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學 (限中國大陸以外地區銷售)
作  者╱
朱光潛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大家講堂
出版日期╱
2024/04/01   (2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626-393-189-3
書  號╱
1C14
頁  數╱
168
開  數╱
20K
定  價╱
300



朱光潛說:
學文學第一件事是要多玩索名家作品,其次是自己多練習寫作,如此才能親自嚐出其中甘苦,逐漸養成一種純正的文學趣味,學得一副文學家體驗人情物態的眼光和同情。到了這一步,文學的修養就大體算成功了。如果不在這上面下功夫,即使讀完任何討論文學的書籍也無濟於事。

這本書說淺一點不能算是文學入門,說深一點不能算是文學理論。主要是我學習文學的甘苦談。

文學是我的第一個嗜好,這二十多年以來很少有日子我不看到它、想到它。這些短文就是隨時看和隨時想所得到的一點收穫。

在寫它們的時候,我一不敢憑空亂講,二不敢道聽途說,我想努力做到「切實」二字。在這一點上,我希望這本書和坊間一般文學入門之類的書有所不同。我願與肯用心的、愛好文學的讀者們彼此印證經驗。

朱光潛

筆名孟實,生於1897年,卒於1986年,安徽桐城縣人。
16歲進桐城縣中學,22歲進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次年至香港大學文學院深造,獲文科學士學位,並至春輝中學教英文。29歲籌辦「立達學園」,提倡教育獨立自由,同時籌辦開明書店及《一般》(後改名中學生)雜誌。同年赴英愛丁堡大學文學院修讀,獲文學碩士,轉倫敦大學英文系從事研究,同時在法國巴黎大學受德拉庫瓦教授講授的「藝術心理學」啟發,開始醞釀撰寫《文藝心理學》。
後轉斯特拉斯保大學文學院研究美學和心理學,以《悲劇心理學》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返國受聘由胡適主持的北大文學院講授「西方名著選讀」、「文學批評史」,並曾任教於清華大學、中央藝術學院、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
朱氏畢生提倡美學,不遺餘力,而其目的,在於追求人生的美化。其著作有《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美》、《西方美學史》、《談修養》、《談文學》、《詩論》、《文藝心理學》、《悲劇心理學》等。

序  
文學與人生   
資稟與修養   
文學的趣味   
文學上的低級趣味(上):關於作品內容   
文學上的低級趣味(下):關於作者態度   
寫作練習   
作文與運思   
選擇與安排   
咬文嚼字   
散文的聲音節奏   
文學與語文(上):內容、形式與表現   
文學與語文(中):體裁與風格   
文學與語文(下):文言、白話與歐化   
作者與讀者   
具體與抽象   
情與辭   
想象與寫實   
精進的程序   
談翻譯   

佛本生故事集─
《小部經典•本
生經》譯本
文學入門
朱光潛 談讀書
古詩十九首釋
倫敦雜記
唐宋傳奇 (限
中國大陸以外地
區銷售)




文學與人生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媒介的藝術。就其為藝術而言,它與音樂、圖畫、雕刻及一切號稱藝術的製作有共同性:作者對於人生世相都必有一種獨到的新鮮的觀感,而這種觀感都必有一種獨到的新鮮的表現;這觀感與表現即內容與形式,必須打成一片,融合無間,成為一種有生命的和諧的整體,能使觀者由玩索而生欣喜。達到這種境界,作品才算是「美」。美是文學與其他藝術所必具的特質。就其以語言文字為媒介而言,文學所用的工具就是我們日常運思說話所用的工具,無待外求,不像形色之於圖畫、雕刻,樂聲之於音樂。每個人不都能運用形色或音調,可是每個人只要能說話就能運用語言,只要能識字就能運用文字。語言文字是每個人表現情感思想的一套隨身法寶,它與情感思想有最直接的關係。因為這個緣故,文學是一般人接近藝術的一條最直截簡便的路;也因為這個緣故,文學是一種與人生最密切相關的藝術。
我們把語言文字聯在一起說,是就文化現階段的實況而言,其實在演化程序上,先有口說的語言而後有手寫的文字,寫的文字與說的語言在時間上的距離可以有數千年乃至數萬年之久,到現在世間還有許多民族只有語言而無文字。遠在文字未產生以前,人類就有語言,有了語言就有文學。文學是最原始的也是最普遍的一種藝術。在原始民族中,人人都歡喜唱歌,都歡喜講故事,都歡喜戲擬人物的動作和姿態。這就是詩歌、小說和戲劇的起源。於今仍在世間流傳的許多古代名著,像中國的《詩經》,希臘的《荷馬史詩》,歐洲中世紀的民歌和英雄傳說,原先都由口頭傳誦,後來才被人用文字寫下來。在口頭傳誦的時期,文學大半是全民眾的集體創作。一首歌或是一篇故事先由一部分人倡始,一部分人隨和,後來一傳十,十傳百,輾轉相傳,每個傳播的人都貢獻一點心裁把原文加以潤色或增損。我們可以說,文學作品在原始社會中沒有固定的著作權,它是流動的,生生不息的,集腋成裘的。它的傳播期就是它的生長期,它的欣賞者也就是它的創作者。這種文學作品最能表現一個全社會的人生觀感,所以從前關心政教的人要在民俗歌謠中窺探民風國運,采風觀樂在春秋時還是一個重要的政典。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說,原始社會的文字就幾乎等於它的文化,它的歷史、政治、宗教、哲學等等都反映在它的詩歌、神話和傳說裡面。希臘的神話史詩,中世紀的民歌傳說以及近代中國邊疆民族的歌謠、神話和民間故事都可以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