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閱讀與表達─人文素養
作  者╱
王淳美、蔡蕙如、羅夏美、施寬文、呂昇陽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國文系列
出版日期╱
2024/10/23   (6版 6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626-317-047-6
書  號╱
1X3Y
頁  數╱
196
開  數╱
20K
定  價╱
260



  本書編撰以「人文素養」為副標題的各類文本,收錄古今中外等各式不同題材,藉以提升閱讀者的中文理解程度、書寫表達能力以及素養智能。
  全書分為三個單元,計有「表達溝通」、「人文與倫理素養」與「本土與國際意識」等。各單元的選文兼容古典文學與臺灣在地化書寫,以及中外現代文學──包括丹麥著名童話、日本、法國的知名著作,使閱讀者兼及東方與西方文化的國際視野。
  中文能力暨人文素養的培育,需靠時間累積,在潛移默化中予以提升。透過閱讀文字、書寫表達、善用譬喻,乃至短講訓練,始能厚植語文表達能力與應世的智能。
  本書適用於大學院校之中文課程教材,可供教師教學、學生與社會人士自習所用。
※主編簡介
王淳美
王淳美
【現職】
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文學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主要著作與研究】
     學術專長為戲劇、民間樂府等。重要出版著作計有:《屏東布袋戲的流派與藝術》(2007)、《兩漢民間樂府與後人擬作》(2010)、《林金鍊跳鍾馗儀式劇場》(2010)、《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專輯:一甲子的弄影人──蔡龍溪皮影戲典藏文物精選 1892-1980》(2015)、《永興樂影──張歲皮影戲傳承史》(2018),以及其他論文散見於各研討會與期刊等。
     主編的著作有《節慶策畫與經營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9)、《跨文化劇場與文藝》(2011)、《文學與生活》(2013)、《中文閱讀與表達》(2014)、《第一屆南臺文學獎作品集》(2016)等書。歷年來擔任計畫主持人,執行教育部、高雄縣文化局、高雄市文化局、高雄市歷史博物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等公部門,以及私人企業公司等十餘項研究計畫。

王淳美
【現職】
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文學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主要著作與研究】
     學術專長為戲劇、民間樂府等。重要出版著作計有:《屏東布袋戲的流派與藝術》(2007)、《兩漢民間樂府與後人擬作》(2010)、《林金鍊跳鍾馗儀式劇場》(2010)、《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專輯:一甲子的弄影人──蔡龍溪皮影戲典藏文物精選 1892-1980》(2015)、《永興樂影──張歲皮影戲傳承史》(2018),以及其他論文散見於各研討會與期刊等。
     主編的著作有《節慶策畫與經營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9)、《跨文化劇場與文藝》(2011)、《文學與生活》(2013)、《中文閱讀與表達》(2014)、《第一屆南臺文學獎作品集》(2016)等書。歷年來擔任計畫主持人,執行教育部、高雄縣文化局、高雄市文化局、高雄市歷史博物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等公部門,以及私人企業公司等十餘項研究計畫。

蔡蕙如
【現職】
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文學博士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主要著作與研究】
     學術專長為民間文學、民俗文化等。重要著作計有:〈原型•文化意象——試論鄭成功「牧童捏土成神像」信仰傳說〉(2012),〈第六章文學(一)〉、《台閩文化概論》(2013),〈試論施翠峰之台灣民間故事觀與實踐——以《台灣鄉土的神話與傳說》《台灣民譚探源》《台灣民譚》為分析場域〉(2014),《舊府城•新傳講——歷史都心文化園區傳講人之訪談札記》、〈從世代論集體記憶的變遷——以台南神社和林百貨屋頂神社的傳講為討論場域〉、〈傳承•衍變——試探府城五條港文化園區傳講故事之新型態〉(2016)。

羅夏美
【現職】
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文學博士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
【主要著作與研究】
     學術專長為當代文學、後現代理論等。主要著作為《虛妄之花——朱天文小說的後現代主義敘事策略》(2010)。發表〈一朵靈魂的「形狀」? ——論羅浥薇薇小說《騎士》的「跨性扮裝液態愛」與「知性美文」〉(2019)、〈暴遊與反思——陳玉慧《書迷》的後現代刺點〉(2017)、〈靈光 (Aura)思維:從本雅明靈光說論鍾文音《廢墟裡的靈光》的創作意識與藝術體察〉(2016)等期刊論文。

施寬文
【現職】
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學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主要著作與研究】
     學術專長為唐詩、《資治通鑑》敘事學。重要著作有學術專書:《孟郊奇險詩風研究》(2007),《資治通鑑資鑑法戒的敘事藝術》(2017),《資治通鑑的文學與思想》(2018)。期刊論文:〈晚唐詩人溫庭筠為何以詞名世?——從溫庭筠詩詞藝術的相同處談溫詞之開創性〉(2000),〈資治通鑑人物形象之描寫技巧舉隅〉(2010),〈資治通鑑的王者類型及其形象塑造舉隅〉(2010),〈水滸傳的忠義內容及其問題〉(2011),〈袁宏道遊記探論〉(2011),〈資治通鑑與新舊五代史之敘事寫人——以後唐莊宗紀為例〉(2013),〈史記「不可靠敘述」的史學意義和對金批水滸之啟發〉(2015),〈閱微草堂筆記的生命教育意義〉(2016),〈史記的友道思想〉(2017),〈資治通鑑運用筆記小說之敘事特色舉隅〉(2017),〈司馬光的才德觀與資治通鑑的宋齊丘形象〉(2018),〈納蘭性德友道觀之探論〉(2019),〈資治通鑑的文學性何以不如史記〉(2020)。

呂昇陽
【現職】
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學歷】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主要著作與研究】
     學術專長為美學、山水文學、山水畫史等。重要著作為《六朝美學中的形神思想之研究》(2008)、《董其昌視域下的王維山水畫之研究》(2019)、〈論徐霞客遊記之美〉(2012)、〈文人畫的重要觀念探析〉(2016)、〈王維的南宗禪思想〉(2017)、〈王維山水詩中的禪宗思想探析〉(2018)、〈論王維的詩中有畫〉(2018)、〈從錢謙益的視角論《徐霞客遊記》的山水審美〉(2018)、〈從山水之變看盛唐山水畫風〉(2019)。

主編序/王淳美

一、表達溝通
【真情實意】清・倉央嘉措〈倉央嘉措詩選〉:現代詩
曠世詩僧倉央嘉措/羅夏美
【俚語現象】沈宗霖〈髒話練習曲〉:散文
說與不說/蔡蕙如
【人情世故】清・曹雪芹〈接外孫賈母惜孤女〉:章回小說
寄人籬下的孤女心聲/王淳美
【各說各話】〔日本〕芥川龍之介〈竹藪中〉:短篇小說
「羅生門」事件/王淳美

二、人文與倫理素養
【勝敗意義】東晉・陶淵明〈詠荊軻〉:詠史詩
英雄無畏,雖敗猶榮/施寬文
【宿命論】唐・李復言〈定婚店〉:傳奇小說
姻緣的神秘與「月下老人」/施寬文
【婚姻情緣】三毛〈求婚〉:散文
沙漠與夢田交織的傳奇/王淳美
【馴服關係】〔法國〕聖修伯里《小王子》文選:兒童文學
小王子的玫瑰與狐狸/王淳美

三、本土與國際意識
【在地關懷】劉克襄〈荖濃溪畔的六龜〉:自然寫作
「鳥」作家的自然書寫/羅夏美
【登高立志】唐・杜甫〈望嶽〉:五言律詩
青年杜甫的澎湃山情/呂昇陽
【異國文化】〔丹麥〕安徒生〈夜鶯〉:童話
自由歌唱的藝術精靈/羅夏美
【浪漫花都】鍾文音〈巴黎──百遊不厭的藝術首都〉:旅行文學
最美的藝文之都/羅夏美

日語發音學25
講(隨書附語音
MP3 QR
Code)
歐陽脩文彙評
羊與貓的旅行:
看見國語課堂教
學的新風景
如歌的行板:國
語文多元評量設

掌握會考作文六
級分寫作祕訣─
模擬會考作文題
型快速攻略
實用航空英語




姻緣的神秘與「月下老人」
/施寬文
【課文作者】
李復言,生平事迹不詳。據宋初李昉諸人編纂的《太平廣記》之〈尼妙寂〉篇末有「太和庚戌歲,隴西李復言遊巴南」之語,以及錢易《南部新書》甲卷所載「李景讓典貢年,有李復言者,納省卷,有《纂異》一部十卷。牓出曰:『事非經濟,動涉虛妄』」,而被黜落之事,其籍貫應是隴西(今甘肅),曾在開成五年(840)應舉進士,未第,晚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60)仍在世。一說白居易友人李諒(字復言)即《續玄怪錄》之作者李復言,惟學者大多持異議。
所著《續玄怪錄》(宋室為避其先祖「趙玄朗」之名諱,乃易「玄」為「幽」),《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為五卷,南宋藏書家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作十卷,應是析合之異。今存四卷。《續玄怪錄》為續唐人牛僧孺《玄怪錄》之著作,故名。或以為李復言所著《纂異》、《搜古異錄》,皆是該書之別稱。

【背景研析】
〈定婚店〉(或作〈韋固〉),唐代傳奇名篇之一。「傳奇」意謂傳述奇聞異事,唐代傳奇小說承自六朝志怪,惟六朝志怪故事多粗陳梗概,欠缺細節描寫,且常雜有神道宣傳之目的;唐傳奇與之相較,則如明人胡應麟所說:「凡變異之談,盛於六朝,然多傳錄舛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少室山房筆叢》卷三十六)指出唐傳奇作者不同於志怪者之轉述、記錄,而是著意於虛構的創作態度。至於魯迅〈唐之傳奇文〉也說明:「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於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豔,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迹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中國小說史略》)除了指出唐傳奇作家具有明確的虛構意識之外,也點明唐傳奇較諸六朝志怪,在情節安排與語言藝術上的進步。此外,與六朝志怪小說比較,唐代傳奇除了篇幅較長、情節較曲折、小說結構較完整之外,其內容則更多人情世態之反映,而且已能注意人物形象之塑造,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畫。因此,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唐傳奇雖是文言小說,已能標誌中國小說從此進入成熟的階段。
至於李復言的傳奇之作《續玄怪錄》,雖然名為續牛僧孺《玄怪錄》之作,然而,葉慶炳指出:「《玄怪錄》猶停留在魏晉南北朝『傳錄舛訛』、『殘叢小語』之時代,而《續玄怪錄》則頗多篇章已是『作意好奇』之唐人小說」、「作者慘澹經營之匠心時時可見」(《中國文學史》)。其中故事雖多因襲,卻已有意進行再創作,因此在情節、細節、人物與敘事手法方面,都有所增添和變化。
〈定婚店〉為《續玄怪錄》書中佳作之一,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李昉諸人編纂《太平廣記》時將其收入「定數類」之「婚姻」(卷一五九),晚明馮夢龍則以〈韋固〉為題,收入《情史》「情緣」類(卷二)。故事敘述韋固求婚心切,求偶十年卻無果,後來旅次宋城,在清晨昧爽時分偶遇老人於月光下檢閱書籍,詢之得知老人為主管人間婚姻之冥吏。老人除了告以時年三歲的女娃為其十四年後的妻子,並告以兩人之足已為紅繩牽繫,他求無益。韋固因嫌棄女娃醜陋,遂買凶行刺,惟僅傷其眉間。後十四年,韋固果如老人預言,終於順利成親,其妻則是當年所欲刺殺之女娃。
唐代佛教、道教並皆興盛,影響社會各層面極廣,成於德宗貞元年間的《女論語》,其〈事夫〉篇有云:「女子出嫁,夫主為親。前生緣分,今世婚姻。」也認為婚姻乃前緣注定。傳奇小說在思想內容上固亦受有佛、道之影響,〈定婚店〉即闡述「姻緣天定」之思想,具有濃厚的宿命論意味。
本篇文本選自王夢鷗《唐人小說校釋》(正中書局1985年版)。

【核心素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的離合、際遇充滿了不可知,運程的否泰、富貴的有無、功名的得失等等,其中有著諸多的神秘。至若婚姻,不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是自由戀愛,在茫茫人海中,兩個人能夠相遇相知相惜而結縭,牽手一生,其間固亦存在著種種的神秘。中國民間謂之「緣分」,以為其中有一種無形的連結,必然會使兩個原本陌生的人,即使天涯異路,也能相遇而相知。李復言〈定婚店〉之主題,就是那神秘的緣分──「姻緣天定」。
作者以「奇」貫穿〈定婚店〉的故事情節、藉以推進故事之發展,經由小說主角所經歷的三次奇妙的人生際遇,呈現姻緣之不可思議。
首先,在宋城逆旅中,韋固因欲求婚潘昉女而早行,卻意外遇到在月光下檢閱書籍的奇怪老人。「老人倚布囊,坐於階上,向月檢書。覘之,不識其字。」此處,作者暫時收起其全知視角,採用古典小說中不常見的人物視角,以韋固的感知說明書籍文字之不可識、內容之不可知。全知能力的節制或利用人物視角的感知,常能在敘事中增添懸疑性,且易呈現比較生動的臨場感。其後,作者安排人物對話──典型的場景敘事。「場景」敘事因為在敘述時間與故事時間上彼此大致相等,也因為敘述時間與故事中人物之言行基本同步的特點,因此常被視為就是敘述故事的「實況」,是關於言談、動作與場合的客觀記錄。韋固與老人的對答,不僅因此具有臨場感,也因故事時間因為場景敘事而徐緩,遂使讀者能夠聚焦於老人之言談──赤繩繫足,姻緣即定,終不可易。「月下老人」令人印象深刻,其言語內容在後世成為婚姻前定的觀念,影響深遠,與作者高明的敘事手法不無關係。
其次,作者讓故事在月下老人明示韋固其婚年與對象後,加以跌宕曲折。韋固看過當時猶是三歲女娃的未來妻子後,以其貌陋,心中不愜,因不忿其事,竟買凶殺人,故意逆天而行,欲以人力扭轉,卻意外失手。其後十四年,力盡人事以求婚,終難匹偶。此是第二處「奇」,說明天命之難違。
十四年後,籍貫在陜西長安東南杜陵的韋固,因為父親的餘蔭而遠至河北為官,卻意外娶得長官的侄女,而此女子即十四年前曾在河南宋城見過的三歲女娃。韋固在十四年後果如月下老人之預言而順利成親,是第三處「奇」;所娶者竟是當年所欲刺殺的女娃,則是奇中之奇。從陜西到河南,再到河北,其間的周折,一如月下老人檢書時之所言:「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繫,終不可逭!」是以韋固得知原委後「乃曰奇也」。
〈定婚店〉故事易遭非議處,在於韋固之德性與行事,誠難以「君子」稱之,卻有幸娶得佳人;其妻既盡知謀殺之前情,而猶能與之「相敬愈極」,頗乖傳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觀念。另外,韋固並非「賢賢易色」之人,果若其妻容貌庸陋,而非「容色華麗」,令其「稱愜之極」,則韋固會否疼惜,與之「相敬愈極」?如此之婚姻故事是否值得傳頌,成為傳世佳話?或許因為作者具有濃重的「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盡是命安排」的宿命思想,且將故事聚焦在「知陰騭之定,不可變也」的姻緣之「奇」上,所以對此並未多加措意。
宿命思想,一般皆以其「消極」而非議之,然而,撇開含有人格神色彩的「命運注定」之說,人生諸事,由於主、客觀各種因素之限制,固有許多非強求而能得者,姻緣、愛情只是其中之一。因為愛情失意而自傷或傷人,誠為不智之舉。
諺云:「盡人事以聽天命」,包括愛情在內的人生諸事,固應先自我努力,而勉力奮鬥、追求後,最終之結果仍不盡如人意時,以之歸諸「天」、歸諸「命」,放下遺憾,另尋新境,或許更能覓得新的機會之鑰,從而有不同的天地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