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近五十年來哲學學門之「清代哲學」重要研究成果
作  者╱
張麗珠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五南當代學術叢刊
出版日期╱
2021/03/23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763-973-8
書  號╱
1W1D
頁  數╱
288
開  數╱
20K
定  價╱
400 (特價 316)



清代學術以開出考據學新高度及總結傳統舊學之姿,高峰屹立於我國學術史;然而對其思想發展,學界卻普遍持負面看法,如梁啟超、錢穆。或落在理學視野、或未能正視清代思想之獨立發展特色,更遑論肯定其創新思想理論的價值。
本書作者專研清代學術思想多年,對於清代學術持同情的理解,持信存在的合理性,肯定其思想價值,並深刻體認學術必須深蓄厚養,誠如荀子言「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該著約一百萬字,包括上、下冊三篇和附錄,分為二十六章。

第一篇 思想紛呈的清初學界
第二篇 共創乾嘉學術高峰的吳、皖、揚、浙學
第三篇 中葉以降從論學到議政的今文學流行與異調
【附錄】臺灣地區近五十年來哲學學門之「清代哲學」重要研究成果

該書之出版,得以一饗對清學有興趣的學者及社會大眾,也為清代學術思想流變作記,期使文化學術能夠更源遠流長。

張麗珠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出版的個人學術專著,除修正學界舊說的「清代新義理學三書」:《清代義理學新貌》、《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清代的義理學轉型》,以及作為中國哲學「通史」的《中國哲學史三十講》(Thirty Chapter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繁、簡、英文版,和「斷代」思想史的《清代學術思想史》外,另有《袖珍詞學》、《袖珍詞選》、《全祖望之史學》等文史專著。其他發表單篇論文約六十篇,二十餘篇為科技部核心期刊(Thci Core)收錄。

前言

壹 導論
一、新舊典範紛呈的清初思想界
二、乾嘉學術之高峰發展與乾嘉新義理學
三、清中世迄於晚清的經世思潮、今文經學和諸子學復興

貳 臺灣地區近五十年來哲學學門之「清代哲學」重要研究成果述評
一、清代思想總論
二、新舊典範同時紛呈的清初思想界
三、乾嘉學術之高峰發展暨乾嘉新義理學
四、清中葉以迄於晚清的經世思潮、今文經學和諸子學復興

臺灣建築史
世界文明史:前
篇─從史前時代
到前近代
超圖解世界史
臺灣音樂史
臺灣史
清代學術思想史
(上冊)




壹、導論
     過去學界對於清代哲學往往從負面角度切入,一般論者多認為考據學是清學的高峰發展,而考據學是以方法論取勝、內涵鮮少思想性的;考據學亦向被視為是繼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以後,清學在二千多年學術發展史上的代表典範。此一認識固是不錯,但如此聚焦考據學的看法,在反映清代方法論具有突破過去成就的佳績之餘,卻也導致清人突破傳統舊思維而趨近現代性的義理學成就被掩沒。尤其清代緊接在義理學高度發展的宋明理學之後,考據學卻另闢蹊徑,截然不同於道德學與形上學模式,義理學也不再主盟學壇,這就難免予人以儒學從高度思想發展的階段轉入缺乏思想性的清學之直接聯想了;再加上明清易鼎以及清末的反清革命、後來國民政府播遷台灣等政治性因素,台灣學界對清代思想往往摻雜了「非學術性」因素的批判與思考,更加深了對清代思想的負面認識。
     歸納造成學界長期來對清代思想未能正確、或深入認識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非學術性」因素的干擾;二是視宋明理學之「道德形上學」為儒學唯一義理型態的成見。前者譬如反清復明、華夷之辨、對清末淪為次殖民地之不滿,以及革命派「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反清意識等,不過當歷史給出了足夠的時間距離後,學界已較能客觀公允地重新評價清代思想了;至於後者,則除了外在的歷史與客觀因素外,還必須突破儒學所長期形塑的、發揚價值的形上面與超越性之意識型態,譬如「重義輕利」、「諱言利」等傳統思維模式。是以要能正確理解並接受清代思想,還需要一番思想型態的轉換並持開放性的態度;倘能撇開對清學的不客觀認識,將便可以覩見清代哲學在我國思想史上實具有銜接新舊傳統的重要價值與意義。
     在清代268年的帝制王朝中,就大體而言,其思想發展主要呈現了下列階段之不同樣貌:清初新舊典範同時並呈,是為典範交替暨學術奠基的階段;乾嘉時期則除了考據學出現高峰發展外,另外還有締造清人義理學高度成就的「乾嘉新義理學」新思想典範暨理論建構;中葉以降則因國勢日衰,於是強調「援經議政」和「變革」思想的今文經結合了經世思潮在晚清蔚起,再者,打破儒家思想獨尊態勢的諸子學亦於斯興盛,也有一番盛況。以下即針對清代各階段之思想發展及重要各家略事闡述,以為本報告進行資料蒐集時依據標準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