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弓道的世界
作  者╱
鄭晃二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24/01/04   (2版 2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626-317-650-8
書  號╱
4Y17
頁  數╱
180
開  數╱
25K
定  價╱
420



弓道對臺灣人來說是陌生的,到底是像射箭一樣的運動,還是像劍道一樣的武術?是不是像茶道一樣,碗中的茶不是茶,靶上的箭也不是箭?這本書,提供想要認識弓道者一個途徑。
對於學弓道的人來說,除了指導者的講述,需要有教材自修。教本的圖示都是正確模範,但是到底要如何做到正確呢?發現問題的時候如何修正?比如說,如何用身體把弓張開,如何讓下盤穩定,如何矯正身體歪斜,箭亂飛到底哪裡出錯等等。面對這些常常困擾著初學者的問題,要如何修正?這本書就是定位在提供初學者有效的學習方法,它是教學者與自學者用的參考書。

鄭晃二
Dr. Hoangell JENG
臺灣臺南人,2013年起擔任淡大弓道社指導老師。2016年臺灣弓道協會理事長任內建置藏月弓道場,開辦弓道教室課程。2017年起開設「冷氣團」團練。2019年亞洲大洋洲弓道交流射會競技部共同召集人。日常在大學教授建築學。e-mail: a0936074519@gmail.com

前言

第1 講 準備 心理強大,身體柔軟
1 射箭小故事
2 現代的弓道
3 服裝穿整齊
4 弓具選最愛
5 危險早預防

第2 講 身體 穿得美美,走得慢慢
1 骨頭與肉
2 基本姿勢
3 基本動作
4 呼吸之間

第3 講 射法 老師在說,我有在聽
1 足踏
2 胴造
3 弓構
4 打起
5 引分
6 會
7 離
8 殘心

第4 講 練習 一個人的弓道,很寂寞
1 卷藁前練習
2 的前練習
3 審查流程
4 競技與流程

第5 講 求解 我的手,不是我的手
1 箭一直掉搞不定
2 手套喀喀心頭冷
3 身體不正人很正
4 左右開弓不平均
5 單手抓弓很不穩
6 早早離去不能等
7 打手打臉我能忍
8 緊緊握住轉不動
9 箭射出去手破洞
10 射好離手帥過頭

第6 講 復始 回到初心,重新開始
1 場地設備
2 個人用品

附錄 常用日語羅馬拼音

熟能聲巧:健康
的歌唱發聲方式
無窮的瞬間:臺
灣當代女性藝術
2003-20
23
臺灣傳統建築裝
飾─交趾陶的韶
光年華
木藝安全輔具設
計與應用之創新

復刻̶
6;再生
鋼琴•合作─理
論與實例
戲論人聲:美聲
劇藝思探究與情
•人三部曲實踐




第1講 準備

心理強大,身體柔軟

弓道是身體的運動,也是內心的修煉,如果只是要射箭中靶,另有很多其他運動的選擇。

「道」是路徑的意思,經過這個路徑來接近要尋找的事情。「弓」只是媒介,就像茶道的茶,劍道的劍一樣;茶道不是為了喝茶,劍道也不是要打人,茶與竹刀,都只是修煉的道路上借來的物品,再退一步說,使用這些物品的「身體」也是媒介之一,「心」才是修煉的重點。

1 射箭小故事

人類使用弓已經有好幾萬年的歷史,考古學者在洞穴裡發現的壁畫已有使用射箭狩獵的圖案,幾千年來的戰爭記錄、繪畫、浮雕、陶罐的圖案,弓都占了重要的位置。

在冷兵器時代,弓是殺傷力強大的武器,兩人持刀棍近身相搏,你死不一定我活,如果手上有一把好弓,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前線人力吃緊的時候,主將可以依照每個人的體能身材調配,瘦弱者站在後排操弓,高壯者擋在前面持刀,發揮最大的戰鬥力。

「射」這個字,本身是個象型字,甲骨文只是刻畫張弓搭箭的形貌;商金文的弓顯然改良過,形貌比較緊繃;到了西周多畫了一隻右手搭箭;楚國金文強調右側手部的動作,把弓的比例縮小了;秦文在左邊借了一個人的身體,形成今日的射字的雛型。這五個字的意思都是「張弓搭箭待發」。

弓是武器,以那個時代傳承下來、常用的成語來看,有弓這個字的成語,常常有一種緊張的氣氛,例如:「杯弓蛇影」、「鳥盡弓藏」、「驚弓之鳥」、「櫜弓戢矢」、「盤馬彎弓」等。

在傳統戰爭中,兩軍對峙的距離跟箭的射程有關。出陣時,主將先要在陣前互報名號家世,長我軍威風,滅他人志氣。早年戰場上沒有喇叭、沒有麥克風,站太遠喊話聽不到,距離太近又很危險。第一輪飛箭來襲之後,我將大喊「衝呀!」穿盔甲持兵器的前鋒奮力往前衝。這個距離不能太長,否則跑到敵前已經累癱,直接跪地投降好了。而且,不論距離多長,都必須在幾秒鐘內抵達敵陣,不然就會成為對方射手的活靶。

前排射手舉箭平射,飛箭抵達另一方陣營時,大約會在敵方前排小兵膝蓋高度上下。就算有長盾牌擋我去路,後排射手對空斜射,天空箭如雨下,可讓敵陣人墜馬嘶,卸甲拋槍。

戰場行射,箭要飛得遠,穿透力要強,還要射中,才有退敵的作用。京都三十三間堂走廊舉辦的「通矢」射會,箭必須飛行120公尺抵達走廊的另一端,可見行射力道之強大。

除了實戰,弓也是修身的工具,早在《周禮》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中即占有一席之地。弓也被用來當作勵志用的比喻,例如:「良弓難張,然可以及高入深。」(《墨子.親士》);「良弓之子,必學為箕。」(《禮記.學記》);《禮記.儀禮.鄉射》更有對於行射之禮的各種細節的規範。

日本弓又稱「和弓」,戰國時代結束進入承平時期沒有戰爭,弓的武術做了很多調整,逐漸發展為今日的弓道。弓道家從過去實戰得到的經驗值認為28 公尺最適合射手平射,是為「近的」;60公尺斜射是為「遠的」。今日弓道場場採用28 公尺當作標準距離,這個長度是籃球場兩邊籃框下的底線之間的距離;再查棒球的兩個壘包之間是27.5 公尺,顯然這段距離是人類瞬間短跑與投擲物可及距離之間的黃金交叉,或說是死亡交叉。

當代日本弓道的溯源直指周國《禮記》所載的各項儀禮,雖然弓術傳到日本之後,不論材料、射法、應用,都已發展出自己的路,各弓道家都有自己的宗師與心法,但是在精神上,仍然以《禮記.射義》為依歸。

日本傳統弓道有諸多流派,兩大體系為「武射系」以及「禮射系」,「系」可以用「流」的概念來理解;禮射的源頭是祭典的儀式,武射則是根據實戰技法演繹而來。二十世紀中期,各家長老建立「全日本弓道連盟」,取武、禮射系各家精華制定「現代弓道」當作共同的基準。

至於這個基準以外的部分,仍由各家自行推廣,稱為「古流」。「古」字取其歷史傳統的價值,許多古流至今仍然持續推行與傳授,並沒有中斷。各家維持互相尊重的分際,自己流派的弓道只會在自家的場合演示。圖1-3 分別用黑子與白子代表禮射與武射各家,圖下方黑白各半的圓球代表現代弓道。

除了常見的近的射場以外,在日本還有許多種弓道的傳統文化,例如:實戰演武的薩摩日置流腰矢,同時十幾位射手戎裝上場,邊前進、邊行射,氣勢凌人。武田與小笠原流的流鏑馬的騎射,不到100 公尺的距離,連射三箭,箭羽射出的瞬間,伴隨馬蹄揚起的塵土。這些都已成為重要的世界文化資產。

在臺灣,弓道協會成立於2009 年,固定會員約300 人,是國際弓道協會的會員,也是臺灣唯一的代表團體。目前大學的弓道社依照成立時間,共有政治大學、東華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臺灣科技大學等六所。弓道社在各大學是屬於非常稀有的社團,有的學校每年招生可以收到40-50 人。

2 現代的弓道

人際關係

現代弓道的挑戰,不在於技術與設備的現代化,而是具備開放的態度以及公共性的觀念。弓道的發展是大家共同的追求,推廣的內容降低實戰與祈福的關聯,仍維持自我修煉的特性;推廣的方式則採取適合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方式來進行。

現代弓道之所以稱為「現代」,表示重視當下社會人際關係、教學的科學化、知識的開放性等等。將傳統文化中不大健康的部分請離,例如門戶壁壘、權力壟斷、愚忠愚誠等,以便跟上現代社會的腳步。

學習武道的重點之一是學生透過觀察與模仿老師的動作,聽從老師的說明來學習技術與知識;老師的言行對於學生有很大的影響,不只在練習場,在下了道場的日常生活也是一樣。道場上被稱呼學長姐的人,必須避免自己的言行造成別人的困惑,讓別人心中產生很大的疑問(嗯?)。尊師重道的現代解釋不再是一味強調尊重老師,老師必須自重,學生才會敬學。

弓道從表面來看是使用弓與箭射中目標的活動,然而,射手透過這個活動,認識自己的內心以及身體,才是修煉的功課。每個人學弓道的目的都不同,以下歸納為六類。

健康弓道:以「身體的機能」良好延續而操練。
技術弓道:以「符合弓理運作」的體會與實踐。
素養弓道:以「品質提高」為練習內容。
段位弓道:以「段位取得」為榮譽感之滿足。
競技弓道:以「比賽勝出」為主要訴求。
社交弓道:以「認識朋友與建立社會關係」為樂趣。

同一個弓道環境,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歸屬感以及追求的目標,這也是傳統武術現代化的結果,大家面向同一個道場掛了堂訓的招牌行禮,但是每人心中有各自的座右銘。

弓道跟人生一樣,在意什麼事情就有什麼困擾。有權力的人總覺得不受尊重,追逐段位的人老是唸著要考試,愛比賽的人計較沒被採計的那一箭,注重健康的人總是陷入復健與復發的循環,做生意的人怨嘆人氣買氣下降,期待關愛的人哀怨緣分薄如紙。

然而,這些遺憾與不足,正是人生之所以值得期待與努力的地方,以弓道來說,折磨人的也就是越想射中,越射不中,唯有放下,張弓對靶的片刻才有寧靜,人生也是吧!

弓具改良

日本傳統弓主要使用竹子當作材料,現在竹弓的製造方式與百年前無異,製造過程十分費時,選在冬天竹子成長緩慢的時機砍下來,先乾燥去水分,再以火烤碳化提高竹子的硬度。使用自然材料的黏劑膠合竹片與木頭,用麻繩纏繞之後,繩縫之間再插入木片塑形。

早期製造竹弓全部都使用天然材料,張弓的時候會有爆裂的風險,古畫中戰場上射手用的弓以藤皮纏繞很多節,可加強穩定性。製作如此費工又容易壞的用品,可以想像價格不菲,只有少數人可以負擔得起,這種情形對於弓道的推廣是個很大的限制。

一九七○年代的時候,小山弓具店的弓師小山雅司,首先推出木頭外覆玻璃纖維的合成弓,讓日本弓道界大為震驚。當時許多堅持傳統的人以及其他弓師反對這種弓,認為應該禁止使用。根據小山雅司的回憶,當年全日本弓道連盟的會長力排眾議,他表示:「要禁止玻璃纖維做的弓可以,只要你們可以做出不會壞、價格只有1/3 的竹弓。」

合成弓使用現代技術,具有價格便宜、不受潮、不易變形等特性,改良的弓開放之後大受歡迎,弓道的人口快速成長,成為學生可負擔的運動選項之一。小山雅司更發展出在竹弓中放一層碳纖維的技術,這樣的弓射出的箭飛得又直又快。

傳統的箭使用火烤工法處理過的竹子製作,箭桿又硬又直;三片羽毛的取材整理與黏貼的特殊方式,讓製程費工費時,一支優質竹箭的價格就可以買一把合成弓了。改良後的箭使用鋁、碳纖維當作材料,價格大為降低,尤其碳纖維材質的箭桿,行射時的表現與傳統手工處理過的竹材接近。

羽毛部分的處理則仍維持傳統工藝的做法,材料來自大型家禽或鳥類;由於現代保育觀念的提升,如果要購買價位高的竹箭,最好要同時取得羽毛非保育類動物的證明。

傳統弓道主張強弓遠射穿甲掠馬,最常用的靶大小直徑36 公分,大約是一位壯漢的胸膛大小,靶上的黑白同心圓,遠古的意義是射中越小的圈圈,越有退敵的效果,例如:盔甲軍士的腋下、臉部、眼睛等。

現代的靶只是一張紙,射穿一張紙不需多大的力氣,射手的技術與美感成為追求的重點。靶的設計像個鼓一樣,射中靶的聲音像擊鼓,十分療癒,是寧靜道場唯一的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