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崛起─魔法校長李金振
作  者╱
李福井著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14/08/01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11-7698-7
書  號╱
4Q01
頁  數╱
320
開  數╱
20K
定  價╱
450


金門大學校長 李金振自傳 從蚵農之子到大學校長
從慘澹經營到熱門大學   看李金振如何突過重重萬難締造人生成就
魔法校長   李金振
從蚵農之子到大學校長

十七年來,金門大學從無到有,化不可能為可能,
李金振體現了他的執行力。
辦學從慘淡經營,到如今報到率破百分百,
一○三學年更吸引一位滿級分學生就讀,超越巔峰。

冬天下海「擎蚵」,早潮清晨三、四點就要在岸邊等待,
穿著破棉襖,寒風刺骨,躲無可躲,
等潮水退了20%就要衝下海,趕在漲潮之前的空檔幹活。
機會是不駐足等人的,生存是沒有僥倖的,
這是我從生活經驗當中,所掌握的生命哲學。
                                                                                            
— 李金振

李福井

一九五○年出生於金門古寧頭南山村。
資深媒體人,中時晚報撰述委員退休,
先後服務於中國時報、美洲中國時報、中時晚報、自立晚報、
大成報、麗台運動報、馬祖日報、金門日報;
二○○六年返鄉,從事口述歷史寫作;
現為金門書院道藝學會理事長、金門大學駐校作家、
金酒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

著有
《古寧頭歲月》、《古寧頭戰紀》、
《與心靈有約》、《他們怎麼說歷史》、
《丹心》、《A.T.檔案大解碼2630》、
《金色年代》、《風雨江山》、
《以狗為師》、《1949古寧頭戰紀》、
以及《烽火甘泉—金門高粱酒傳奇》等書。

專欄有「聽濤隨筆」、「浯江夜話」
以及「台北夜未眠」。

《他們怎麼說歷史》一書
獲第一屆國家出版奬及國史館文獻獎。

推薦序╱ 鄭愁予   
推薦序╱ 吳清基   
推薦序╱李金振校長的傳奇故事   鄭貞銘   
作者序╱振衣千仞崗 李福井   
回首驚見硝煙起      
1. 戰爭之子      
2. 大隻雞,慢啼      
3. 三個貴人,改變了一生   
卻從前生見此生   
4. 突圍,獨立設校
5. 古寧頭,失去一次翻身的機會
6. 四埔林場,狗屎埔變狀元地   
7. 教育部畫了一個小餅讓人充饑
8. 雙腳搭雙船,心頭亂紛紛
9. 喝牛奶,為何非要養一頭牛?
10. 改大,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11.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12. 回首前塵,欠了太太一世情   
鄉情似海愛如濤   
13. 僑界四大天王,認養三大學院
14. 第一次返鄉,跪下親吻土地
15.「馬英九」三個字,護理系成立了
16. 馬英九送來一百顆花生,剝開卻不見花生仁   
17. 朱經武的T4+1,金門大學島不是夢   
洙泗踏歌逐浪回   
18. 上承朱子,振鐸浯洲
19.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20. 叫醒    國父孫中山先生   
21. 十七年來,地球不知繞了幾圈
22. 永恆列車,駕駛人第一次換手
23. 承先啟後,帶領金大攀上高峰

中國傳統「國際
關係」之論述:
〈五倫天下關係
論〉的規範性理
論建構
傑夫藏玉百選─
史前時代至宋代
未面世及罕見的
珍貴玉器
城仲模八十歲月
劄記(精)
迷彩軍醫 :
軍陣醫學實習日

迷彩試煉 :
軍陣醫學實習
雅俗台語面面觀




回首驚見硝煙起   
1戰爭之子   
古寧頭大戰前夕,驚恐的村民競相逃難, 李王翠身懷六甲,坐著鴛鴦馬逃回娘家躲避戰火; 這個孩子在娘胎裡就已經歷了戰爭的凶險, 因此他是戰爭之子。      金門,是一座戰爭之島。 1949年紅潮滔天,席捲東南半壁,10月13日大嶝失守了,古寧頭人夜晚站在屋頂上看熱鬧,只見天邊火光閃爍。過不了幾天過山砲就打過來了,雙鯉湖中彈,海泥濺到牆壁,古寧頭人感到事態嚴重,雞飛狗跳。 這時站在古寧頭海岸邊,望著大嶝島海域,只見帆船密布,桅杆林立,有如插香枝一樣密密麻麻的,戰爭一觸即發,山雨欲來風滿樓。 國軍開始強拆房子與門板構築防禦工事,丁壯男子都被抓去清理射界、挖戰壕、挑子彈,情勢日趨緊張。   古寧頭大戰結束後一個月, 李王翠的第七個孩子誕生了。   大戰爆發前夕,已有風聲共軍要來進犯,古寧頭人開始避難,用扁擔挑著棉被與衣物,趕緊逃到外鄉投靠親戚,整個村莊人心惶惶;母親李王翠身懷六甲,大腹便便,擔心萬一戰爭爆發沒人接生怎麼辦呢?她的眉頭緊蹙好像打結一樣,不免憂心忡忡。 因此,她在丈夫李水院的細心照顧下,以鴛鴦馬代步,走著羊腸小徑,一顛一簸地護送回到娘家湖美中堡避難去了。躲了幾天發現沒甚麼事情,就又回到老家古寧頭南山村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這一回去剛好碰上震古鑠今的古寧頭大戰。 10月25日凌晨,共軍選鋒9,000餘眾,乘著高潮進攻金門,展開一場歷史性的殊死戰。共軍血祭灘頭,全軍覆沒,遭到了解放戰爭以來最大的挫敗。 這一役打了短短的56個小時,古寧頭人躲到防空洞裡、床舖底下,三天兩夜不吃不喝,擔驚受怕。 這一仗使常勝之師、勢如破竹的共軍吃了敗仗,卻使驚慌失措、常敗之師的國軍打了勝仗。國民政府總算穩住了風雨飄搖的局勢,金門發揮了一陽頂天的功能,古寧頭北山紅土斷崖堪稱現代赤壁,名副其實。 11月23日,距古寧頭大戰之後不滿一個月的光景,李王翠的七子呱呱落地了,這個孩子在娘胎裡就已經歷了戰爭的凶險,因此他是戰爭之子。孩子的娘,戰後面對荒寒殘破的村景,抱著驚悚的心情度日,那裡談得上坐甚麼月子呢!孩子的爹就為他取名李金振,寓有金聲而玉振之意。 生於憂患的李金振,他的坎坷人生道路,就從古寧頭的戰役開始,見證著兩岸關係的跌蕩起伏。   戰後兵荒馬亂、民生凋敝, 每天只能喝地瓜湯   戰後民生凋敝,兩岸情勢仍然十分嚴峻,為了防止共軍再度進犯,國軍開始加強戰備。村落的房子挖槍眼,鄰近雙鯉湖的村腳也興建碉堡,動員民眾構工,連蒸籠都拿出來挑石頭。 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軍民相濡以沫,李金振家裡的後廳堂這時駐滿了軍隊,兩邊都是床舖,只留中間一條小走道,這時真箇軍民一家,唇齒相依,呼吸相聞。軍官闖南走北不乏異能之士,巧遇李王翠懷抱中的孩子,相了相面貌說:「這孩子頭很大,將來必有一番作為。」 李金振少不更事,他對軍隊最鮮明的記憶,就是每逢吃飯的時候,大門口的石埕上圍成一個一個小圈圈,地板擺著幾盆菜;阿兵哥圍著菜盆蹲著用餐,菜色雖然不佳,卻令村裡的小孩口水直流。那時老百姓比軍隊還苦,個個面有菜色,每天喝地瓜湯,連肚子都填不飽。 他後來因此得了夜盲症,研判與營養不良有關。 至今李金振的腦海中還有深刻記憶,不時可以回味起小時候軍隊殘留的菜香,刺激他的味蕾。   兒時不懂事,學軍車倒退嚕, 一不小心掉到井裡去了   這時金門的氣氛緊張,戰爭的陰影仍然像烏雲籠罩上空,揮之不散。小孩子不懂事,對陌生事物頗為好奇,只知道盡情地玩,舉凡打陀螺、駛鐵箍、爬樹、跳繩、爬巷道、捉小鳥等不一而足,玩得不亦樂乎。整個村莊的大小巷子幾乎都玩遍了,他玩的沒得玩了,就向高難度的冒險挑戰。 李金振童心大起,想出新的玩法,想體會倒著跑的滋味。他每天看到軍車進出村莊常常要在窄巷倒車調頭,耳濡目染之餘有樣學樣,就自個兒在大埕學著車子倒退嚕;他雙肘屈在胸前,兩手不停地前後繞轉,嘴巴發著嘟嘟嘟的聲音在學倒車。 一個不小心,他腳後跟踢到低矮的井沿,一下站不穩,身體往後仰,就倒栽蔥跌進井裡去了。在這個生死一瞬間,他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他一時來不及呼救,胸口揪在一起,心想:「這下完蛋了。」 他的頭部直灌井裡,發出「碰」的一聲巨響,濺起了一片水花。他本能的雙手往下按,頭往上一掙,露出了水面,滿頭滿臉的泥漿水汨汨而流;驚魂甫定,用手擦一擦雙眼,發覺自己居然沒有死! 古寧頭人的習俗,一般都把破盤破碗丟進井中,當水位低的時候,可以產生固泥的作用,水不會蕩漾而渾濁;幸好,這口井是古寧頭挖防空洞時的引流井,沒有這些破盤破碗,所以他的頭部沒有受傷。 這口井水位適中,剛到他脖子。如果水位太淺或者是枯井,他可能會摔死;如果水位太深,他不會游泳,可能也會溺斃。這次倒車落井大難不死,或多或少影響到李金振日後的行事風格:面對開創性的業務,總是先想輸再想贏。   一堆人七嘴八舌, 不知怎麼營救落井的孩子   這時候,只聽到有人驚呼:「ODㄚ(台語:黑豬仔)掉到井裡去了,快來救人喔!」ODㄚ是他的乳名。 鄰居立即聚攏過來,有人趕緊跑到山上通知他工作中的父母,有人探頭一望,只看到李金振的頭頂露出水面,就安慰他不要亂動,一堆人七嘴八舌地研究怎麼來搶救。 李金振趁著這個空檔,抬頭往上望,領會坐井觀天的感覺,只見小小的一片天空,井口圍著一圈密密麻麻的人頭。 這時有人用繩子垂下一只竹籃,要他爬進去後再把他拉上來,但是他已如驚弓之鳥,害怕竹籃吊到一半又掉下來。他要一個穩當、可靠、自己可以掌握的自救方式。最後,他要鄰居拿樓梯過來。 樓梯都很短,即使拿來九節的樓梯,放進井中也搆不到井欄。然而他寧願選擇這種方式,努力地爬上梯頂,上頭的人俯身用力一抓,就把他提了上來。 他大難不死,是不幸中的大幸,從此不敢再調皮了,但耳朵灌水,因此得了中耳炎;也讓初入學堂的他,度過三年黑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