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與國際關係:運籌帷幄之道
作  者╱
翁明賢、謝奕旭、高佩珊、常漢青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21/07/07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86-522-644-2
書  號╱
1FTV
頁  數╱
528
開  數╱
20K
定  價╱
590
教學資源╱
投影片((外加))


翁明賢
德國科隆大學政治學哲學博士
臺灣戰略研究學會理事長
淡江大學整合戰略與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前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

謝奕旭
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博士
臺灣戰略研究學會研究員
國防大學政治學系兼任副教授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所兼任副教授
銘傳大學國際事務與外交學士學位學程兼任副教授

高佩珊
英國艾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政府研究所政治學博士
臺灣戰略研究學會研究員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會員
中央警察大學公共關係室主任
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國際碩士學位英語學程兼任副教授

常漢青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
臺灣戰略研究學會副研究員兼副祕書長
前國防大學戰爭學院軍事理論組主任
前海軍承德軍艦艦長
前海軍124艦隊戰隊長
備役海軍上校

編者序

第一章 戰略、戰略研究與戰略理論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戰略的定義與內涵
 第三節 戰略研究與戰略理論
 第四節 戰略研究、安全研究與國際戰略
 第五節 小結:運用戰略為途徑

第二章 國際事務、國際政治與國際關係理論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國際事務與國際問題發展 
 第三節 國際事務與國際政治互動關係 
 第四節 國際事務與國際關係理論運用 
 第五節 小結:理解國際事務為目的 

第三章 建構戰略與國際關係的解析架構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戰略研究的途徑與方法 
 第三節 國關理論的研究途徑方法 
 第四節 戰略與國際關係融合途徑 
 第五節 小結:一個複合解析架構 

第四章 中國崛起與國際體系的變遷
 第一節 中國崛起的本質 
 第二節 中國崛起下各方利益 
 第三節 國際體系的特點、變遷與發展 
 第四節 面對中國崛起的挑戰與策略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全球氣候變遷與碳排放機制
 第一節 氣候變遷及其衍生問題 
 第二節 碳排放機制之建立及其發展 
 第三節 碳排放機制相關理念 
 第四節 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碳排放策略 
 第五節 碳排放機制的檢討與評估 
 第六節 小結 

第六章 網路革命與後真相民主政治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相關文獻分析 
 第三節 辨別假新聞尋找真相 
 第四節 網路革命的政治意涵及效應 
 第五節 小結 276

第七章 中國一帶一路與美國戰略競爭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相關文獻分析
 第三節 中國國家發展戰略
 第四節 美國態度與回應
 第五節 小結

第八章 歐洲移民問題與排外極右風潮影響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影響歐洲移民問題與極右排外風潮之興起 
 第三節 歐盟族群保護政策之具體實踐與推動 
 第四節 歐盟政策成效評估與政治現況 
 第五節 小結 

第九章 北韓核武與東北亞的安全機制問題
 第一節 北韓核武問題的本質 
 第二節 北韓核武的多方利益 
 第三節 北韓核武對東北亞安全機制的挑戰 
 第四節 面對北韓核武策略與作為 
 第五節 小結

第十章 中國的「一中原則」與對臺統一政策
 第一節 「一中原則」的本質 
 第二節 「一中原則」的多方利益 
 第三節 「一中原則」與對臺政策的挑戰 
 第四節 因應「一中原則」與對臺政策的策略與作為 
 第五節 小結 

第十一章 美國臺海政策與兩岸關係影響
 第一節 美國臺海政策的歷史脈絡 
 第二節 川普主政時期的美國臺海政策 
 第三節 美國臺海政策的考量因素 
 第四節 美國臺海政策對兩岸關係的影響與評估 
 第五節 小結 

第十二章 臺灣的國際與外交戰略及政策
 第一節 冷戰時期臺灣的國際戰略與對外政策 
 第二節 從南向政策到新南向政策 
 第三節 新南向政策的戰略目標與考量 
 第四節 兩岸關係與美國因素對臺灣外交戰略的影響 
 第五節 臺灣對外戰略與政策的評估 
 第六節 小結 

第十三章 結論

超圖解行銷管理
:61堂必修的
行銷學精華
超圖解敏捷管理
超圖解行銷致勝
72個黃金法則
圖解顧客關係管
理(CRM):
會員深耕經營學
圖解品牌行銷與
管理
建廠工程專案管



投影片((外加))

若要索取未隨書附送(外加)且未於此提供下載的教學資源,請詳洽業務人員(02-27055066#824)(僅提供教師使用)


第一章 戰略、戰略研究與戰略理論

第一節 前言

  「戰略」是一個「亙古至今」為人所經常運用的「話語」(discourse),提到「戰略」(strategy)一詞時,一般都會聯想到戰爭、戰役與戰鬥,如何規劃布局,戰勝敵人的整體行動。當東、西方戰略學界討論「戰略」議題時,莫不指出中國兵學家孫武的《孫子兵法》,以及普魯士戰略家克勞賽維茲(Karl von Clausewitz)的「戰爭論」(Von Kriege) ,為兩本必讀的「曠世巨著」。主要在於文本「言簡意賅」,卻是涵蓋超越軍事以外,與國家安全戰略相對應的原則。換言之,《孫子兵法》「言簡意賅」、「微言大義」的角度,指出戰爭的「克敵制勝」之道,此點與克勞賽維茲的主要論述:「戰爭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延續」,並強調「戰爭是一種人類交往的行為」, 有異曲同工之妙。

  1991年爆發第一次波灣戰爭,當時美國提出「空陸一體戰」(Air-Land Battle)戰略,配合堅實後勤補給,創造「速戰速結」的勝利戰果。2003年發生第二次波灣戰爭,華盛頓再度發展「空海一體戰」(Air-Sea Battle),透過「斬首戰略」(de-capitation),在第一波戰斧巡弋飛彈轟擊巴格達之後,直接揮軍伊拉克本土,直取巴格達,逼迫海珊總統投降,完成其戰略目標。當時即盛傳《孫子兵法》為美國各級參謀幕僚必讀的一本書, 運用「避實擊虛」、「攻其不備」等戰略思維於兩次波灣戰爭之中。此外,美軍當時掌握「資訊戰」,成為影響中東戰場關鍵因素,其實也一定程度參考《孫子兵法》的〈用間篇〉第十三:「故名君賢相,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亦即,當伊拉克全軍看不到、聽不到美軍的「動向」,自然只能讓美軍如入無人之境,贏得戰爭勝利。

  另外, 1996年爆發臺海第三次軍事危機,美國派遣兩艘航空母艦馳赴臺灣海峽東部與南部,使得解放軍無法進一步透過飛彈試射來恫嚇臺灣。是以,解放軍研擬未來美軍可能介入的「情境」,提出「反介入與區域拒止」(Anti-Access & Area Denial, A2/Ad)來因應外軍的介入。因此,美國從而改變以往的「聯合作戰理念」(Joint Force Operation)為「全球公共領域介入與機動作戰」(全球公共空間介入與機動聯合)。2016年10月19日,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副主席Paul Selva將軍簽署:「全球公共領域介入與機動作戰」(the Joint Concept for Access and Maneuver in the Global Commons, JAM-GC) ,正式納為2030年美軍聯合作戰的準則概念。同時,更重要者,「全球公共空間介入與機動聯合」將會「告知」美國聯合武力行動準則,讓美國可以透過全球空間、投射能力,俾以打敗任何敵手,阻礙美國及其盟邦的自由行動。

  早於2019年5月,美國國防部公布的「中國軍力報告書」 提及中國解放軍現代化的計畫,包含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以對在西太平洋部署、運作的對手進行長程打擊。」此外,上述報告首度特別提出關於中國在北極活動專題, 北京於2013年獲得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身分之後,即增加在北極的活動。2018年1月,中國公布「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 強調中國「作為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中國對北極國際規則的制定和北極治理機制的構建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發起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合作倡議,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為促進北極地區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合作機遇。」 不過,美國認為中國提出「北極政策白皮書」的目的,在於發展「冰上絲綢之路」,自我界定為靠近北極圈國家,同時,確認中國對於北極的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s)、海上運輸線(sea lines of communication, SLOCs)之利益所在,並嘗試建立一個在北極事務負責任主要國家的形象。

  因此,2019年6月6日,美國國防部公布年度「北極戰略報告」,並未特別提及當地的氣候變化,而是將此地區描述為一個越來越成為強權競逐的區域,主要在於俄羅斯和中國在北極圈擴大行動,恐將威脅美國國安利益,是以,華盛頓強調將維持在北極的「軍事優勢」與支持和北極相關目的國家,並提出三個戰略途徑:建構北極共識、強化北極行動,以及增強以秩序為基礎的北極事務。

  2019年5月6日,美國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在芬蘭舉行「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 ministerial meeting)部長會議演說時警告,俄羅斯與中國在北極地區的領土角色扮演。由於石油、天然氣、礦物與漁產豐富,北極地區已成全球權力競爭的競技場,但北極雖是荒蕪之地,卻不代表就可以無法無天。龐培歐並劍指北京表示:「我們要讓北極海變成新南海,充斥軍國主義化和互別苗頭的領土聲索嗎?」換言之,美國跟北極理事會成員國歡迎中國的投資透明化,藉以顯示其經濟利益考量,而非國家安全的野心(企圖)。

  從上述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戰略」提出,不管是針對中國的軍力報告、中國自身的國防「白皮書」,或是美國針對北極區域的「戰略」或「政策」,顯示出每一個國家針對特定議題,因應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都會出現一個指導性質的「說明」,在此指導說明之下,相關部會或下層機構,會再訂定其主管事務的指導原則,顯示出「戰略」制定的重要性。透過此種「戰略」的制定,一定程度也達到「戰略溝通」 的「目的」,讓潛在對手不要誤判了我方的戰略決心與意志。

  因此,在本章後續各節中,作者首先分析「戰略」的「定義」與「內涵」,主要在於不管是「戰略」、「策略」或是「謀略」,雖然有不同的中文名詞,卻是指涉相同的「概念」。其次,從理論的角度提出「戰略研究」與「戰略理論」是否有不同之處?接著作者討論與「戰略研究」、「戰略理論」相關的「安全研究」、「軍事研究」及「國際戰略」的關聯性。最後,本章最後一節「小結」中提出「運用戰略為研究途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