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性繪畫療癒,用於解決問題,更努力於開放內心,允許自己,看見自己,看見可能,接受自己。我們都需要以舒展的方式打開,也需要在沒有壓力下被打開,這本書展示的就是一個溫暖的打開方式。 後現代的合作與當下,展示了接納,賦予了能力,允諾長久被封印的情感釋放與各種可能。 書中的敘述簡單易懂,沒有艱深的專有名詞,搭配生活化且不留痕跡的操作方法,將當下歸零至彷若一張白紙,藉此讓來訪者內心線索在繪畫過程中自由綻放、浮現,並在接受多方療癒技巧的協助下突破與成長。 對於喜歡融合概念的人,這本書就像是大力丸,打開了一扇任意門,多層次思緒概念並存,並將各種方法實際融合示範,引導你活用變形,衍生出更多可能性,以輕鬆自然、積極反思、穩定又如新的態度去面對每一次療癒與來訪者。
|
※推薦文 推薦序一 從漫漫助人生涯中 看見心理健康促進的核心: 開放的自由氛圍 推薦序一 從漫漫助人生涯中 看見心理健康促進的核心: 開放的自由氛圍 憶如是我在心路基金會施行「心路合唱團」、「休閒服務」方案, 發展心智障礙者「社區生活支持服務」系統時的重要工作伙伴;她擁有心 理諮商專業,心思敏銳,充滿人文關懷,且對障礙生活困境、情緒狀態都 用心思考進行服務。當時我引領合唱團運作的目的,除了藉由在合唱歌曲 中的勵志精神以及生活描述,來教導、引導這些特殊族群整理自己的生活 經驗外,同時也是營造讓障礙者「用歌聲展現自我、透過群體互動相互激 勵」的環境與氛圍;這種服務模式是他們擺脫過去負面束縛,重建自信、 正向回饋的簡單有效方法。憶如不僅協助我安排相關的教學內涵、對外的 展演活動,更親自擔任表演時的伴奏;耐心、溫暖而貼心的服務風格,深 受心路青年愛戴。這些經驗,深刻催促著憶如朝探索弱勢者健康促進的有 效方法之路前進,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就如同憶如在書中所說,現代社會因電子媒體、通訊設備的發達, 許多人生活在虛擬的世界中,缺乏實體的人際互動,不僅迷失自我、缺乏 自我探索的管道、機制;更因為社會變動快速,負面、挑動情緒的訊息橫 流,現代人在生活中遭受挫折、容易有心理創傷,缺乏「心理韌性」的狀 況比起障礙者有過之而無不及。 憶如一直自我期許:就算不在我管轄下,她也努力做一個能「協助 人解脫心理束縛、勇於作自己」的心理諮商工作者;而我近幾年也邁向新 領域,致力於引進神經心理學於障礙者的服務中,協助障礙者找出建立自 信、發展正向回饋的神經心理迴路,強化他們的心裡韌性。 在這新領域的服務過程中我深刻感覺到,對障礙族群或其他弱勢者 而言,要強化這樣的神經心理迴路最首要的功課就是「自我覺察」;而憶 如也在此時從過往經驗、相關理論中,整理出這本以「自我覺察」為基底 的《後現代取向探索繪畫療癒─沉浸式自我閱讀》,提供心理諮商師、 障礙服務提供者一個簡單可行、有效的操作模式,其理論架構、操作程序 清楚明確,還兼具實務操作經驗分享。兩人在久別之後又在理論的路上重 逢,再次同行在理念一致的路上,實屬欣慰。 對於障礙者、弱勢者而言,生命歷程中確實易於累積挫折、創傷於 大腦儲存區中,透過藝術、繪畫的展現,可讓他們深入的自我探索、「自 我覺察」(同時獲得抒解與安撫),重新整理;並在「全然接納」、「賦 能」、讓他們自我主導的諮商氛圍中,找到復原、重建的方向,能為自己 設定可努力的目標與行動步驟。不管是心理疾病者的療育歷程,或是障礙 者的自我重建之路,都可透過這樣無拘束的自我探索過程,讓他們看見多 面向的自己,看見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並在全然支持、賦能的氛圍中重新 面對生活的挑戰,找到有正向回饋的人生目標,逐步學習成長,累積自 信。 這是一本從實務中發展,從障礙服務的深刻體驗出發,結合理論、驗 證整理出來的書;憶如本著對人的深刻關懷,及對諮商工作的執著,提出 「探索式繪畫療育」的創新概念與方法,相信是心理諮商工作者,願意陪 伴身心障礙者參與社會、自立生活的服務、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好書。
黃慶鑽 心路基金會台北就業服務中心主任
|
 鄭憶如 1967年生,小學資優班,私立國中三年成績倒數,高雄女中4年才畢業,重考進了心理系,畢業後接觸了教育、社福及音樂、身心靈、線上諮詢,學習了許多新的療癒法以及表達性藝術療癒,以心理學的基礎,向各方開展、學習、思索。完成健康休閒研究所學業後,開始著手將過往沉澱整合。 經歷 角落咖啡劇場個案管理師 心路基金會休閒服務組老師 三貝德集團線上諮詢主任 上海德瑞姆講師 學歷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 高雄大學健康休閒研究所
|
前言 第一章 探索性繪畫療癒的前行之路 尋找可行之路 創作與內心 我的創作感受體驗 不同的療癒形式在我過往工作中的運用 過去經驗的回顧 理論的學習在藝術療癒上的思索 綜合整理 第二章 基礎概念 繪畫為何適用於諮商 繪畫呈現了什麼? 雙主角的動態合作 主軸與技術 第三章 怎麼進行? 親和的態度,去除專業凌駕形象 看大量示範作品去除繪畫焦慮 創造適合心流產生的環境 從選畫板、畫筆開始 開始畫畫 靜心 來訪者對畫作下標題 畫作修正、再次繪畫 反覆循環 第四章 應用範例 幼兒發展的觀察:發展與馴養 道德規範的錯誤&我太心急 職場中人際互動的改變 完整畫作中的隱含 完形的結合 NLP時間線的結合 原圖092 我企圖改變他的感受,卻發現那其實就是心底深處的他 如果他的傷慟,他不敢觸碰…… 女皇,你到底多麼嚴苛的要求了自己? 第五章 來訪者的過程經歷 感受的療癒 執行的療癒 自我解讀的療癒 轉化的療癒 第六章 進階討論 專業藝術治療師之外? 探索式繪畫療癒的開放方向有哪些? 沒有開放會有什麼影響 探索性繪畫療癒和曼陀羅的比較 繪畫療癒師的直覺是什麼? 新手容易犯的錯誤 主觀與客觀 第七章 後現代諮商師的態度 坐如龜,行如雀,睡如狗 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 無聽之以耳,無聽之以心,聽之以氣 莫比烏斯環 量子力學 不被看見的曼森女孩
|

投影片((外加))
若要索取未隨書附送(外加)且未於此提供下載的教學資源,請詳洽業務人員(02-27055066#824)(僅提供教師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