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犯罪心理學
作  者╱
楊士隆
出版社別╱
五南
書  系╱
圖解系列
出版日期╱
2021/08/01   (2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86-522-804-0
書  號╱
1QKB
頁  數╱
296
開  數╱
20K
定  價╱
380



  作者編寫圖解犯罪心理學一書,主要鑑於市面一般之圖解書多數為翻譯之著作,較缺乏本土實證性之研究,為彌補此缺憾,並提供給一般民眾較容易閱讀之便利,故彙整文獻編寫,期以增加民眾對各類型罪犯心理之了解,減少犯罪被害。
  本圖解書涵蓋犯罪心理學之意涵與發展、相關理論、精神疾病與犯罪等基礎學理,並分就藥物濫用、酗酒、擄人勒贖、殺人、孤狼恐怖暴力攻擊、性攻擊行為、縱火、校園暴力、竊盜、詐欺等犯罪類型之特性與犯罪模式加以圖解介紹,並於最後就如何犯罪預防,提出具體對策供民眾參考。

楊士隆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特聘教授兼犯罪研究中心主任
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計畫主持人
台灣藥物濫用防治學會理事長
亞洲藥物濫用研究學會(AASAR)監事會主席
行政院毒品防制會報委員
法務部毒品防制基金管理會委員   
臺灣高等檢察署毒品情勢及資料庫觀測諮詢委員
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理事   
教育部少年矯正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法務部矯正署矯正政策諮詢委員

學歷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SUNY-Albany)刑事司法碩士、博士

經歷
國立中正大學學務長、副校長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所所長
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理事長
亞洲犯罪學學會副主席
台灣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學會理事長
法務部毒品審議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學生輔導諮詢小組委員
內政部犯罪防治中心委員
法務部刑事政策諮詢委員
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委員

第1章 犯罪心理學之意涵與發展
UNIT 1-1 犯罪心理學之意涵與範疇 
UNIT 1-2 犯罪心理學研究之肇始與發展重點 
UNIT 1-3 犯罪心理學研究對犯罪防治之貢獻 

第2章 犯罪心理學相關理論
UNIT 2-1 身體結構表徵與犯罪 
UNIT 2-2 遺傳與犯罪(一) 
UNIT 2-3 遺傳與犯罪(二) 
UNIT 2-4 腦部功能失常與犯罪(一) 
UNIT 2-5 腦部功能失常與犯罪(二) 
UNIT 2-6 內分泌及賀爾蒙之影響 
UNIT 2-7 營養分不均衡與犯罪 
UNIT 2-8 犯罪心理學理論— 心理分析理論(一)
UNIT 2-9 犯罪心理學理論— 心理分析理論(二) 
UNIT 2-10 犯罪心理學理論—人格理論(一) 
UNIT 2-11 犯罪心理學理論—人格理論(二) 
UNIT 2-12 犯罪心理學理論—人格理論(三) 
UNIT 2-13 行為主義與學習(一) 
UNIT 2-14 行為主義與學習(二) 
UNIT 2-15 行為主義與學習(三) 
UNIT 2-16 認知與道德發展(一) 
UNIT 2-17 認知與道德發展(二) 
UNIT 2-18 認知與道德發展(三)
UNIT 2-19 暴力激進化觀點與發展(一) 
UNIT 2-20 暴力激進化觀點與發展(二)

第3章 精神疾病與犯罪
UNIT 3-1 思覺失調症與犯罪(一) 
UNIT 3-2 思覺失調症與犯罪(二) 
UNIT 3-3 思覺失調症與犯罪(三) 
UNIT 3-4 情緒異常與犯罪(一) 
UNIT 3-5 情緒異常與犯罪(二) 
UNIT 3-6 反社會人格與犯罪(一) 
UNIT 3-7 反社會人格與犯罪(二) 
UNIT 3-8 反社會人格與犯罪(三) 
UNIT 3-9 反社會人格與犯罪(四) 
UNIT 3-10 智能不足與犯罪(一) 
UNIT 3-11 智能不足與犯罪(二) 
UNIT 3-12 智能不足與犯罪(三) 

第4章 藥物濫用與犯罪
UNIT 4-1 藥物濫用之意涵 
UNIT 4-2 藥物濫用成癮之歷程與特徵 
UNIT 4-3 藥物濫用之分類 
UNIT 4-4 臺灣新興濫用物質(一)
UNIT 4-5 臺灣新興濫用物質(二) 
UNIT 4-6 新興影響精神物質(一) 
UNIT 4-7 新興影響精神物質(二) 
UNIT 4-8 藥物濫用與犯罪之關聯
UNIT 4-9 藥物濫用者之類型 
UNIT 4-10 藥物濫用江湖術語(一) 
UNIT 4-11 藥物濫用江湖術語(二) 
UNIT 4-12 藥物濫用犯罪者之心態及在監生活特性 
UNIT 4-13 藥物濫用之防治(一) 
UNIT 4-14 藥物濫用之防治(二) 
UNIT 4-15 藥物濫用之防治(三)

第5章 酗酒與犯罪
UNIT 5-1 酗酒之意涵
UNIT 5-2 酗酒之影響
UNIT 5-3 酒精中毒與酒癮戒斷症候群型 
UNIT 5-4 酗酒者之類型
UNIT 5-5 酗酒之成因分析
UNIT 5-6 酗酒之防治

第6章 擄人勒贖犯罪
UNIT 6-1 擄人勒贖之型態與動機
UNIT 6-2 擄人勒贖之犯案歷程與犯罪模式
UNIT 6-3 人質與綁匪之特殊心理症候(一) 
UNIT 6-4 人質與綁匪之特殊心理症候(二) 
UNIT 6-5 人質與綁匪之特殊心理症候(三) 
UNIT 6-6 擄人勒贖犯罪之防制(一) 
UNIT 6-7 擄人勒贖犯罪之防制(二) 

第7章 殺人犯罪
UNIT 7-1 殺人犯罪之動機與類型(一) 
UNIT 7-2 殺人犯罪之動機與類型(二) 
UNIT 7-3 殺人犯罪之動機與類型(三) 
UNIT 7-4 殺人犯之心理與人格特性(一) 
UNIT 7-5 殺人犯之心理與人格特性(二) 
UNIT 7-6 殺人犯與被害者之關聯 
UNIT 7-7 殺人犯罪之成因分析(一) 
UNIT 7-8 殺人犯罪之成因分析(二) 
UNIT 7-9 殺人犯罪破案之因素 
UNIT 7-10 殺人犯罪之防治(一) 
UNIT 7-11 殺人犯罪之防治(二) 
UNIT 7-12 殺人犯罪之防治(三) 
UNIT 7-13 殺人犯罪之殺童案件分析與防治(一) 
UNIT 7-14 殺人犯罪之殺童案件分析與防治(二) 

第8章 孤狼恐怖分子暴力攻擊
UNIT 8-1 孤狼式恐怖分子之定義、特性與犯案特徵 
UNIT 8-2 孤狼式恐怖分子的動機與激進化過程(一) 
UNIT 8-3 孤狼式恐怖分子的動機與激進化過程(二) 
UNIT 8-4 孤狼恐怖攻擊防制對策(一) 
UNIT 8-5 孤狼恐怖攻擊防制對策(二) 

第9章 性攻擊行為與犯罪
UNIT 9-1 強制性交罪(一) 
UNIT 9-2 強制性交罪(二) 
UNIT 9-3 強制性交罪(三) 
UNIT 9-4 兒童性騷擾與侵害(一) 
UNIT 9-5 兒童性騷擾與侵害(二) 
UNIT 9-6 性變態攻擊行為 
UNIT 9-7 性攻擊行為之防治(一) 
UNIT 9-8 性攻擊行為之防治(二) 

第10章 縱火犯罪
UNIT 10-1 縱火犯罪之意涵與特徵
UNIT 10-2 縱火犯之類型 
UNIT 10-3 縱火犯罪者之動機 
UNIT 10-4 縱火犯罪者之特性與行為 
UNIT 10-5 縱火犯罪之防治

第11章 校園暴力
UNIT 11-1 校園暴力之意涵與影響 
UNIT 11-2 校園霸凌 
UNIT 11-3 校園暴力之類型(一) 
UNIT 11-4 校園暴力之類型(二)
UNIT 11-5 校園暴力之特徵 
UNIT 11-6 校園暴力施暴者之特性 
UNIT 11-7 校園暴力之防治 

第12章 竊盜犯罪
UNIT 12-1 竊盜及其集團之特性與地域選擇 
UNIT 12-2 竊盜及其集團之江湖規矩 
UNIT 12-3 竊盜及其集團之黑話 
UNIT 12-4 竊盜犯之刑罰認知 
UNIT 12-5 竊盜犯之防治 

第13章 詐欺犯罪
UNIT 13-1 詐欺犯罪之意涵與型態
UNIT 13-2 詐欺犯罪之特徵與犯罪手法及流程
UNIT 13-3 詐欺犯罪之防制

第14章 犯罪預防
UNIT 14-1 犯罪預防之意涵與犯罪之成本
UNIT 14-2 犯罪預防之模式(一)
UNIT 14-3 犯罪預防之模式(二)
UNIT 14-4 犯罪預防之模式(三)
UNIT 14-5 犯罪預防之模式(四)
UNIT 14-6 犯罪預防之模式(五)

參考文獻

圖解智慧財產權
勞工法規
「天人合一」之
王道法律思想
必備六法
美國法制的實務
與運作
哈特與《法律的
概念》:理解法
律的性質




UNIT 1-1 犯罪心理學之意涵與範疇
(一) 犯罪心理學之意涵
學者Andrews 及Bonta 曾指出犯罪行為心理學(psychology of criminalconduct,簡稱PCC)屬人類心理學(human psychology)暨科際整合犯罪學(interdisciplinary criminology)之副領域,惟日本學者杉田直另指出,犯罪心理學(criminal psychology or criminological psychology),其係應用心理學之一部分,以研究犯罪動機為中心,而推究犯罪者之性格、環境與犯罪行為之過程,作為研究之主題,並用心理學之方法來解釋闡明犯罪本身,進而揭發罪證,協助偵察、審判與矯治,以達遏阻犯罪為目的的心理學。
(二) 犯罪心理學之範疇
犯罪心理學在定義上並無太大爭議,然其在研究內涵與範疇上,學界卻有不同之見解。如:1991年,美國學者Bartol 指出,犯罪心理學以研究犯罪人行為與心智歷程為主;日本學者山根清道則認為犯罪心理學之研究範疇,包括:研究犯罪之人格結構、犯罪者之類型、犯罪者人格的形成、形成犯罪情境的心理、犯罪的臨床、對犯罪者之心理治療、對犯罪者之處遇和治療、犯罪之預測、家庭環境、腦波、少年偏差與犯罪行為、性犯罪、殺人犯罪心理、組織犯罪心理、慣犯心理等(張大華譯,1986)。
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Toch 及學者Hollin 卻認為犯罪心理學之應用範疇日趨廣大,故刑事司法相關機構、人員及其對犯罪人之影響,均應納入探討之範疇。
1992 年馬傳鎮認為犯罪心理學之研究內容(範疇)從廣義觀之,應包括:1.犯罪行為性質及其心理歷程;2.個人特質與環境、情境互動對犯罪行為之影響;3.人格、智能、心理疾病與犯罪;4.動機、情緒、潛意識與犯罪;5.犯罪心理學理論;6.各類型犯罪之心理特質;7.犯罪預測與犯罪預防;8.犯罪之處遇與感化(以上8 項乃狹義之犯罪心理學範疇);9.犯罪偵訊心理學;10.審判心理學;11.法庭心理學與質證(後3項為法律心理學)等11項。
1973 年學者周震歐綜合各家學說後指出,犯罪心理學之研究範疇,係以犯罪原因的探討為主,包括:犯罪者之智能、人格及精神狀態,犯罪時的心理現象,以及反社會行為的性質,並包括心理學的智識與技術適用於偵訊、審判與矯治等方面的科學技術。
有關犯罪心理學之研究範疇依學者研究見解之不同而異其界定,但鑑於犯罪心理學研究倘採狹義之觀點,則無法以更寬廣之視野了解犯罪人與刑事司法部門互動之概況,此未免是一大缺憾。學者Toch 於1986 年原先所主編之《法律與犯罪心理學》(Legal and Criminal Psychology) 更名為《犯罪心理學與刑事司法》(Psychology of Crime and Criminal Justice),即為因應此趨勢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