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推薦 蘇彩足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 彭俊亨 元智大學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孫煒 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特聘教授 陳慧珊 臺藝大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
藝術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可以昇華人民的文化涵養,可以是改變世界的力量,可以讓不同文化間有更多交流與包容。對藝術的瞭解、尊重與投資是個值得深思的課題,而這一切都將轉化為國家社會的重要推進力與文化底蘊。 本書由廣而精,深入淺出,闡述政府資助表演藝術團隊之正當性、必要性與重要性。書中以文化部「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和「臺灣品牌團隊計畫」為例,探討政府近三十年來,長期給予演藝團隊高度支持與實質經費資助,而獲補助團隊是否妥善運用公共資源,發揮藝文公共性?對音樂、舞蹈、傳統戲曲、現代戲劇等四個表演藝術領域的藝文生態環境發展是否產生正向影響?
|
※書籍推薦人 蘇彩足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 彭俊亨 元智大學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孫煒 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特聘教授 陳慧珊 臺藝大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
|
※推薦文 「政府應該補助藝術嗎?」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然而,本書不僅提供一個清楚的、有說服力的答案,同時也藉由分析政府近三十年來資助表演藝術團隊的客觀資料,完整地呈現我國藝文生態環境的發展脈絡和圖像。對於關心文化補助議題或表演藝術政策的讀者而言,這絕對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蘇彩足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
本書是作者長期投入表演藝術領域的研究成果,作者同時也是表演藝術的從業者,以一位參與及觀察者的身分企圖反思我們習以為常的文化政策與藝文補助制度,強調藝文資源分配的制度設計必須強化政策價值與目標的達成。
當前,表演藝術團隊的營運與發展,正學習面對與疫情共存的「新日常(the new normal)」、跨域創新及數位科技的快速變遷與發展。本書無疑引領藝文社群重新省思現行的藝文補助政策,如何突破框架務實調整,以更具未來性的制度設計成為藝文發展的新助力。
彭俊亨 元智大學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鄭老師從音樂家跨足到公共行政領域,選擇從和她音樂專業相關的主題出發,依據擔任藝文獎補助案評委的經驗,從分配政治的角度和資源依賴的觀點,探討競爭型藝文獎補助機制和藝文生態環境發展影響。個人非常認同此種跨領域、跨學科的實務研究取向。特別在近年看到她對學術研究的熱誠嚴謹,對研究主題「政府資助表演藝術團隊」的認真用心,如今《三十而立:政府資助表演藝術團隊關鍵報告》即將出版,所有的努力,也終於到了開花結果的一刻。
個人潛心研究政府資助非營利組織經年,深知就短期而言,政府資助確實有助於非營利組織提供豐富多元且創新的公共服務,但就長期而言,政府資助卻也可能降低非營利組織的自主性並產生資源依賴的現象,降低了對於外在環境的回應性以及公共事務的倡議能力。
在鄭老師的研究中,以兩個中央政府層級的藝文獎補助計畫為例,引用客觀數據說明競爭型計畫的資源分配和對演藝團隊營運的影響;雖未直接提及演藝團隊長期接受政府資助將產生資源依賴、降低自主營運能力,但書中透過各個面向,逐一說明政府和演藝團隊的關係,以及四個表演藝術類別團隊營運和發展的差異性。
對於想要瞭解音樂、舞蹈、傳統戲曲、現代戲劇等類別的團隊發展,我國藝文生態環境以及藝文獎補助政策沿革等議題的演藝團隊經營者、藝文工作者、負責文化行政暨政策規劃與執行的相關人士,鄭老師的這本專業著作,提供了豐富的研究素材以及睿智的洞見,乃是絕對不容錯過的好書。
孫煒 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特聘教授
我所認識的佳姍老師,是一位允文允武、兼具感性與理性的鋼琴家、研究者、教育者與行政工作者。音樂科班出身的她,一路從曉明女中、北藝大、曼哈頓音樂學院,到美國羅格斯大學的鋼琴博士,佳姍老師具備完整的音樂藝術學經歷,但好學的她卻未把自己的腳步停留在「鋼琴家」或「鋼琴老師」的角色上。有鑑於藝術家往往對於政策、行銷、乃至於公關等事務的一知半解,抑或藝術管理決策者多半是藝術專業領域的外行,她又隻身前往臺大政治學研究所進修,從政治學領域的菜鳥做起,一步一腳印地去瞭解 政策、法規、慣例以及意識形態等,並藉以映照在表演藝術的相關產業上,促進跨域連結與對話,以健全表演藝術發展。
佳姍老師所具備的跨域能力,正是我所服務的臺藝大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最需要的專業人才,在我的邀請下,本學期她在本所與其他教授協同任教了《跨域策畫與執行專題》、《表演藝術實務》、《音樂史學》等課程,她上課方式靈活、內容豐富,能與在地和國際的議題接軌,並常邀請跨域專家、學者來交流,或帶領學生移地教學,進行田調工作,其教學態度與服務熱忱有目共睹,藝術專業與跨域旁通的授課方式更是讓學生受益良多、成績斐然。
佳姍老師於2020年獲得文化部文化藝術政策研究獎勵,針對政府資助的表演藝術團隊進行了一系列完整的研究,如今將之結集出版為《三十而立:政府資助表演藝術團隊關鍵報告》,全書共分成五章,分別從文脈背景、政府與表藝團隊的關係、獎助專案的內容、藝文生態的環境等,一一疏理探究。本書猶如一場及時雨,對於目前產、官、學之間觀點的乾枯帶來舒緩,對於現有各補助、審查、評鑑等機制的運作方式,提出豐澤的建言。對於這樣一本有助於表演藝術發展的好書,個人樂見其出版,很榮幸也很開心能推薦給大家!
臺藝大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 陳慧珊 2021.12.27
|
 鄭佳姍 Chiashan Stella Cheng
資深藝文工作者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學碩士 紐約州立莫羅伊大學音樂治療碩士學位學程
|
01 三十而立 藝文獎補助 脈絡疏理 它山之石 02 政府與演藝團隊 互惠互利 角色與功能 資源依賴 03 藝文獎助專案 創設初期 穩定發展期 茁壯蛻變期 臺灣品牌團隊計畫 傳承創新 04 藝文生態環境 音樂類別 舞蹈類別 傳統戲曲類別 現代戲劇類別 05 破繭而出 回首過往 展望未來 參考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