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文 前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暨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特聘學者 陳鼓應 推薦
|
 殷海光(1919年-1969年) 本名「殷福生」,在湖北省黃岡縣(今屬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一個傳教士家庭出生。「殷海光」是其在抗戰結束進入出版界時採用的筆名。 自高中時,殷海光就迷上了哲學,十六歲時即在《東方雜誌》上發表文章,17歲時出版了一本約40萬字的譯著──《邏輯基本》。1938年他考取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1942年考取了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 1949年赴臺後,他在臺大哲學系任教,先後開設邏輯、邏輯經驗論、羅素哲學、理論語意學、科學的哲學、現代符號邏輯、歷史與科學等課程,實為臺灣戒嚴時期的自由主義代表人物,並曾經擔任《中央日報》、《自由中國》等報章雜誌的主筆。 殷海光是1950∼60年代臺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之一。他以科學方法、個人主義、民主啟蒙精神等作為其撰寫文章的基礎,宣揚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堅持以筆的力量來對抗言論思想禁制。因此,他曾被倫敦《中國季刊》推崇為「臺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領袖」,為臺灣自由主義的開山人物與啟蒙者。 殷海光深受羅素、波普和海耶克等西方哲學大師的影響,一生著述極多。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譯著,即海耶克的《到奴役之路》、德貝吾的《西方之未來》;著有《中國文化的展望》、《政治與社會》、《光明前之黑暗》、《邏輯新引》……等。
|
第九章 西化的主張 一 西化言論的選擇 A.胡適 B.陳序經 二 對西化主張的批評 A.全盤西化有否必要? B.全盤西化有否可能?
第十章 中體西用說 一 時代的背景 二 中心的論旨 三 批評的分析 四 影響廣大的原因 五 一個翻版
第十一章 現代化的問題 一 西方近代文化的擴張 A.伊斯蘭世界 B.印度 C.日本 二 中國現代化的發展 A.器用的現代化 B.制度的現代化 C.思想的現代化 三 現代化的涵義 四 科學與社會
第十二章 民主與自由 一 民主與自由不是一件事 二 對民主的正反兩種看法 三 民主的優點 A.數頭而不必砍頭 B.民主政制比較接近自由 C.民主政制能使大家熱心公共事務 D.鎮制權的使用受到限制 四 民主的後進問題 五 民主的形形色色 六 中國的民主問題 A.在消極方面 B.在積極方面 七 自由的涵義 A.自由的幾種重要概念 B.波柏爾的提示 C.自由與權威 D.言論自由問題
第十三章 世界的風暴 一 人的內外分裂 二 邪移的哲學及其衍產 A.泛政治主義 B.為目的不擇手段 三 狂瀾退落的徵兆 A.天堂的幻滅 B.向真理低頭 C.向事實低頭 D.人生的覺悟 四 歷史應在自由這一邊
第十四章 道德的重建 一 民初人物的錯誤觀念 二 傳統德目的今觀 三 我們所需的德目 四 東西道德的整合 五 新人本主義 第十五章 知識分子的責任 一 怎樣才算是知識分子? 二 知識分子的失落 三 時代環境的透視 A.到奴役之路 B.吾人的大環境 四 知識分子的責任
附錄一:讀殷海光著《中國文化的展望》 附錄二:有關《中國文化的展望》的幾個問題──並答許倬雲先生 附錄三:殷海光遺著《中國文化的展望》我評 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