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詞筆記
作  者╱
李文鈺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21/10/15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626-317-114-5
書  號╱
1XMA
頁  數╱
256
開  數╱
20K
定  價╱
320



無論在現實中是束帶立於朝的官員,或落拓江湖的浪子,是流離在茫茫宦海中,還是掙扎於卑微的生存困境,在詞的創作世界裡,呈現的只有超然與純粹,留住的是天地與人情的絕美瞬間,是凡人都嚮慕的心靈淨土。
詞原是感官與心靈的召喚,即使失去了樂曲,讀來仍韻律猶存,彷彿與內心的節奏隱隱合拍;縱使詞語千錘百鍊,讀來卻似渾然天成,如同畫出內心真實風景,道出難以言說卻始終纏繞的心情。

本書從精選唐代、五代、北宋、南宋詞闋:
1.唐代詞:敦煌詞、盛唐、中唐、晚唐等。
2.五代詞:韋莊、《花間》、馮延巳、李煜等。
3.北宋詞:晏殊、歐陽修、晏幾道、張先、柳永、蘇軾、秦觀、周邦彥等。
4.南宋詞:李清照、辛棄疾、姜夔、吳文英等。
每一闋詞都加以細膩、完整的解析,呈現詞中之境、傳釋詞作之意。

在詞的世界裡,交會著最細膩深沉的情感,無論時空相近或遠隔,總能讓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詞來自文人心靈,來自生命經歷與情感體驗,因此讀詞更須以心相待,用情交感,方能重返詞境,探尋字句間流動的情思。

李文鈺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職臺大中文系專任副教授,專研唐宋詩學、詞學及神話學。多次榮獲臺灣大學校級教學優良教師、通識課程教學優良教師,及臺大文學院院級教學優良教師。於中文系開設「詞選及習作」、「詩選及習作」、「花間詞選」(國際學士班)、「歷代詩選」(國際學士班)、「神話與文學」等課程之外,通識「唐宋詞選讀」、「中國神話選讀」及全校共同必修「大學國文:文學鑑賞與寫作」皆廣受佳評。著有《嫦娥神話的形成演進及其意象之探究》、《宋詞中的神話特質與運用》以及〈漂泊與思歸――從東坡詞中的他界意象論其內在追尋〉、〈流逝與尋回――試論韋莊〈菩薩蠻〉五首中的春意象〉、〈從〈神女賦〉到〈洛神賦〉――女神書寫的創造、模擬與轉化〉、〈火焰之歌――試論《花間集》中的燈燭書寫〉等學術專論。

目 錄
前言:讀詞歷程 (3)
壹、緒論
一、詞為何物
二、如何讀詞
貳、唐代詞選
一、敦煌詞:素樸的天籟
無名氏〈望江南〉(天上月)
無名氏〈望江南〉(莫攀我)
無名氏〈浣溪沙〉(浪打輕船)
無名氏〈浣溪沙〉(雲掩茅庭)
無名氏〈菩薩蠻〉(清明節近)
二、盛唐詞:華麗的歌聲
李隆基〈好時光〉(寶髻偏宜)
李 白〈清平樂〉(禁庭春晝)
李 白〈菩薩蠻〉(平林漠漠)
李 白〈憶秦娥〉(簫聲咽)
三、中唐詞:酒筵的競技
張志和〈漁父〉(西塞山前)
韋應物〈調笑令〉(胡馬)
王 建〈宮中調笑〉(羅袖)
白居易〈憶江南〉其一(江南好)
白居易〈憶江南〉其二(江南憶)
白居易〈憶江南〉其三(江南憶)
四、晚唐詞:夜夢的心曲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
溫庭筠〈菩薩蠻〉(水精簾裡)
溫庭筠〈更漏子〉(柳絲長)
溫庭筠〈更漏子〉(星斗稀)
溫庭筠〈歸國遙〉(雙臉)
皇甫松〈夢江南〉(蘭燼落)
皇甫松〈夢江南〉(樓上寢)
皇甫松〈摘得新〉(酌一卮)
參、五代詞選
一、韋 莊:似直而紆,似達而鬱
〈菩薩蠻〉其一(紅樓別夜)
〈菩薩蠻〉其二(人人盡說)
〈菩薩蠻〉其三(如今卻憶)
〈菩薩蠻〉其四(勸君今夜)
〈菩薩蠻〉其五(洛陽城裡)
二、《花間》詞選:鏤玉雕瓊,裁花剪葉
薛昭蘊〈浣溪沙〉(紅蓼渡頭)
張 泌〈浣溪沙〉(馬上凝情)
張 泌〈浣溪沙〉(小市東門)
歐陽炯〈南鄉子〉(岸遠沙平)
李 珣〈浣溪沙〉(紅藕花香)
三、馮延巳:思深辭麗,一往情深
〈鵲踏枝〉(誰道閒情)
〈鵲踏枝〉(蕭索清秋)
〈拋球樂〉(酒罷歌餘)
〈浣溪沙〉(轉燭飄蓬)
四、李 煜:身世之感,赤子之心
〈浣溪沙〉(紅日已高)
〈玉樓春〉(晚妝初了)
〈相見歡〉(林花謝了)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虞美人〉(春花秋月)
肆、北宋詞選
一、晏 殊:以理節情,情中有思
〈浣溪沙〉(一曲新詞)
〈浣溪沙〉(一向年光)
〈清平樂〉(金風細細)
〈木蘭花〉(燕鴻過後)
〈山亭柳〉(家住西秦)
二、歐陽修:疏雋深婉,莫非性情
〈蝶戀花〉(庭院深深)
〈蝶戀花〉(越女采蓮)
〈生查子〉(去年元夜)
〈玉樓春〉(尊前擬把)
〈采桑子〉其二(春深雨過)
〈采桑子〉其四(群芳過後)
〈采桑子〉其十(平生為愛)
三、晏幾道:清壯頓挫,動搖人心
〈御街行〉(街南綠樹)
〈臨江仙〉(鬥草階前)
〈臨江仙〉(夢後樓臺)
〈鷓鴣天〉(小令尊前)
〈鷓鴣天〉(翠袖殷勤)
〈蝶戀花〉(醉別西樓)
四、張 先:含蓄發越,轉移古今
〈千秋歲〉(數聲鶗鴃)
〈天仙子〉(水調數聲)
〈謝池春慢〉(繚牆重院)
五、柳 永:鋪敘展衍,長調作手
〈長相思〉(畫鼓喧街)
〈鶴沖天〉(黃金榜上)
〈婆羅門令〉(昨宵裡)
〈蝶戀花〉(獨倚危樓)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
〈望海潮〉(東南形勝)
〈雙聲子〉(晚天蕭索)
六、蘇 軾:逸懷浩氣,海雨天風
〈采桑子〉(多情多感)
〈江城子〉(十年生死)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永遇樂〉(明月如霜)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定風波〉(莫聽穿林)
〈念奴嬌〉(大江東去)
〈臨江仙〉(夜飲東坡)
〈鷓鴣天〉(林斷山明)
〈定風波〉(常羨人間)
七、秦 觀:一簾幽夢,哀婉傷情
〈滿庭芳〉(山抹微雲)
〈鵲橋仙〉(纖雲弄巧)
〈八六子〉(倚危亭)
〈浣溪沙〉(漠漠輕寒)
〈踏莎行〉(霧失樓臺)
八、周邦彥:軟媚纏綿,氣魄渾厚
〈瑞龍吟〉(章臺路)
〈六醜〉(正單衣試酒)
〈滿庭芳〉(風老鶯雛)
〈夜遊宮〉(葉下斜陽)
〈浣溪沙〉(樓上晴天)
伍、南宋詞選
一、李清照:揮灑俊逸,別是一家
〈如夢令〉(昨夜雨疏)
〈醉花陰〉(薄霧濃雲)
〈一剪梅〉(紅藕香殘)
〈漁家傲〉(天接雲濤)
〈永遇樂〉(落日鎔金)
〈武陵春〉(風住塵香)
二、辛棄疾:肝腸似火,色貌如花
〈水龍吟〉(楚天千里)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西江月〉(醉裡且貪歡笑)
〈醜奴兒〉(少年不識)
〈浪淘沙〉(不肯過江東)
〈永遇樂〉(千古江山)
三、姜 夔:野雲孤飛,幽韻冷香
〈揚州慢〉(淮左名都)
〈點絳唇〉(燕雁無心)
〈暗香〉(舊時月色)
〈鷓鴣天〉(肥水東流)
四、吳文英:七寶樓臺,幻麗空靈
〈八聲甘州〉(渺空煙四遠)
〈浣溪沙〉(門隔花深)
〈點絳唇〉(捲盡愁雲)
〈思佳客〉(釵燕攏雲)
後記

會考作文拿高分
,看這本就對了

應用中文
台語字音字形一
點訣
臺灣文學史讀本
歌仔冊&eci
rc;心適代
絕對讓你看得懂
、寫得好的會考
作文




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人,父親晏固為撫州衙門小吏。晏殊自幼聰慧,有神童之稱,據說七歲能屬文。十四、五歲時,為張知白舉薦,參加並通過真宗親自主持的殿試,賜同進士出身,擢祕書省正字。亦即晏殊十五歲即入朝為官,為天子門生,深受真宗信任,仁宗為升王、太子時,任升王府記室參軍、太子左庶子等職,建立了日後於仁宗朝「仕宦顯達」的根柢。
晏殊一生確實予人「仕宦顯達」的印象, 仁宗慶曆二年( 1 0 4 2 ) 且晉升相位。但其實居相位的時間不長, 慶曆四年(1044)即為孫甫、蔡襄所論而罷相,隨即離開朝廷,轉徙州郡,皇祐二年(1050)調永興軍(今陝西西安),五年(1053),始徙知河南,遷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至和二年(1055)卒。可見大半生官宦歲月,亦免不了升沉起伏。
詞史上,晏殊見稱「北宋倚聲家初祖」,詞集名《珠玉詞》,一如詞風之「溫潤秀潔」,詞作常予人理性圓融之感,葉嘉瑩先生稱其為「理性的詩人」,其詞能「以理節情」,「情中有思」。晏殊的理性或許與年少即躋身官場,並無顯赫背景足堪依傍,一切有賴自我操持的經歷有關。但晏殊其實亦「賦性剛峻」,部分詞作且流露理性所縛不住的激切之情。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此詞乃晏殊名作,時間流逝以及所帶來的變化,為全詞要旨所在。
首句是填製新詞、聆聽歌曲、品嘗美酒的享樂情境,或許獨自一人,或許是一場歡宴,正當沉醉時,一種熟悉的感覺卻突然湧現,想起去年此時,同樣的天氣,同樣的亭臺,也同樣的「一曲新詞酒一杯」。一切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幾乎完全相同的情境中,也應感到些許不同,畢竟一年時間過去了,也許身旁的人不一樣了,也許自己的心境也改變了。所以「夕陽西下幾時回」,除了是眼前景所觸動的茫然,也是內心的叩問,所問的並非字面的意思,而是感慨時光流逝,以及在今昔對照下悵然若失,因此不禁想問,那些隨著時光流逝而失去的,是否能夠重回?如果能,又是何時?過片兩句寫景,呼應上片的「去年天氣」,亦即花落燕歸的暮春時節,同時也是回答。自問自答,使詞意脈不斷,卻也透露文人總是寂寞,只能自己尋索答案,與自己對話,尤其在創作的世界裡。「無可奈何花落去」呼應「夕陽西下」,「似曾相識燕歸來」則回應「幾時回」。「花落去」是失去,「無可奈何」則說出了失去的滋味。再美麗的花也會凋零,再渴望留住的也註定留不住,正如李商隱詩所說的:「歌唇一世銜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6動人的歌聲、美麗的歌唇,以及能夠為美好而含淚感動的心,多麼希望能夠一生永遠留住,只是在如此期盼的同時,詩人也知道一切都留不住,如同握在手中的香氣,註定將逐漸淡去、散去。自己的心都可能改變,人還能夠留住什麼,即使雙手緊握?人的一生不正是經歷失去的過程,不斷的承受無可奈何的滋味?
然而不可否認,失去的還是有可能再度擁有,離去的也仍可能重回,「似曾相識燕歸來」,去年南飛的燕子不就隨著春回而再度歸來?況且又有什麼比失而復得、久別重逢更令人喜悅?只是在喜悅過後,或許亦不免失落,畢竟是「似曾相識」。在離別的時日裡,彼此都已改變,因此熟悉中有幾分陌生,親切中也仍帶著疏離,於是喜悅裡也不免摻著些許遺憾,然而若是以如此複雜的心情面對眼前重回的人,則又將感到愧疚。復得、重逢的滋味如此複雜,正如「初生欲缺虛惆悵,未必圓時即有情。」7月的圓缺一如人的聚散,離別時人們常感到惆悵,但其實惆悵也是枉然,因為重聚時未必能如願圓滿。
詞最後是小園香徑間獨自徘徊的身影,也許徘徊的更有在聚散哀樂間往復纏繞的思緒。對照首句,若原是處身歡宴之中,則最後的孤獨身影也呼應著「夕陽西下」,到了曲終人散的時候。一如人生,無論經歷多少聚散,體嘗多少哀樂,終有結束之時,而且到最後總是一個人,一個人孤獨的走向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