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譯作:哲學、科學與邏輯、語法,以及其他
作  者╱
殷海光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殷海光精選輯
出版日期╱
2023/01/01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626-317-769-7
書  號╱
1C1D
頁  數╱
320
開  數╱
20K
定  價╱
450



邏輯為什麼重要?因為它是來自於科學而非臆測;它是經驗知識而非空口說白話。

從西方科學取經。因為語言不能不用符號表示出來,所以邏輯解析可以是符號研究的一種方式。


本書藉由卡納普教授(維也納學派醫學者之一)在1934年倫敦大學的演講整理而成本書中的一本譯著《哲學、科學與邏輯、語法》,再加上十三篇其他譯作而成,包括自然思想與人文思想、歷史中普遍定律底功用、在社會和歷史裡的辯證法、科學統一之邏輯的基礎、美國實在論簡史……等。
讓科學實證、經驗論相符的思考方式更完備。提供對義理、實情深究有興趣的讀者,能有更精進、明瞭的蹊踁。


維也納學派是一九二○年代由維也納大學哲學系發展出的自然科學和哲學學派。主要論點有二:一是認為經驗是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摒棄形上學的虛無論;二是唯有透過邏輯分析的方法,才能解決傳統哲學所遇到的問題。總結是一種邏輯實證主義。

殷海光(1919年-1969年)
本名「殷福生」,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今屬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的一個傳教士家庭。「殷海光」是在抗戰結束後踏入出版界時採用的筆名。
高中時,殷海光就迷上哲學,十六歲即在《東方雜誌》發表文章,十七歲就出版了一部長達四十萬字的譯著《邏輯基本》。1938年考取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1942年考取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
1949年赴臺後於臺大哲學系任教,先後開設課程有:邏輯、邏輯經驗論、羅素哲學、理論語意學、科學的哲學、現代符號邏輯、歷史與科學等。為臺灣戒嚴時期的自由主義代表人物。
曾任《中央日報》、《自由中國》主筆。
殷海光是1950∼60年代臺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之一。他深受羅素、海耶克、波柏等哲學大師的影響,所寫文章以科學方法、個人主義、民主啟蒙精神為基準,極力宣揚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並堅持以筆的力量來對抗言論思想禁制。因而,他曾被倫敦《中國季刊》推崇為「臺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領袖」,為臺灣自由主義的開山人物與啟蒙者。
殷海光深受羅素、波普和海耶克影響,一生著述極多,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譯著:海耶克的《到奴役之路》、德貝吾的《西方之未來》;著作:《中國文化的展望》、《政治與社會》、《光明前之黑暗》、《中國共產黨之觀察》、《共產黨國際概觀》、《怎樣研究蘇俄》、《邏輯新引》……等。

譯著:《哲學、科學與邏輯、語法》
序 1
譯者前言

第一章 形上學底否定
一、可讚實性
二、形上學
三、實在問題
四、倫理學
五、形上學乃一種表示
六、心理學
七、邏輯的解析

第二章 語言底邏輯句法
一、﹁形式的﹂理論
二、形成規律
三、形變規律
四、語法名辭
五、L-名辭
六、內容
七、擬似指物語句
八、語言底指物語態與形式語態

第三章 語法為一哲學方法
一、語言底指物語態
二、種種摸態
三、關於語言的相對性
四、擬似問題
五、知識論
六、自然哲學
七、物理主義直敘什麼
八、物理主義不直敘什麼

單篇譯作
自然思想與人文思想
歷史中普遍定律底功用
社會研究方法的總緒論
在社會和歷史裡的辯證法
科學的哲學之興起
辯證唯物主義及科學方法
科學統一之邏輯的基礎
歷史解析底邏輯
不要本體論的邏輯:邏輯運作與科學建構
實徵論導引
實徵論底批評
美國實在論簡史
經驗論的意義標準之問題與變遷

見證乙未之役
談文學 (限中
國大陸以外地區
銷售)
佛本生故事集─
《小部經典•本
生經》譯本
文學入門
朱光潛 談讀書
古詩十九首釋




第一章 形上學底否定
一、可讚實性
通常所討論的許多哲學問題,是屬於極不相同的種類的。從我們現在所採取的觀點看來,我們可以將傳統
哲學分作三種主要的問題和論說。為了簡便起見,我們將這三部分叫做形上學、心理學和邏輯。或者,我們無寧說,在大多數的哲學的說理︵theses︶和問題之中,這三個部分是期冶在一起的三個成分,而不是三個分離的範圍:這三個部分是形上學的,心理學的,和邏輯的成分。
我們以下所要討論的屬於上述的第三部分:我們要作的是邏輯解析︵logical analysis︶。邏輯解析底功
能,是分析一切知識,分析科學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叨直敘辭說︵assertions︶;這是為了將像這樣的每一個直敘辭說底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聯關弄得清清楚楚。我們對於一個命辭作邏輯的解析,主要的工乍之一,乃是尋出這個命辭底證實方法︵method of verification︶。這裡的問題是:我們有什麼理由來直敘這個命辭呢?或者是說:我們怎麼能夠確定這個命辭之真或假呢?哲學家們將這種問題叫做知識論的問題;知識論,或者關於知識的哲學上的學說,實在無異於邏輯解析之一個特別的部分;而這種學說往往與關於知識底過程︵process of knowing︶,這方面的心理問題連在一起。
那末,我們要問,一個命辭底證實方法是什麼呢?我們在這裡必須分別兩種證實:直接的證實和間接的證
實。假若我們所遇到的問題是關於一個直敘一種當前的知覺的命辭之間題,例如,﹁我現在看見一個紅色的方形在一個藍色的背景上﹂,那末這個命辭可以藉著我們現在的知覺來直接地試證。如果我們現在確實是看見一個紅色的方形在一個藍色的背景上,那末這個命辭就是為我們這一看所直接地證實了;如果我們沒有看見一個紅色的方形在一個藍色的背景上,那末我們便直接地否證了這個命辭。的確,還有許多嚴重的問題,與直接的證實有關。可是,我們在這裡並不涉及這些問題,我們現在注意到間接的證實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對於我們現在所要達到的目的比較重要。一個不可以直接讀的命辭P。只能夠藉著直接證實從P與其他已經證實了的命辭一起演繹出來的諸命辭以讀實之。
我們現在假定有命辭P1:﹁這把鑰匙是鐵做的﹂。我們可以用許多方法來證實這個命辭;例如:我們將這把鑰匙放在磁鐵附近;然後我們看見這把鑰匙為磁鐵所吸引。在這裡,我們所作的演繹如下:
前題:
P1:﹁這把鑰匙是鐵倣的﹂;這個命辭有待於證驗。
P2:﹁假若一塊鐵的東西放在一塊磁鐵附近,那末就被吸引了。﹂這是一條物理定律,並且已經證實。
P3:﹁這個東西—根棒子—一塊磁鐵﹂;這個命辭已經證實。
P4:﹁這把鑰匙是放在這根棒子附近的﹂;關於這一命辭,我們現在藉著觀察已直接證實。
從這四個前題,我們可以演繹出下面的結論:
P5:﹁這把鑰匙現在要被這根陣子所吸引﹂。
這個命辭是一個預言,這一個預言是可以憑觀察來試證的。假若我們來觀察的話,我們也許看到吸引的現象,我們也許看不到吸引的現象。如果是前者,即是,我們看到吸引的現象,那末我們就是找到一個積極的例子,這個例子證實了我們所討論的命辭P1;如果是後者,即是,我們看不到吸引的現象,那末我們就是找到一個消極的例子,這個例子否證了命辭P1。
在第一種情形之中,我們對於命辭P1底考驗還沒有完畢。我們可以藉著磁鐵來重複考驗,這也就是說,
我們可以藉助於與前面相同或是相似的前題來演繹出與P5相似的其他命辭。在我們做了這一步以後,或者是代替這一步,我們可以藉著電氣的試驗來作一種考察,或者是藉著力學的、化學的,或是光學的試驗,等等,以作一種考察。假若在這些考察之中,一切的例子都是積極的,那末命辭P1底確然性就漸漸增加起來。我們漸漸可以得到一種確然程度;這種確然程度足以適合一切實際的目的,但是,絕對的確然性,我們則不能夠得到。
我們藉肋於已經實了的其他命辭或者是可以直接證實的其他命辭而可由P1演繹出來的例子之數目是無限的。所以,我們往往有在將來找出一個相反的例子之可能性,不管其概然率有多小。因此,命辭P1從來不能夠完全證實。因為這種理由,所以我們將它叫做一個假設︵hypothesis︶。
一直到現在,我們所討論的,是關於一個單獨事物的一個個體命辭︵individual proposition︶。假若
我們來討論關於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方的一切事物︵things︶或是事件︵event s︶的普通命辭︵ge rne r a lproposition︶,如所謂的自然律,那末,更是顯然易明的,可以考察的例子依然是無限的,所以這樣的命辭還是一個假設。
在廣大的科學領域之中,每一個直敘辭說P,都具有這種性質,即是,或者直敘關於當前的知覺的什麼,
或者直敘關於其他的經驗的什麼,所以可以藉著當前的知覺或其他的經驗來證實;或者它具有以下的性質,關於未來的知覺的命辭,可以從P與某些其他已經證實了的命辭共同演繹出來。我們現在要問,假若一位科學家要作一種直敘辭說,而由這種直敘辭說裡又不能夠演繹出知覺命辭,那末我們對之將作何說呢?例如,假定這位科學家作一個直敘辭說,說,不僅隨有一個重力場︵gravitational field︶,這個重力場,根據已知的重力定律,是能作用於物體的,而且還有一種輕力場︵levitational field︶。如果有人問他,依照他底學說,這種輕力場對於物體有那一種作用,他解答道,並沒有可觀察的作用發生;換句話說,他承認他不能夠建立什麼規律,使我們據之從他底直敘辭說得以演繹出可以證實的命辭。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我們底解答是:這位科學家底直敘辭說完全不是直敘辭說;他所說的話實在沒有說及任何東西;他所說的話只是一串空虛的文字而已;簡直毫無意義可言。
的確,這位科學家對於他所用的文字也許附有種種影像,甚至於附有種種情感。這種事實,也許有心理學方面的重要;但是,從邏輯上著想,則是不相干的。我們必須知道,給予一個命辭以理論上的意謂的,並不是附隨於語言文字的影像和思想,而是由之可以演繹出知覺命辭之可能性,換句話說,證實底可能性,僅僅有種種影象,不足以給予一個命辭以何種意義;影像對於意義也不是毫必要的。我們並沒有電磁場︵electro-magnetic field︶之實際的影象,我們更沒有重力場底影像。可是,物理學家對於這些﹁場﹂所作的直敘命辭則具有完全的意義,因為由這些命辭可以演釋出知覺命辭。我們之所以反對剛才所說的對於輕力場的命辭,並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怎麼去想像或是思議像這樣的一種場。我們反對這個命辭的唯一的理由,乃是我們不知道怎麼來證實這個命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