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師將多年來參與癌症病人的團隊照護,在醫療實務上所面臨的各項情境與挑戰,及與不同年齡層的個案及其家屬溝通的過程,歸納出重要學理以及實務上的各種互動應對技巧,撰成此書。書中說明如何提供專業介入,讓病人與家屬卸除過往日常生活的面具與心防,重新審視自己、放下過往,聆聽來自心底的聲音,藉以改變心態、取得共識,進而提升醫療配合度,使醫病雙方更容易完成共同的醫療目標,不留遺憾。
|
※推薦文 推薦序 不留遺憾的人生劇場
癌症已經連續35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癌症的發生並不局限在身心狀態逐漸退化、即將走向人生終點的老年人口,它可能發生在人口結構中的任何年齡層。即便癌症的新藥開發日新月異,延長了病人發病後的壽命,然而多數的癌症最終依舊可能面臨困境,對於病人本身及家人來說,被告知罹癌後常造成身心極大的震撼與接下來家庭生活的大幅改變。當「與癌症共存」成為現代人所必須面對的現實時,如何與病人家庭共同平順面對瞬息萬變的療程,就成為醫療團隊相當重要的工作目標。 與一般疾病差異較大的地方是,癌症病人所面對的不僅只是來自疾病本身的生理痛楚,還需面對病情持續惡化、預知死亡臨近的壓力,若加上與家人之間對醫療目標的期待缺乏共識,或家人間彼此壓抑情緒、刻意不去碰觸死亡議題,病人常會伴隨有顧慮、焦慮所帶來的情緒反應,也常是造成病人無法安心接受治療的重要因素,這些在傳統以疾病為中心的治療中,就已經是存在卻難以排解的問題。由於醫療團隊在治療癌症病人的過程中,通常會與病人相伴至生命終結,因此考量到病人身心靈的全人照護的理念,在癌症病人的治療過程中尤其能彰顯其重要價值。臨床心理師對癌症病人的專業介入,透過同理心、關懷、理解、包容、陪伴,有機會讓病人與家屬卸除過往日常生活的面具與心防,重新審視自己、放下過往,聆聽來自心底的聲音,藉以改變心態、取得共識,進而提升醫療配合度,讓病人在臨終前能夠對自己的醫療決定感到安心、對家屬的放下感到放心,使醫病雙方更容易完成共同的醫療目標,家屬也能夠以平靜的心靈陪伴病人一起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不留遺憾。 當病人或家屬未能與醫療團隊有著一致的醫療目標時,常帶給醫療團隊治療上的困擾及治療病人時的壓力。臨床心理師作為病人與家屬的重要心靈助力,在促進病人善終的路上,協助病人說服意見不一致的家屬,對病人的臨終照顧有非常重要的幫助。臨床心理師可協助醫療團隊成員以具有同理心的溝通方式,讓末期病人與家屬在人生最後階段理解醫療團隊所建議的治療方針,幫助醫療團隊進行有效的醫病溝通,讓醫療過程更加順暢。即使健保尚未納入給付,但臨床心理師的專業協助早已經成為現行醫療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本院臨床心理中心鄭逸如主任所帶領的臨床心理師團隊,在參與癌症病人的團隊照護後,將多年來醫療照會實務上所面臨的各項情境與挑戰,及與不同年齡層的個案及其家屬溝通的過程,歸納出重要學理以及實務上的各種互動應對技巧,撰寫成《心理腫瘤照護的實務與解析—生命交會中的療癒契機》一書,希望能給醫療團隊、臨床心理師同業、家中有重症病人的讀者帶來啟發與助益,我也十分樂意將這本好書推薦給所有讀者。
何弘能 臺大醫院院長
|
 鄭逸如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師(一)級臨床心理師兼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在職專班遺傳諮詢組兼任助理教授 私立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博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與安寧緩和醫療病房臨床心理師 醫策會教學醫院醫事人員培訓計畫專業審查委員 醫策會師資培育制度認證工作小組委員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心理腫瘤與安寧療護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臺北市政府心理健康委員會委員 安寧療護雜誌編輯委員會執行編輯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副秘書長
曾嫦嫦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兼任臨床心理師/顧問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師(一)級臨床心理師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 醫策會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委員 醫策會精神科醫院評鑑及精神科教學醫院評鑑委員 國民健康署兒童發展聯合評估與早期療育訪查委員
張琦郁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師(三)級臨床心理師 學歷 私立輔仁大學理學院(現為社會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兼任實務教師 私立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兼任實務教師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心理腫瘤與安寧療護發展委員會委員暨執行秘書
楊于婷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師(三)級臨床心理師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博士班研究生 私立中原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經歷 私立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兼任實務教師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心理腫瘤與安寧療護發展委員會委員
黃揚文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師(三)級臨床心理師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博士班研究生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院聘臨床心理師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常務理事
李素貞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師(三)級臨床心理師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兼任實務教師 國立成功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臨床指導教師 國立政治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暨研究所臨床心理實務教師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
黃柏蒼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師(三)級臨床心理師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心理中心院聘臨床心理師
|
推薦序 不留遺憾的人生劇場(何弘能) 推薦序 永不止息的浪潮—醫者補遺(鄭安理) 推薦序 安心立命的心靈對話—交流於彼此,循環於晝夜(柯永河) 推薦序 辨識實際存在但難捉摸的心理現象並運用於臨床實務(吳英璋) 自序 深入人心的貼切照護來自融合專業與人性的生命交會(鄭逸如 曾嫦嫦) 作者簡介 (所有作者) 第一章 臨床實務挑戰與專業訓練(鄭逸如 曾嫦嫦) 第二章 全人理念下的壓力照護與實務工作模式(鄭逸如) 第三章 初診斷的「否認」,是否認?從理解出發(張琦郁) 第四章 初診斷的反思—夫妻關係的衝擊與憧憬(楊于婷) 第五章 情緒狀態與身心症狀之評估(黃揚文) 第六章 復發……了斷真能讓人心安嗎?(曾嫦嫦) 第七章 讓幼兒在冰冷的醫療世界中感受到情感的溫度(李素貞) 第八章 相知相惜—罹癌伴侶間的情感交流(黃柏蒼) 第九章 同理心是醫病溝通的潤滑劑(曾嫦嫦) 第十章 安寧緩和醫療是末期病人給家人最好的照顧(曾嫦嫦)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心理照會臨床流程與實務檢核表—順序版(空白表格) 附錄二 心理照會臨床流程與實務檢核表—類別版(空白表格) 附錄三 癌症病人的壓力與調適模式圖—相關面向與歷程(填空版) 附錄四 壓力與健康(載自《家庭醫學(第四版)》) 附錄五 六力一管壓力模式圖—評估圖示(填空版) 附錄六 六力一管壓力模式圖—介入圖示(填空版)
|

投影片((外加))
若要索取未隨書附送(外加)且未於此提供下載的教學資源,請詳洽業務人員(02-27055066#824)(僅提供教師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