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John Franklin Bobbitt(1876-1952)於1918年出版《課程》(The Curriculum)一書,宣告了現代課程理論的誕生。本書以2018年在臺北教育大學召開的「課程誕生百年風華:以Bobbitt作爲探究中心」論壇為基礎,廣邀海峽兩岸多位課程理論領域的專家、學者,對Bobbitt的學術成果進行批判性反思,澄清教育史、課程史領域内的諸多問題,力求推動課程理論的研究進一步向前發展。本書是兩岸學者一次難得的合作研究的成果,也創造了一次深入的理論對話的機會。
|
※主編簡介
劉幸、楊智穎
劉幸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講師,日本廣島大學教育學博士,主要從事課程史、中外教育交流史等方面的研究。Bobbitt《課程》一書中文版譯者,以中、英、日三語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曾在澳門大學、美國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廣島大學等校擔任客座教師或訪問學者。
楊智穎 屏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主要從事課程史、課程理論和師資培育等方面的研究。重要著作包括《課程史研究》、《課程史研究觀點與分析取徑之探析:以Kliebard和Goodson為例》,曾任國小教師、屏東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教育學院院長。
|
 劉幸(CH1、CH3)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講師 丁道勇(CH2)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 程龍(CH4) 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 胡定榮(CH4)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楊智穎(CH5、CH8) 屏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鍾鴻銘(CH6、CH7) 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單文經(CH9) 中國文化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
第一章 再論Bobbitt的課程理論分期問題 第二章 為成年生活做準備:回歸Bobbitt的課程遺產 第三章 課程理論的教育行政學源頭:以Bobbitt為中心 第四章 從「形單影隻」走向「共同預防」—Bobbitt的大團體意識對防治校園欺凌的啟示 第五章 重新思考F. Bobbitt的課程思想 第六章 F. Bobbitt課程理論的歷史轉折 第七章 W. W. Charters課程理論探究:兼論Charters與Bobbitt課程理論的異同 第八章 Bobbitt與美國課程史中的社會效率論 第九章 評析三本教育史著中的John Franklin Bobbitt 附錄一 Bobbitt 的著作 附錄二 「課程誕生百年風華:以Bobbitt作為探究中心」論壇紀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