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自清透過他的眼對倫敦進行細膩觀察,以精鍊的文字,寫出他所感受到的倫敦古老又神祕的風情。這本遊記不僅有倫敦人事物的記載,更體現出英國人生活方式與態度。
寫這些篇雜記時,我還是抱著寫《歐遊雜記》的態度,就是避免「我」的出現。「身邊瑣事」還是沒有,浪漫的異域感也還是沒有。並不一定討厭這些。只因新到異國還摸不著頭腦,又不曾交往異國的朋友,身邊一些瑣事差不多都是國內帶去的,寫出來無非老調兒。異域感也不是沒有,只因已入中年,不夠浪漫的。為此只能老老實實寫出所見所聞,像新聞的報導一般;可是寫得太認真,又不能像新聞報導那麼輕快,真是無可如何的。
朱自清在本書記錄了自己在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在英國七個月的生活,是他繼《歐遊雜記》後第二本出版的遊記。全書從對博物館、海德公園的觀察,和房東太太的相處,記述了在倫敦遇見的「人」、「情」、「味」。
|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實秋,後改名為自清,字佩弦。其幼年受傳統的古典教育,大學時即開始創作新詩,一九二三年發表長詩〈毀滅〉,在當時的詩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九二五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古典文學的研究。抗戰爆發後,曾與葉聖陶合著《國文教學》。享年五十一歲。 民初散文家郁達夫曾說:「朱自清雖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然能夠貯滿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葉聖陶則說:「現代大學裡,如果開「現代本國文學」的課程,或者有人編《現代本國文學史》,論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全寫口語,朱先生應該是首先被提及的。」可見朱自清在當代受到推崇的程度。 作品有詩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等,著作二十餘種,約兩百萬字。
|
目次
學識新知.與眾共享 ﹁掌中書系列﹂出版例言 序
三家書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園 加爾東尼市場 吃的 乞丐 聖誕節 房東太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