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顯示,請點選此處觀看網頁              本郵件若造成您的困擾,請連結電子報訂閱取消。
 
2011.10.13

NO.15

雙 週 報

 
 
 
編輯的話|
伊東豐雄,建築大師的養成歷程  
博雅選書|
《伊東豐雄》  
延伸閱讀|
《西洋住居史:石的文化和木的文化》《負建築》《自然的建築》《創意城市-巴黎:法國十八位最重要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原創訪談錄》《日本近代建築》  
近期好書|
《人與空間的對話:漢寶德看建築》《東京最有意思的建築物》  
名家觀點|
Pioneer 伊東豐雄.持續改寫的建築篇章 
最新訊息|
建築大師親談持續變化的40年《伊東豐雄》/梁文道《開卷八分鐘》介紹五南文庫《奇怪的戰敗》/賀!博雅書屋《羈押魚肉》榮獲第35屆金鼎獎!入圍:五南圖書《人權不是舶  
   
 

伊東豐雄,建築大師的養成歷程

 

文/可樂

伊東豐雄,這個名字對台灣來說已是耳熟能詳,特別是在2009年的「高雄世運主場館」亮相後,那充分展現躍動感的螺旋狀大屋頂,讓這位建築大師的設計作品不得不令人驚豔與讚佩。這位菊竹清訓建築師口中的「天才」,究竟是怎麼養成的呢?
  伊東出生於韓國首爾,當時叫做京城,因為父親就職的原故,所以一家人住在日據時代的韓國,一歲半才隨著母親與兩個姐姐回到日本。他的父親後來在諏訪湖畔開了一間味噌工廠,因此小時候的伊東,是看著優美的諏訪湖長大的,而且非常熱愛棒球,甚至從高校預備考大學時,心裡只想著要繼續打棒球,所以先選擇去考東大的文組,只因為文組比較好混,沒想到卻落榜了(不過還好他沒考上,不然建築界將損失一位天才),重考時才改選了東大理工組,但一開始想的也是當工程師之類的,並沒想到要唸建築,所以他自認是在很不經意的選擇下,最後才走上了建築這條路。
  不過他的父母親,多少都對他往後的經歷有些影響。他的父親喜歡蓋房子,因為是木材行小孩之故,他的父親曾蓋過一間簡陋的小屋,後來伊東家搬到東京中野時,母親還把這間小屋解體搬到新家重組於一個角落,伊東稱它為「木材小屋」。當時的伊東正就讀高校一年級,他母親在東京找到一塊三十多坪的地,請到後來也大名鼎鼎的建築師蘆原義信來設計這個新家,當時的蘆原才三十多歲。等到伊東自己也成為建築師後,他打掉了蘆原設計的房子,改建成自己設計、並且後來還獲得日本建築學會作品獎的「銀色小屋」。而且巧合的是,來評審這棟屋子的人,就是蘆原本人,蘆原還對著伊東說:「居然把我蓋的房子拆了」。蘆原可說是他認識的第一個建築家,但伊東認為影響他的人倒不是蘆原,而是他大學四年級到菊竹清訓的事務所裡打工,才真正開始體悟到建築的樂趣,並且待了四年,是他人生中最賣力工作的時期。
  後來伊東自己也成立了公司,一開始並不是很順利,靠著接一些畫透視圖的案子在撐著。等設計事務所慢慢上軌道,已是90年代後,伊東50歲左右時。設計自宅「銀色小屋」時,妹島和世正在他的事務所打工,就好似傳承一般,當初菊竹清訓影響了伊東,同樣的,伊東的事務所也培養了許多建築界的生力軍。
  「銀色小屋」落成後,據伊東的獨生女橋田真木說,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參觀、拍電影,還被當作時裝秀會場,讓她母親(也就是伊東的太座)覺得很麻煩。而他的女兒對於父親設計的這間屋子,還評論說:「我的房間沒有牆壁,從客廳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聲音也會全部被聽到。……有時我會想,住在太過開放的房子裡,似乎反而會變得比較封閉(笑)。」
  這本由Nikkei Architecture編輯而成的《伊東豐雄》一書,不僅完整收錄和介紹了伊東的主要作品,以及這40多年來他在建築想法上的變化,還記錄了他的成長過程,以及一篇與隈研吾對談阪神大地震後的設計潮流,並邀請他周遭的前輩、好友、同學、女兒、員工、業主等共50人,來談他們眼中的伊東。因此本書所呈現的伊東,是一個立體、多面相、很真實的伊東,有許許多多我們在一般對他作品的陳述中看不到的細節,好比說一方面有人認為伊東脾氣很好,但另方面也有員工說伊東會當面把他不滿意的圖面丟到垃圾桶裡,像妹島和世就自承「沒人像我這麼會惹他生氣」。這些點點滴滴的真實描繪,也正是本書散發的獨特魅力。
  伊東在台灣還有五個案子在進行中,包括「台中都會歌劇院」、「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等,本書還收錄了「台中都會歌劇院」(預計2013年完工)的競圖模型和完成預想圖。也因為台灣的案子多,書中「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剖面圖裡,還可以看到一個專門負責台灣的樓層,被稱作「台灣村」。在台灣能看到這麼多件大師的作品,對喜愛建築的人而言,可說是相當幸福的。

 
 

Nikkei Architecture◎編/龔婉如◎譯


定價650

放入購物車

◎謝宗哲(亞洲大學/交大建築所助理教授)推薦

 

伊東豐雄


 

伊東豐雄──建築大師40年來的歷程、變化及主要作品全紀錄

受到電視節目及生活類雜誌的影響,這十多年來一般大眾對「建築家」這個職業有了更多的認識。但這是由於一般大眾對建築及建築家產生興趣,而非建築界對社會大眾的開放。期望本書能超越「伊東豐雄作品集」,更能為大家解讀「建築界還欠缺什麼?」時提供一些靈感來源。
  建築大師伊東豐雄,一般公認他是一個「持續變化」的建築家。本書是他40年來主要作品和歷程的全紀錄,包含他的成長過程、競圖奮鬥記和伊東流的發想術與組織論,以及他的作品從「浮游感」到「幾何學」的轉變,再邁向「會呼吸的建築」。此外,還收錄1985至2010年的訪談及對談,解讀伊東對建築想法的瞬息萬變,是一般「作品集」無法做到的,這也正是本書的魅力所在。
  伊東不將自己封閉於建築界的評價之中,而樂於面對「社會」。曾說:「從反映時代與都市這一層意義來看,我認為建築是很社會化的。而這也是建築最有趣的地方。」他自評為「凹型的建築家」,也就是「接受對方的想法並做出回應」因此和他有接觸的人,也因為接受了刺激而有大幅成長。本書特別邀請50位友人和後輩,透過他們的雙眼來解析伊東的「核心」,絕對是全面認識大師不可錯過的書籍。..more
   
   
   
 
 
         
 

西洋住居史:石的文化和木的文化
後藤 久 著、林錚顗譯
定價:320元

 

負建築
隈研吾(Kuma Kengo)著/計麗屏譯
定價:300元

 

自然的建築
隈研吾(Kengo Kuma)/林錚顗譯
定價:250元

 

創意城市-巴黎:法國十八位最重要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原創訪談錄
果果
定價:350元

 

日本近代建築
藤森照信 著、黃俊銘譯
定價:360元

 
                     
 

漢寶德◎著

放入購物車

 
人與空間的對話:漢寶德看建築
 
   
 
   

 
   
本書作者以個人多年經驗及閱歷,將認為值得介紹給廣大讀者的建築物,用一種導覽的口氣,陳示在大家面前,讓讀者們可以多認識些建築,進而欣賞建築的美。
  既然是欣賞,要自了解開始。本書是以一般讀者為對象,首先要介紹這建築的來龍去脈。建築是一種理性為基礎的藝術,簡單的說明結構或功能是免不了的,但為了減少太過理性的感覺,作者在行文間總是以遊記的方式敘述,增加些故事性。只是對於缺乏美感素養的人,只靠說是沒有用的。所以一定要對照相片,希望引起讀者的共鳴,幫助讀者體會到美感。
  雖然建築美學要普及化,是相當不容易的,但本書嘗試向前邁出的一小步,相信有助介紹建築美感的著作能夠多被注意到。..more
 
         
 
東京最有意思的建築物
 

伍爾夫.麥耶(Ulf Meyer)◎著/李中文◎譯

放入購物車

 
 
 
 

◎伯格納(Botond Bognar,日本建築專家)、陳永興(建築師)推薦

 
 
東京──建築和時尚的朝聖之地,知名建物與大師設計一次盡收眼底
  Σ{建築物╳建築師}=變幻的東京


  東京是個求新求變的城市,最能表徵它無止境的變幻,莫過於建築的不斷更新。這座城市的改變之強烈、之快速,就連常來的遊客也會不斷感到驚訝。東京一直是難以定義的,它能夠把都市的現實和夢想的虛構結合成不可分割的整體。
  本書介紹一九四五年之後建成的東京現代建築,編排上以東京的二十三個區做分類,以照片和文字呈現日本首都中賞心悅目的當代建築,共計兩百多座非常有趣且壯觀的建築物。每座建物提供了名稱、座落地點、年份、建築師等資訊,以及建物歷史、風格特色、功用,並扼要闡述建築師的建築理念等。還附上詳細的分區地圖,是實用且便利的東京建築最佳導覽書。..more
 
         

Pioneer 伊東豐雄.持續改寫的建築篇章

──《伊東豐雄》推薦序

謝宗哲(亞洲大學/交大建築助理教授)
伊東豐雄這位建築師對台灣民眾而言想必已經不再陌生了。包括已經落成的高雄世運主場館及台北世貿中心外廣場、施工中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台大社科院與松山菸廠文化園區主建物,伊東豐雄無疑已經成為目前在台灣擁有最多Project的外國建築家。然而有別於安藤忠雄以清水混凝土及古典幾何形體所建立的個人清楚識別的做法,在建築創作上有著濃烈作家性格的伊東豐雄,建築作品從過去到現在都沒有固定而清楚的「風格」存在,反倒是他個人對於建築論述與創作上不斷尋求突破與進化的軌跡,更清楚地標記出他作為建築領域中之Pioneer與Adventurer的身分。而Nikkei Architecture所編撰的本書《伊東豐雄》,無疑便是深度剖析伊東豐雄建築生涯所有面向最為鉅細靡遺的完整記錄。
  話說回來,身為前衛建築一脈、承先啟後的伊東豐雄先生在今年夏天又有一令人驚艷之作問世。那是座落於瀨戶內海島嶼之中(愛媛縣今治市大三島)、以多面體單元的嶄新幾何學邏輯彷彿自然界的結晶現象所組構而成的鋼構空間模組系統、被暱稱為Steel Hut的「伊東建築博物館」。
  這個作品的原型其實來自於伊東事務所於2009年所參與的挪威奧斯陸圖書館競圖。主要的企圖與訴求在於掙脫「建築=方盒子」的這個慣性思考所做的批判與反思,而在摸索的過程中碰觸到自然現象中的結晶體,而發掘到其中構築空間的強大潛力。而作為在日本誕生的第一個建築博物館,其展示內容除了介紹世界級建築伊東豐雄本人的生涯軌跡、主要作品及貢獻之外,在對現代建築進行深入探討與理解的同時,也作為「伊東建築塾」的基地來進行年輕建築師的養成教育。除了全國以至於全世界積極地傳遞出最新的建築資訊,同時也期許能夠促進當地的觀光以及和世界的交流。
  由於我有幸在今年夏天的尾聲親臨這棟劃時代建築的現場,因此將沿著觀察伊東建築博物館的視線與足跡來展開本文的書寫,透過最新的建築案例提供閱讀伊東這位建築巨匠最直接的approach。
  在前往現場的途中,我們穿梭於無數串接島嶼的海上橋梁,以「跳島」的行徑邁向這個建築聖地。在這個移動經驗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窗外隨時都有著瀨戶內海諸島溫柔身影相隨,因而醞釀出一股帶有某種療癒系的、不可思議的氛圍。那是一種靜默的、安詳的相伴,也像是某種孕育出富饒文明而帶有女性特質的、母愛般的呵護。我想這或許會是同樣身為海洋文化所洗禮的島國子民所能具備的感性,是一幅無以名狀但卻又帶有淡淡鄉愁而令人無比懷念的風景吧。
  在大三島上短暫的「迷航」之後,我終於看到了為咖啡色與清水混凝土所裝扮、以多面體所構築而成的Steel Hut──伊東豐雄建築博物館就在崖上眺望著那片寧靜而古老的海域,同時露出她婀娜的姿態。
  入口大廳,展出的是伊東建築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仙台媒體館。它剛好誕生於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其中遭遇的挫折以及後來完全逆轉地的廣大迴響徹底改變了伊東的建築觀,並為伊東帶來自信,走向以「衍生的秩序」來生產建築的前衛創作之途。然而,2011年3月11日東北大地震的威力,甚至連仙台媒體館亦難以倖免。即便在結構系統上因著有13根管柱發揮了耐震的支持力,然而最上層天花板系統在強烈的歷時性激烈搖動下徹底崩壞而帶來了新的啟示。伊東曾公開表示他的建築思想隨著這個毀滅性的大地震而有了本質上的改變。在仙台媒體館於2001年落成之後,伊東認為21世紀建築最大的命題應該成為人們得以重返自然的裝置與媒介。然而,在氣候極端化與天災頻仍的這個現實處境下,伊東有了深刻的反省,對於建築有了重新的領悟──「或許是該先向自然懇求、在得到它的諒解之後,才開始思考建築該怎麼作的吧」。這份反樸歸真的思維與謙卑的姿態著實令人動容。
  接下來,緊鄰大廳的展覽室以「瀨戶內海」為主題,整個空間為藍色所包覆而散發出一種深沈的寧靜感,而牆上則佈滿著漂浮於海上的諸島。伊東將歷來作品模型配置在這些島上,各自展現出基於不同的構造系統及幾何學所具有的建築樣貌與姿態。這些作品,是伊東針對人們各種生活行為所賦予「造形」的結果,然而更深層的意涵則是企圖透過這些設計操作來將過去建築在慣習上所帶有的形式性加以解體,而持續探索能感受得到自由與舒服的建築。這樣的展示包含了伊東對「環境」脈絡的回應、「場所性」的創造、以及「建築創作」的歷時性呈現。至於漂浮於空中的小型多面體模型,則是以「My Cosmo」為題,針對未來建築與城市及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所作的未來性提案。藍色牆面與天花板上更記載著伊東就「建築是什麼」對於各領域專門者的提問下所集結的回覆訊息與建築話語,而瀰漫著淋漓盡致的空間詩意。
  最後來到一個往下延伸的多面體空間則展出了由伊東豐雄、妹島和世、山本理顯、內藤廣、隈研吾等重量級建築師所組成的建築復興組織「歸心之會」基於為改善311東北大地震災民「持續居住在近似極限環境中的狀態」,希望使他們的居所「再更人性化一些、再稍微舒服一些」所作的努力與貢獻。他們召喚了全世界的建築家、有志於建築的學生及孩子們來畫出屬於他們內心中的「所有人的家(みんなの家)」的期待與想像,並試圖將適合的提案加以實現。看著這些滿溢著熱情的圖,內心感受到了一股出自於建築家們深刻人道關懷的暖意。
  今年已滿70歲的伊東,仍舊一如往昔地在建築創作領域中持續奔跑著。而這棟伊東建築博物館,無疑便是身為Pioneer的他在建築生涯中的另一次全新出航啊。最後,期待本書能夠拓展讀者在建築知識論上的全新視野,並期許為台灣建築界吹入鮮活的氣息與全新進化的能量。
 

 

【得獎訊息】
【得獎訊息】
【得獎訊息】
【媒體通告】
五南文化首頁取消/訂閱電子報| Copyright (c)2009 Wu-Nan Boo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02-27055066  客服傳真:02-27066100 地址:106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339號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