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少雄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博士,現職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曾任臺大藝文中心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專研東坡文學、唐宋詩詞、宋代文學及詞學理論。兩度榮獲臺灣大學教學傑出獎,並於2018年獲頒教育部第八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著有《南宋姜吳典雅詞派相關詞學論題之探討》、《讀寫之間──學詞講義》、《會通與適變──東坡以詩為詞論題新詮》、《詞學文體與史觀新論》、《有情風萬里卷朝來──經典•東坡•詞》、《東坡詞•東坡情》等專書和新詩集《光年之外》。
|
新版序 緒 言
由詩到詞──東坡早期詞的創作歷程 一、東坡早期詞的界定 二、東坡填詞緣起說的再思 三、東坡填詞的內在動因 四、東坡詞風的形成──由以詞協樂到以詩為詞 詞賦之間──東坡赤壁文學中的文體抉擇 一、東坡謫黃時期寫作詞賦的背景與動因 二、〈念奴嬌〉的情辭表現及其內在糾葛 三、情理思辨與言行體悟──前後〈赤壁賦〉的境界 秦柳之外──東坡清雅詞境的取向 一、由詞學的困惑說起 二、唐五代北宋間詞學雅俗觀的演進 三、秦柳之別路──東坡「自是一家」的意識 四、清雅之境的拓展──東坡「以詩為詞」的意義 五、姜張之先導──東坡清雅詞風的影響 東坡詞情的論證與體悟 一、由東坡「以詩為詞」之說談起 二、東坡辭勝乎情?──詞須婉曲的情感特質之再確認 三、由情性之真到情意之深──明清詞學對東坡情意世界的詮釋 宋代詞學中蘇辛詞「豪」之論 一、引論──相對概念的辨析 二、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東坡的自覺 三、東坡詞「豪」及其效應──由以詩為詞的觀點考察 四、由東坡到稼軒──豪放詞體的形成 五、不可以氣為色──重新釐定詞豪之美 宋人詩餘觀念的形成 一、重探詩餘說的原由和方法 二、考實──「詩餘」一語的出現 三、析義──宋人詩餘觀臆說 四、溯源──東坡「以詩為詞」與詩餘說的關係
附:參考及引用論著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