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真教學之應用與實務
作  者╱
沈靜宜、林慶忠、侯嘉殷、徐永偉、陳昭賢、黃增裕、趙川磊、劉彥佑、蔡維德、劉家源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19/07/15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763-461-0
書  號╱
4J39
頁  數╱
216
開  數╱
16K
定  價╱
800



航空界使用飛行模擬器訓練機師,同時應用模擬器考核機師的應變能力;新進的醫療人員面對各種病患的突發狀況,壓力自然是不在話下,為了確保病人安全與提升醫療品質,各教學醫院普遍採購了模擬人,進行擬真訓練。擬真訓練已經被許多專科醫學會列為教學訓練的必備課程,更有醫學會參考航空界,將擬真訓練列為專科醫師考試的項目之一。本書介紹馬偕紀念醫院麻醉、急診、重症醫學的擬真訓練課程,作者群也分享擬真教案,期待透過本書可以讓臨床教師們了解擬真訓練是如何進行,作為課程改善的參考。
※推薦文
推薦序
馬偕醫院擬真訓練的發展概況

今日的醫療環境日益重視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病人也愈來愈關注自己是否成為學生練習的對象,這些臨床環境的變化,讓擬真醫學教育的發展剛好順勢推舟,藉由醫學會的推廣,各醫院也都投入資源,設立臨床技能中心。同時科技的進步,也讓模擬工具更逼真更加方便使用。
有感於教育訓練的需要,馬偕紀念醫院於2008年設立臨床技能中心於淡水院區,開啟了馬偕醫院擬真醫學教育的時代。擬真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提供了體驗學習的機會,提高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同時也提供了學員學習團隊技能的機會,這樣的訓練正好回應了社會大眾對於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的重視。
馬偕的臨床技能中心是不斷創新的團隊,時常導入創新的元素在擬真訓練中,不論是初期的操作模型,搭配標準化病人的演出,讓學員在操作技能時,亦能學習與病患溝通,安撫病患,達到Hybrid Simulation的效果,這種強調知識、技能、態度,三合一的臨床技能訓練模式,頗受各界好評。
近年來,團隊合作TRM訓練課程,臨床技能中心使用擬真假人,在各個病房或是檢查室,進行危急情境的原地模擬演練(in-situ simulation),讓受訓學員透過情境體驗,能更深刻了解TRM的意義,並且能夠應用於臨床照護中。
擬真教學需要投入硬體設備,更重要的是有教師願意投入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本院急診醫學部每個月的住院醫師教學日課程,導入擬真教學課程,同時培訓資深住院醫師擔任助教,實踐了“See One, Do One, Teach One”教學法。此外,本院的重症醫學部更使用擬真教學模式,發展出初階與進階的加護病房的訓練課程,課程使用翻轉教室的概念,強調事先預習,課程當中重視實作與回饋討論,學員與老師都肯定此種新的教學法。
回顧馬偕醫院擬真訓練的發展,我們雖然沒有購置昂貴的模擬器,但是藉由一群熱心的教師以及臨床技能中心同仁的努力,不斷開發創新的課程與實用的訓練,這幾年可以說是成績斐然,這本書記錄了馬偕醫院擬真訓練的發展,我很高興能向所有讀者推薦這本書。

葉宏一
馬偕醫院副院長
※總校閱簡介
劉建良
劉建良醫師
馬偕醫院院長
※主編簡介
葉宏一、吳懿哲、徐永偉
葉宏一醫師
馬偕醫院副院長

吳懿哲醫師
馬偕醫院醫學教育部主任

徐永偉醫師
馬偕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

沈靜宜醫師
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馬偕醫學院兼任臨床講師
美國心臟學會(AHA)高級心臟救命術指導員

林慶忠醫師
馬偕醫院胃腸肝膽內科資深主治醫師
馬偕醫院臨床技能中心主任
馬偕醫院醫教部副主任
馬偕醫學院專任助理教授

侯嘉殷醫師
馬偕醫院內科部主任
馬偕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馬偕醫院門診管理中心主任
馬偕醫院院長室高級專員

徐永偉醫師
馬偕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
馬偕醫院國際醫療中心主任
馬偕醫院淡水院區開刀房主任

陳昭賢醫師
馬偕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馬偕醫院亞急性呼吸照護中心病房主任
馬偕醫學院兼任臨床講師

黃增裕醫師
馬偕醫院一般內科及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
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兼任臨床助理教授

趙川磊醫師
臺東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臺東馬偕醫院內科加護病房專責主治醫師

劉彥佑醫師
馬偕醫院淡水院區內科加護病房專責醫師
馬偕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
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兼任臨床講師

蔡維德醫師
馬偕醫院診醫學部內科主任暨教學負責人
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兼任臨床助理教授
美國心臟學會(AHA)亞洲區主任導師(Regional Faculty)
急診醫學會(AHA)國際培訓中心總監

劉家源醫師
馬偕醫學院助理教授兼內科學科主任
馬偕醫院內科部副主任
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資深主治醫師

出版序/劉建良院長
推薦序/葉宏一副院長

PART 1 麻醉醫學擬真訓練的應用與實務
Chapter 1 建構麻醉醫學擬真訓練的架構
Chapter 2 建構麻醉醫學擬真評量系統

PART 2 急診醫學擬真訓練的應用與實務
引言 急診醫學教育的擬真訓練
Chapter 3 呼吸困難
Chapter 4 意識不清
Chapter 5 休克

PART 3 內科部重症醫學擬真教案撰寫及執行概況與成效
引言 內科部重症醫學模擬訓練課程之源起
Chapter 6 ICU急救過程之團隊合作SOP與模擬操作
Chapter 7 肺動脈導管之置入及數據判讀
Chapter 8 呼吸衰竭、困難插管、呼吸器使用與脫離
Chapter 9 敗血症照護
Chapter 10 ICU醫療爭議與醫病溝通
Chapter 11 重症醫學模擬訓練工作坊執行概況與成效分析

進階擬真教學之
應用與實務
疫起攜手:亞東
紀念醫院COV
ID-19照護
經驗
臺灣中藥酒基準
方圖鑑(精)
指標中藥材經典
炮製成分與功效
差異(精)
醫療平衡計分卡
澳門社會現狀調





前言
手術麻醉過程中的危急症,需要麻醉醫師立即做出正確的反應,才能確保病人安全,然而這些攸關生命的危急症,無法保證在4年的專科訓練過程中,學員都能親身經歷體驗學習。利用擬真訓練的方式,剛好可以補足這些危急症的學習,擬真訓練的最大優點是,學員不必擔心會傷害真正的病人,對病人安全與權益而言是一大保障。並且學員在安全擬真的環境下,不僅能練習臨床技術,也能學習非技術性的能力(non-technical skills,例如收集資訊、判斷情況、溝通與團隊合作、做決策等)。

1-1 麻醉醫學擬真訓練的歷史與發展
麻醉醫學擬真的發展動機,可以說是來自麻醉醫師與麻醉護理師工作環境,與航空業工作環境之間有相似之處,航空業使用擬真器進行技能培訓和維護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在危機管理方面。第一具飛機擬真器於1929年製造,目前的飛行擬真器設計非常逼真,飛行員可以通過飛行擬真器進行訓練和認證,這些擬真器讓機師重複練習緊急情況下的正確應變步驟,以便在緊急情況發生時,機師能有最正確的決策與表現。
第一個麻醉擬真器SIM one是由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Denson和Abrahamson在1966年發明,最初功能是作為學習插管以及誘導麻醉的輔助練習用。它由一個人體模型組成,包括一個可插管的氣道和上半身身軀及手臂。SIM one擬真器在當時可以說是採用了尖端技術,但成本極大也限制了它實際的應用,並且阻礙了SIM one進一步的開發。
電腦麻醉擬真器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重新出現,一開始僅是電腦螢幕版本的擬真情境,如SLEEPER和BODY擬真器,這種電腦擬真器可以在螢幕上顯示患者的臨床數據,同時具有和麻醉工作環境中類似的監視器控制面板。它們價格低廉使用靈活,同時又有複雜的藥理學和生理學計算能力,以擬真對藥物或輸注液體的適當生理藥理反應,因此可以測試麻醉醫師對於處理病患突發狀況的能力。
1988年,史丹佛大學的Gaba和DeAnda領導的團隊,開發了一個名為綜合麻醉擬真環境(Comprehensive Anesthesia Simulation Environment, CASE)的全人擬真器,專門用於訓練麻醉醫師在重大事件中的決策過程。在同時期,航空界已經開發了一種,稱為機組資源管理(Crew Resource Management, CRM)的訓練模式,以幫助飛行員與組員,理解和處理緊急情況中涉及的人為因素,以及團隊的運作。Dr. Gaba 從CRM模型中獲得了靈感,隨後對CASE進行了改進,用於開發麻醉危機資源管理(Anesthesia Crisis Resource Management, ACRM)課程。大約在同一時間,佛羅里達大學Dr. Good領導的另一個團隊,開發出了Gainesville麻醉擬真器(Gainesville Anesthesia Simulator, GAS),後來GAS成為醫學教育技術公司(Medical Education Technologies, Inc. METI)生產高擬真擬真器的原型。
目前高擬真擬真人的使用,已經遠超出其在麻醉危機資源管理(ACRM)教學中的特定用途,進展到麻醉培訓和評估的更廣泛使用。此外,其他各項麻醉技術訓練的擬真器,如氣管插管模型、中心靜脈導管擬真器、經食道超音波(TEE)等,均廣泛應用於麻醉醫師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