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國文選
作  者╱
編 著 者 ─ 輔仁大學國文選編輯委員   召集人:林郁迢    編撰:王秀珊、余育婷、李鵑娟、邱文才、林郁迢、林以衡、陳恬儀、黃培青、黃澤鈞、劉雅芬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國文系列
出版日期╱
2025/09/03   (7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626-423-699-7
書  號╱
1X8M
頁  數╱
352
開  數╱
20K
定  價╱
520

※主編簡介
王欣慧
王欣慧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學歷: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辭賦學、中國古典詩文、中國古典文學理論、先秦兩漢學術、對外華語教學

召集人簡介
林郁迢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學歷: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魏晉南北朝文學、陶謝詩、稼軒詞、史記、神話、傳統小說

編撰者簡介:
王秀珊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歷: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唐宋詞研究、東坡詞及其批評研究、古典短篇小說研究、現代散文

余育婷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歷: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臺灣古典文學、中國詩歌、文學理論與批評

李鵑娟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訓詁學、文字學、聲韻學、漢語語音學、詩經

邱文才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先秦道家思想、古文字學、簡帛文獻研究

林郁迢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學歷: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魏晉南北朝文學、陶謝詩、稼軒詞、史記、神話、傳統小說

林以衡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級專案教學人員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博士
學術專長:近現代報刊與文學、通俗文學小說、觀念史、文學理論與批評、臺灣文學

陳恬儀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中國文學史、魏晉南北朝文學、中國古典駢散文、中國古典詩詞、專業倫理

黃培青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
學術專長:文學批評、文學理論、小說研究、詩話研究

黃澤鈞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尚書、出土文獻

劉雅芬
現職: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學歷: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中國文字學、漢語語言學、對外華語教學、閱讀與寫作、數位人文研究

總序/王欣慧

生命教育篇
單元導讀/余育婷、李鵑娟
《詩經•蓼莪》
《墨子.兼愛上》/墨子
《莊子•逍遙遊》/莊子
《史記•刺客列傳》(豫讓專諸)/司馬遷
《牡丹亭•驚夢》/湯顯祖
偶然/徐志摩
人間四月天—─一句愛的讚頌/林徽因
愛的辯證(一題兩式)/洛夫
因為風的緣故/洛夫
閣樓之冬/鍾理和
水鬼城隍/李喬
第三堂課 上大學該選什麼課?/劉炯朗
全世界最貴重的孤獨──三貂嶺車站/劉克襄
她用她的一生教會我:「別害怕!」/田威寧
游阿香/游以德

社會進步篇
單元導讀/劉雅芬、陳恬儀、邱文才
論孟選
席方平/蒲松齡
商業社會中士人精神的再造/余英時
溺死一隻老貓/黃春明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楊牧
紅樓夢的四個醫生/蔣勳
霸凌/袁瓊瓊
蒲公英/張讓
惡之幸福/楊索
山海經大藥局/簡媜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楊富閔
童仔仙/李筱涵

經濟成長篇
單元導讀/黃澤鈞、林以衡
《管子》選/佚名
宋清傳/柳宗元
《紅樓夢.第56回 敏探春興利除宿弊/賢寶釵小惠全大體》/曹雪芹
拆屋行/梁啟超
大水河畔的童年/鄭清文
媽祖宮的籤詩/吳敏顯
超人阿A/王幼華
我是淘汰郎/林彧
資本主義的「時物鏈」/張小虹
「新住民第二代」?叫他們「我們」就好了!/李美賢
薛西弗斯上班去/顏擇雅
台灣媳婦/林立青

環境保護篇
單元導讀/王秀珊、黃培青
周易•文言•乾
禿山/王安石
《閒情偶寄.種植部》選/李漁
凝神的珠露—記兩則阿里山情緣/蕭蕭
高山青/白靈
日之出/路寒袖
水岸灘頭油點草/凌拂
黑潮ソ親子舟/夏曼.藍波安
看見大翅鯨/廖鴻基
我家門前有小河/朱天衣
我好土/蔡珠兒
《馬達加斯加》系列電影裡的「現代方舟」形象/黃宗慧
蛛生/黃亭瑀
《沒口之河》選〈溼地記得的事〉、〈序章—木麻黃〉/黃瀚嶢

中文閱讀與表達
─人文素養
臺灣客語概論
生命越讀─大學
國文選
我是誰?─一本
小書也是一本大

文學批評關鍵詞
:概念•理論•
中文文本解讀
文學概論




單元導讀/余育婷、李鵑娟

  「真、善、美、聖」為輔仁大學校長于斌所訂立的校訓,也是人生展現生命價值的所在。「真」表達的是對真理的追求;「善」是實踐道德與良知;「美」則是「真」與「善」交融的光輝;「聖」是達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與生命意義。「真、善、美、聖」告訴我們的不只是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健全完整的人格與深刻豐厚的生命思考。
  語文課堂上,我們看似學的只是語文,卻從來不只是語文。文字所能呈現的,不僅是字面意義的解釋與篇章結構的剖析,更是一段段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的深刻對話。每一部作品,是歷史的回聲,是心靈的低語;是文明的傳承,是我們自身定位的坐標。在閱讀中,我們看見人如何感受,如何選擇,如何堅持,如何轉化。語文是生命教育,讓我們練習思考、練習同理,進而練習活著。
  練習的,不僅是語言能力的精進,更是價值判斷的養成與生命意義的摸索。而國文課程所承載的,不只是語言工具的訓練場,更是情意涵養的空間、倫理思辨的起點、價值認同的培育場域。透過一篇篇古今中外的作品,我們接觸不同生命處境、不同文化觀點、不同思想視野,也在共感與思索間,形成對「真」的探索、對「善」的實踐、對「美」的體察,乃至於一種通過生命、向內探問的「聖」的精神。
  《詩經•蓼莪》中,我們看見最古老的親情記憶與生命感恩。詩歌訴說了古人對親情的重視,道出了對於「遲來的孝」與「無以為報」的沉痛。這樣的情緒,千年後的我們心中依然震盪。現代社會節奏緊湊,人們對親情的表達往往流於形式,甚至有所忽略,而這首詩讓我們重新凝視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陪伴與關愛,讓我們從中學會感謝、學會珍惜、學會即時表達與回應情感。
  從宗法禮樂的貴族秩序,走向理性平等的社會理想;從詩意中的抒情與規訓,走向論辯中的改革與實踐。墨子的〈兼愛〉為我們導向另一種面思考—─倫理關係的建立與社會正義的實踐。墨子主張「兼相愛,交相利」,要求人們將愛推及所有人,建立普世關懷與和平共處的社會秩序。這種思維,在現今族群矛盾、性別對立、國際衝突的局勢中,具有穿透時代的力量。它讓我們反思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從自利的狹隘中走出,轉而思考:我們應用公平的眼光看待每個人、應能主動關懷與我們不同的群體。兼愛並非空泛口號,而是一種建立永續和平社會所需的倫理根基。
  當我們轉向《莊子•逍遙遊》時,思緒從情感世界進入哲理宇宙。莊子筆下的鯤鵬翱翔九萬里,不只是空靈意象的美學呈現,更是精神境界的象徵。他主張「乘物以遊心」,認為真正的自由是心靈上的解脫與從容,是一種超越功利、順應自然的生活態度。在競爭激烈、壓力沉重的現代社會中,這樣的生活哲學帶來
極大的撫慰與啟示︙︙成功不應只有單一標準,個人存在的價值不在於他人眼光的衡量,而在於能否活出自己的節奏與信念。這是對個體尊嚴的守護,也是對自然世界的尊重與回應,與當代永續發展提出的「內在和諧、外在共生」精神遙相呼應。
  而道家與史家、哲思與行動、超脫與赴死之間的深層對照,思想世界中「內聖外王」兩種理想典型分野與交鋒的,是《史記•刺客列傳》中豫讓與專諸那種近乎極端的個人忠誠。他們以命相報、以死明志,將「報恩」、「守信」、「立義」的信念推至極致。他們所捍衛的價值,永遠貼近我們內在自省的核心—─你願意為什麼而堅持?你是否在面對困難與壓迫時能守住原則?這些問題,正是我們在成長中必須一次次面對的抉擇。這些歷史人物的行動提醒我們:堅守信念,即使犧牲生命也是一種價值。那份堅定無悔,彷彿在告訴我們,美不是膚淺的形式,而是一種深層的人格光芒,是面對誘惑與困頓時,不失初心的勇氣與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