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
Wisdom for   Our Time
原文作者╱
James Nelson
作  者╱
詹姆斯•尼爾遜
譯  者╱
林衡哲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掌中書
出版日期╱
2023/06/01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626-343-752-4
書  號╱
1CA7
頁  數╱
292
開  數╱
25K
定  價╱
350



從生命中體驗的智慧與創作
--------------------------------------

本書記錄當代最傑出的人物他們從實際的生活中所體驗出得來的智慧,以及成為歷史的一部份而留給下一代的訪問。透過本書,使我們能和當代最傑出的人物,做知己式的談話,這些詩人如羅伯特•佛洛斯特、哲學家羅素、歷史哲學家湯恩比、科學家、政治家、藝術家杜象等,他們彷彿坐在我們的身邊,以他們自己的話,親自告訴我們生命對他們有什麼意義,是什麼東西在鼓舞他們前進,同時他們也提出了對後來者必要的引導。

詹姆斯•尼爾遜
(James Nelson) NBC 電視和廣播推廣人。
※譯者簡介
林衡哲
林衡哲
本名林哲雄,台灣宜蘭人。就讀台大醫學院時即已翻譯《羅素回憶集》、《羅素傳》等,引進無數世界名著,半世紀來,對台灣人文思想界影響頗大。

編者序
譯者序

1.大提琴家 保羅•卡薩爾斯
2.神學家 路易斯•芬卡爾斯坦
3.劇作家 辛•歐凱西
4.哲學家 伯蘭特•羅素
5.科學家 萬尼瓦爾•布西
6.詩人 羅伯特•佛洛斯特
7.政治家 代衛•班固里安
8.宗教哲學家 保羅•田立克
9.樂壇劇擘 伊果•史特拉汶斯基
10.雕刻家 雅克•利普齊慈
11.歷史哲學家 阿諾•湯恩比
12.詩人兼小說家 歐斯伯特•西特威爾
13.美國現代畫先驅 馬歇爾•杜象
14.攝影大師 愛德華•史泰欽

談文學 (限中
國大陸以外地區
銷售)
佛本生故事集─
《小部經典•本
生經》譯本
文學入門
朱光潛 談讀書
古詩十九首釋
倫敦雜記




美國現代畫先驅
馬塞爾•杜象(一八八七—一九六八)


杜象在一九一三年舉行的一次革命性畫展中,〈下樓的裸女〉震驚了美國的畫壇,現代畫在美國獲得普遍的重視,大部得歸功於杜象數十年來對現代畫不斷的擁護。
為了這篇訪問錄,杜象特地專程趕到費城藝術博物館,因為在那裡藏著他最重要的三十五件作品,跟杜象作此一細談的是:詹姆士•約翰生•史威尼 (James Johnson Sweeney),他本身是紐約所羅門•古根漢博物館的藝術指導。
杜象今年七十九歲 他引領史威尼參觀他自己的作品,每走到一幅晝之前,他就談起有關這一幅畫的事情,在這間美術館中,他收藏的主要作品有:〈下樓的裸女〉,〈玻璃〉,〈咖啡研磨機〉等等,還有一些最近的作品。
他的這一篇談話一方面很富於刺激性且會逗人發笑,另一方面他的信念卻是非常真誠,而不容忽視。
史  馬塞爾請你來這兒看看你的這幅〈大玻璃〉( 註:〈大玻璃〉是杜氏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經過十年的苦心才完成的作品,一九一三年他開始起草,一九二三才完成,一九二六年在布魯克林作首次展覽,畫展後,他把它運回家的途中,不慎把畫中的玻璃弄破了,杜象雖加以一番修復,但裂痕依然存在 )。
杜  好的。我越看它,就越喜歡它,我喜歡這樣子的破裂形象,你還記得一九二六年在布魯克林發生的那一次意外嗎?他們把二塊玻璃相疊放在平坦的卡車板上,到康乃狄克六十哩上一路不停地跳動,結果才發生了那次意外。不過現在我越看它,便越是喜愛這裂痕,它們看起來並不像打碎的玻璃,它們有一種形態,那個裂痕是對稱的,二處裂痕相稱地散布著,看起來幾乎是人工故意做出的裂痕,這個奇妙的裂痕,不是我自己的傑作,而是玻璃本身形成的,我把這種情形叫做﹁自然﹂的意圖,我很尊重這種自然安排的意圖。
史  這幅作品是你一生中的大作吧?
杜  我在它上面花了八年的時間,但還是覺得尚未完成它,我也不知道是否它將會被完成,不過現在我要請你看一些已經完成的東西,過來吧。
史  這是〈咖啡研磨機〉吧?
杜  是的,這是我同一題材的二幅作品之一。
史  你的那幅〈下樓的裸女〉不是也有數幅嗎?
杜  是的,一共有三幅,但現在我們看的這一幅是第一次畫的,也是第一次在Armory show中展覽的那一幅。
史  就是被一個新聞記者叫做木瓦工廠的爆炸的那一幅是嗎?
杜  是的,他描寫得誇張了一點。下面一幅是〈拳擊比賽〉,我從未用玻璃畫過這方面的題材,我對它也覺得不太滿意。
史  能夠在費城博物館這兒,收集你那麼多的版本和那麼多你的畫,我覺得這對你一定是個很大的滿足。
杜  好極了!我老是覺得把作品分開數個地方展覽,正如把一個人的完全的手和腳被切斷一樣,因此我在這兒就好像在家裡一樣,這是我的房子,我從未有過這種完全滿足的感覺。
史  馬塞爾,你早期的作品在哪裡?
杜  最早期的作品是在牆角的那一幅;〈教堂〉,那是在一九○二年,當我十五歲時在我的故鄉完成的,然後是這一幅。
史  相當像印象主義的作品,那是當時流行的風尚嗎?
杜  是的,那是我們當時談論得最激烈的題目,那時印象主義已經很發達了,但是當你看看下面二幅畫,印象主義的痕跡已經煙消雲散了,這二幅畫更近於結構的形態,塞尚當時已被承認為偉大的人,在這二幅畫中,我受到塞尚的影響,這些畫是描寫我的二個兄弟在花園中下棋,這是我的父親。
史  你的全家人—你的妹妹和弟弟們—都是畫家是嗎?
杜  是的,我有一個妹妹叫蘇珊,她也是一個畫家,還有我的弟弟維甬,他對藝術更有強烈的興趣。
史  是不是他們把你引入這種印象派的風格?
杜  不,不,是我自己建立的風格,我父親在那時候很有幫忙,那時候的畫家不像現在,要自己謀生是相當困難的,他是一個很好的人。
史  他看起來似乎是個很有耐性的人,在這張〈父親畫像〉和〈下樓的裸女〉之間好像有一段很大的距離。
杜  〈裸女〉這一幅是在二年後即一九一二年畫的,在我完成了〈父親畫像〉之後,我決心擺脫過去所受的種種影響,而想生活在我自己時代的風格裡,那時期是立體主義的時代,在一九一○年至一二年之間,立體主義尚在孩提時代,立體主義和過去藝術上的運動表現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我深深地被它所吸引,因此我開始變成一個立體主義的畫家,最後我終於完成了〈裸女〉。
史  在〈裸女〉這幅畫中,有某種運動的意義存在,可是立體主義的畫家似乎對它不太有興趣?
杜  是的,在當時還有一派名叫未來主義—義大利的未來主義,但是我對未來派毫無所知,當我完成這幅畫時,我並沒去看立體主義的畫展,這一次展覽是一九一二年一月在巴黎舉行的,由有名的立體主義先驅們主持,那也許是一種巧合,當然,你可能說未來主義正在流行,但是事實上我並不了解未來主義,我做這幅畫時也正產生某種變動風格的觀念,第二年由於美國畫家亞瑟•大衛和華爾脫•帕哈的邀請,我才把它送到美國去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