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鼓應,享譽全球的道家文化國際學者、當代新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1935年在福建省長汀出生,1949年隨父母來臺,1956到1963年在臺灣大學哲學系、哲學研究所就讀,師從知名哲學家方東美教授,受其影響很深,體會到「如果不能了解一個民族的災難,就不能理解這個民族文化的深層底蘊。」先後任教臺灣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10年起至今,任教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的「人文講座教授」、北京大學道家研究中心主任、《道家文化研究》學刊主編。
其多本著作,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包括德語、法語、英語、韓語……等。
著作及主編有:《存在主義》、《古代呼聲》、《存在主義——從陀思妥也夫斯基到沙特》、《老子評傳》、《老莊新論》、《明清實學簡史》、《道家哲學主幹說》、《易傳與道家思想》、《耶穌新畫像》、《道家易學建構》、《管子四篇詮釋》……等。
|
《陳鼓應學術文輯》系列 出版序 自序
導言 論道 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主幹地位──兼論道、儒、墨、法多元互補 一、 二、 三、
方法論 從「得意忘言」的詮釋方法到譜系學方法的應用 一、前言 二、得意忘言的詮釋方法 三、譜系學方法的應用 四、從譜系上探討哲學史上三大重要議題 五、結語 六、後記
概論 論道與物關係問題:中國哲學史上的一條主線 一、前言 二、老莊道的意涵 三、老子的道與物關係 四、莊子的道與物關係 五、結論
「理」範疇理論模式的道家詮釋 一、前言 二、莊子首次賦予「理」以宇宙論意涵 三、〈說卦〉「窮理盡性」在主客架構下的哲學意涵 四、王弼、郭象對於「理」的闡發 五、成玄英將「理」提升為本體論最高範疇 六、程朱理本論的提出 七、結論
三玄四典的學脈關係──論三玄思想的內存連繫之一 一、前言 二、三玄的主題與主體思想 三、《易》古經與《老子》思想的內在連繫 四、老子與易傳思想發展的脈絡關係 五、〈彖傳〉的自然觀及其道家觀念叢 六、〈繫辭〉的易道觀及其道家觀念叢 七、結語
老、莊及《易傳》的重要哲學議題──論三玄思想的內在連繫之二 一、前言 149 二、三玄共同的哲學議題 三、結語
史論 郭店簡本《老子》所呈現的重要哲學問題──由改寫哲學史的觀點談起 一、哲學理論的突破始於老子 二、老子「有」、「無」的本體論意涵 三、老子倫理思想的重新思考—─老子仁義觀的重估 四、結論
道家在先秦哲學史上的主幹地位 一、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特質 二、道家的思維方式成為歷代中國哲學的主要思維方式 三、從道論看哲學的主幹地位 四、先秦道家各派的內聖外王之道 五、早期儒家的道家化 六、從哲學典籍文獻看道家主幹說
從《呂氏春秋》到《淮南子》論道家在秦漢哲學史上的地位 一、前言 二、秦道家代表作──《呂氏春秋》 三、從司馬談〈論六家要旨〉看《呂氏春秋》之歸本於黃老 四、秦道家思想特點 五、《呂氏春秋》與《淮南子》兩書思想的內在連繫 六、《淮南子》宇宙論體系的建構 七、《淮南子》的主術思想 八、結論
王弼體用論新詮 一、前言 二、老子本原論至王弼本體論詮釋的轉向 三、老子生成論至王弼本根論的詮釋 四、王弼體用觀:「以無為本」及「以無為用」 五、王弼體用觀中的黃老思想 六、〈周易注〉中的黃老治世思想 七、結語
論周敦頤《太極圖說》的道家學脈關係──兼論濂溪的道家生活情趣 一、前言 二、周敦頤的道家生活意境 三、《太極圖說》源自道家學脈 四、《太極圖說》中的道家觀念叢 五、結語
張載的理論建構及其道家觀念叢 一、前言:宋初開闊學風與儒道思想會通 二、張載的氣化宇宙論 三、心性學說:「心統性情」 四、「民胞物與」:融合儒道的境界論 五、結論
道家思想在現代 一、近現代道家思想的興起 二、現代新道家的崛起 三、道家的政治智慧、人生境界及形上思辨 四、道家傳統在當代復興的契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