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倫理學史
作  者╱
蔡元培著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五南文庫
出版日期╱
2010/01/01   (1版 1刷)
  

若無法看見預覽文件請按此下載

目前無庫存
email:
I  S  B  N ╱
978-957-11-5827-3
書  號╱
1D28
頁  數╱
256
開  數╱
25K
定  價╱
240



  對現代的研究者而言,邏輯統整、分析比較都是非常普遍的研究方法,每一篇學術研究中都會運用到。但這樣的研究方法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它們其實都源自於西方,在清末自強維新、引介西學的時代才進入中國,為思想較開放的學者所學習應用。蔡元培就是這樣一位走在時代尖端的學者,而《中國倫理學史》則為他的代表作。
  在書中他探究了中國古代倫理思想起源、發展及變遷的著作,論述從先秦至明代間,共二十八位哲學家的思想內涵。包括先秦諸子、漢代的陰陽五行、魏晉的清談、宋代的新儒學與明代的理學,完整地討論了中國的倫理思想,並將其放入歷史脈絡中,奠定了現代中國哲學研究的基礎。

本書特色:
  蔡元培的《中國倫理學史》已經採用西方近代的學術觀點和方法整理中國傳統的倫理思想,可以算是近代中國第一本學術著作,影響後世的中國哲學研究深遠。

●蔡元培
  清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八年)生於浙江,字鶴卿,為民國初年的教育家、政治家與革命家。
  從小飽讀經書,光緒十八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紹興中西學堂監督。民國成立後,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中華民國教育總長、司法部部長、北京圖書館館館長,於上海創立國立音樂院,籌備成立中央研究院,並擔任第一任院長。
  其投注畢生精力於文化教育事業,主張讀書不該為官,而是為了研究與求學問而讀書。兩度遊歷歐洲,帶回西方的科學與思想,於清末提倡西學;民國以後,則大力鼓吹新文化運動,推行白話文。同時也鼓勵平民就學,於北大校長任內改革學校體制、設立研究機構、提倡男女平等,女子也可一同接受大學教育,在他的努力下,北大成為五四運動的中心,亦是學術研究的重鎮。
  重要著作有《中國人的修養》、《哲學大綱》、《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等書,並譯有多本重要的哲學、教育書籍。本書為其最知名的著作。

先秦創始時代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唐虞三代倫理思想之萌芽
  儒家
  第三章 孔子
  第四章 子思
  第五章 孟子
  第六章 荀子
  道家
  第七章 老子
  第八章 莊子農家
  第九章 許行
  墨家
  第十章 墨子
  法家
  第十一章 管子
  第十二章 商君
  第十三章 韓非子
  結論
漢唐繼承時代
  第一章 總說
  第二章 淮南子
  第三章 董仲舒
  第四章 揚雄
  第五章 王充
  第六章 清談家之人生觀
  第七章 韓愈
  第八章 李翱
  結論
宋明理學時代
  第一章 總說
  第二章 王荊公
  第三章 邵康節
  第四章 周濂溪
  第五章 張橫渠
  第六章 程明道
  第七章 程伊川
  第八章 程門大弟子
  第九章 朱晦庵
  第十章 陸象山
  第十一章 楊慈湖
  第十二章 王陽明
  結論
附錄
  戴東原學說
  黃梨洲學說
  俞理初學說

純粹理性批判(
上) (限中國
大陸以外地區銷
售)
詩學
形而上學 (限
中國大陸以外地
區銷售)
小邏輯 (限中
國大陸以外地區
銷售)
君主論
存在主義即人文
主義 (限中國
大陸以外地區銷
售)




倫理學與修身書之別
  修身書,示人以實行道德之規範者也。民族之道德,本於其特具之性質、固有之條教,而成為習慣。雖有時亦為新學殊俗所轉移,而非得主持風化者之承認,或多數人之信用,則不能驟入於修身書之中,此修身書之範圍也。倫理學則不然,以研究學理為的。各民族之特性及條教,皆為研究之資料,參伍而貫通之,以歸納於最高之觀念,乃復由是而演繹之,以為種種之科條。其於一時之利害,多數人之向背,皆不必顧。蓋倫理學者,知識之徑途;而修身書者,則行為之標準也。持修身書之見解以治倫理學,常足為學識進步之障礙。故不可不區別之。
倫理學史與倫理學根本觀念之別
  倫理學以倫理之科條為綱,倫理學史以倫理學家之派別為敘。其體例之不同,不待言矣。而其根本觀念,亦有主觀、客觀之別。倫理學者,主觀也,所以發明一家之主義者也。各家學說,有與其主義不合者,或駁詰之,或棄置之。倫理學史者,客觀也。在抉發各家學說之要點,而推暨其源流,證明其迭相乘除之跡象。各家學說,與作者主義有違合之點,雖可參以評判,而不可以意取去,湮沒其真相。此則倫理學史根本觀念之異於倫理學者也。
我國之倫理學
  我國以儒家為倫理學之大宗。而儒家,則一切精神界科學,悉以倫理為範圍。哲學、心理學,本與倫理有密切之關係。我國學者僅以是為倫理學之前提。其他曰為政以德,曰孝治天下,是政治學範圍於倫理也;曰國民修其孝弟忠信,可使制挺以撻堅甲利兵,是軍學範圍於倫理也;攻擊異教,恆以無父無君為辭,是宗教學範圍於倫理也;評定詩古文辭,恆以載道述德眷懷君父為優點,是美學亦範圍於倫理也。我國倫理學之範圍,其廣如此,則倫理學宜若為我國唯一發達之學術矣。然以範圍太廣,而我國倫理學者之著述,多雜糅他科學說。其尤甚者為哲學及政治學。欲得一純粹倫理學之著作,殆不可得。此為述倫理學史者之第一畏途矣。
我國倫理學說之沿革
  我國倫理學說,發軔於周季。其時儒墨道法,眾家並興。及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儒家言始為我國唯一之倫理學。魏晉以還,佛教輸入,哲學界頗受其影響,而不足以震撼倫理學。近二十年間,斯賓塞爾之進化功利論,盧梭之天賦人權論,尼采之主人道德論,輸入我國學界。青年社會,以新奇之嗜好歡迎之,頗若有新舊學說互相衝突之狀態。然此等學說,不特深研而發揮之者尚無其人,即斯、盧諸氏之著作,亦尚未有完全移譯者。所謂新舊衝突云云,僅為倫理界至小之變象,而於倫理學說無與也。
我國之倫理學史
  我國既未有純粹之倫理學,因而無純粹之倫理學史。各史所載之《儒林傳》、《道學傳》,及孤行之《宋元學案》、《明儒學案》等皆哲學史,而非倫理學史也。日本木村鷹太郎氏,述東洋倫理學史(其全書名《東西洋倫理學史》,玆僅就其東洋一部分言之。)始以西洋學術史之規則,整理吾國倫理學說,創通大義,甚裨學子。而其間頗有依據偽書之失,其批評亦間失之武斷。其後又有久保得二氏,述東洋倫理史要,則考證較詳,評斷較慎。而其間尚有蹈木村氏之覆轍者。木材氏之言曰:「西洋倫理學史,西洋學者名著甚多,因而為之,其事不難;東洋倫理學史,則昔所未有。若博讀東洋學說而未諗西洋哲學科學之律貫,或僅治西洋倫理學而未通東方學派者,皆不足以勝創始之任。」諒哉言也。鄙人於東西倫理學,所涉均淺,而勉承玆乏,則以木村、久保二氏之作為本。而於所不安,則以記憶所及,參考所得,刪補而訂正之。正恐疏略謬誤,所在多有。幸讀者注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