學校 情竇初開 大學生活 永保青春的城市——巴黎 我的崎嶇道路 走出歐洲 歐洲的光彩和陰暗 一九一四年戰爭爆發初期 為崇高的情誼而奮鬥 在歐洲的心臟 重返奧地利 又回到世界上 日落 希特勒的崛起 和平的瀕死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