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龍廷
現任: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法國國立高等實踐研究院(E. P. H. E.)宗教科學與文化人類學博士候選人。曾兩度獲得賴和臺灣文學研究論文獎、兩度獲得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學術專長: 臺灣文學史、臺灣戲劇史、臺灣歌謠與文化研究、民族誌與文學想像、後殖民理論與文學批評、臺灣文學場域、現代主義與臺灣文學。
主要著作: 《臺灣布袋戲的口頭文學研究》(2015)、《臺灣布袋戲創作論:敘事•即興•角色》(2013)、《聽布袋戲尪仔唱歌:1960-70年代臺灣布袋戲的角色主題歌》(2012)、《庶民生活與歌謠—臺灣北海岸的褒歌考察》(2010)、《發現布袋戲:文化生態•表演文本•方法論》(2010)、《聽布袋戲:一個臺灣口頭文學研究》(2008)、《臺灣布袋戲發展史》(2007)。
|
自序 給下個世紀的你
輯一 書寫臺灣人 第一章 看見臺灣人:清代臺灣原住民形象的三種論述 帝國倒過來看 相似性 差異性 再現的複製 結語 第二章 妖怪物語:清代臺灣原住民的妖魔化書寫 蛇人 山魈•夜叉 人熊 帝國的奇幻世界 結語 第三章 人體雕刻•靈魂形塑:日治時代臺灣人身體的知識與監視 視覺主義展示 臺語書寫與規訓 當地人觀點的位移 結語
輯二 臺灣人歌謠 第四章 淡水河邊的內山鑼鼓:二十世紀初臺灣歌謠的文學風景 臺灣總督府塔樓的視野 老臺北人的生活空間 陰性空間的換喻 放水燈•豎燈篙•搶孤•做清醮 生番出草 結語 第五章 南臺灣的摩登初體驗:1930年代李獻璋採集的褒歌 褒歌的特殊性 南臺灣地方感 現代性與時間感 結語 第六章 咱的歌詩:《臺灣新民報》歌謠採集的集體記憶 一起來寫臺灣話 鄉音情感 民眾的心靈地圖 時代新知識 從幽默祝禱詞到巫術 翻開詩人的菜單 結語
輯三 臺灣人書寫 第七章 打破你的眼鏡:杜潘芳格的詩與尋常習慣的顛覆 符號化過程的任意性 1 陳述與人稱 結語 第八章 保正伯請你看大戲:〈帝君庄秘史〉的書寫策略 小說在卸妝後 粉墨登場的政客 民主花瓶的行禮如儀 結語 第九章 自畫像與藝術家:尋找木瓜樹小鎮的蹤跡 謎樣小鎮 自畫像的對比色與象徵 同床異夢的悲哀 南投青春戀歌 結語 第十章 思想在躲貓貓:決戰時期張文環的民俗書寫策略 冬至/中元時間秩序 自然/文化動物秩序 車鼓旦•藝旦男女秩序 結語 第十一章 沉思者的鬱悶:〈我愛黑眼珠〉凝視下的國族寓言 浮遊者的凝視 國族寓言 傾聽者缺席 結語 第十二章 聖山的尋與追:〈泰姆山記〉的互文性解讀 逃亡輪旋曲 文本馬賽克 一座長腳會走動的山 結語
引用書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