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藻於日月 交彩於風雲─2012年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作  者╱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編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13/12/05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11-7439-6
書  號╱
4J10
頁  數╱
292
開  數╱
20K
定  價╱
400


  本次研討會,發表論文者,兩岸、港、澳三地學者計八人,國外則有越南二人、馬來西亞二人、泰國一人。會後依然承襲往例,擇要選錄篇章。所選定八篇論文中,傳統古典文學者者三篇,一論公安派袁中道之生命情調,一談清人詮釋溫詞之轉移,一說朱自清對陶詩詮釋之思考;學術史一篇,探析晚清西學傳播、《華英字典集成》之編纂影響;版本考據一篇,論辨越人鄭懷德《艮齋詩集》之版本;語法、文字二篇,一為漢語「有+VP」句之對應與運用,一為辨析閩、客語俗字之疑義;華語教學者一篇,論述泰國華語教學之相關議題。凡此,篇數雖少,議題或窄,未能照應近現代學潮之全貌,但擇要論精,自有其可觀之處。
  自二ОО八年六月舉辦第一屆研討會後,一眨眼,至今已是第五屆了。為使學者珠璣光華之文,得以呈現共享,裨益學界。故自二О一О年起,即於會後特請作者補述修改,再敦請專家學者進行審查,提供意見,並洽詢作者意願,而後結集成書。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本系前身為語文教育學系,系務課程以教學為重。二ОО六年轉型為一般中文學系後,對教學與研究力求均衡發展,秉持著古典與現代並重,知識與應用兼顧,傳統與當代相融的目標,孜矻不懈,於固有的基礎上,承古續今,守本求新。系上師長合力推動學術活動,積極向外接觸,冀望能展現出另一番風貌。在這樣的共識下,於是乎而有「近現代中國語文學術研討會」的舉辦。

弁 言
公安派袁中道生命情調探析 / 簡貴雀 1
壹、前言 2
貳、袁中道兄弟之情感 5
參、袁中道之生命情調 11
肆、結語 24

清人對溫飛卿詞的詮釋角度轉移之探析 / 宋邦珍 27
壹、前言 28
貳、清代之前對溫詞之評論 29
參、清人對溫詞之評論 30
肆、詮釋角度轉移之成因 44
伍、結語 48

朱自清對陶詩詮釋方法與態度的思考 / 黃惠菁 53
壹、前言 54
貳、朱自清古典詩歌研究方法 56
參、朱自清對陶詩評箋方式的廓淸 60
肆、朱自清對陶詩詮釋態度的主張 63
伍、結語 75

晚清西學傳播的橋樑──鄺其照(1836?-1902?)《華英字典集成》及「鄺氏教育系列」初探 / 楊文信 79
壹、鄺其照的生平 80
貳、鄺其照的著作 88
參、《華英字典集成》及「鄺氏教育系列」所見晚清西學內容 97
肆、鄺其照的著作在晚清西學傳播上的貢獻與影響 106

鄭懷德《艮齋詩集》版本考 / 阮進立 119
壹、前言 120
貳、鄭懷德生平及其著作 122
參、幾種《艮齋詩集》版本之比較 123
肆、結語 175

“有+VP”句於漢語共同語中的對應和運用 / 湯翠蘭 179
壹、引言 180
貳、粵語“有+VP”在漢語共同語中的對應 180
參、“有+VP”在澳門報章中的實際運用情況 183
肆、討論 188

閩、客語俗字相關疑義淺析── 兼論現行小學語文學習領域閩、客語教材之俗字選編規範與相關實務 / 許文獻 195
壹、前言 196
貳、方言字詞研究評議 196
參、記載閩、客語俗字之重要文獻 202
肆、閩、客語俗字之造字分析 204
伍、閩、客語俗字之整理與規範化 210
陸、現行小學語文學習領域閩、客語教材之俗字選編規範與相關實務 215
柒、結論 219
Heritage Language Maintenance and Motivations toward the Learning of Mandarin L2 in the Bangkok Sino-Siamese Community: A Pilot Study / 李育修 225
1. Introduction 226
2.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230
3.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246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252
5. Conclusion 266

進階擬真教學之
應用與實務
疫起攜手:亞東
紀念醫院COV
ID-19照護
經驗
臺灣中藥酒基準
方圖鑑(精)
指標中藥材經典
炮製成分與功效
差異(精)
醫療平衡計分卡
澳門社會現狀調





壹、前言
公安三袁兄弟,於神宗萬曆初王、李之學盛行之際,公然舉起反對旗幟,由長兄袁宗道(伯修)及其好友黃輝倡導於前、仲兄袁宏道(中郎)以具體文學理論「性靈說」揭櫫於後,並與小弟袁中道(小修)大力創作「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 的詩文作品,皆有助於公安派蔚為一時風尚之主要健將。三兄弟皆早慧,俱有才名,而於公安派文學,中郎(宏道)洵為領袖,小修(中道)則起護持之功。以世情言,伯修、中郎皆早榮早逝 ;小修則功名晚達,而年壽最長。 雖然,世情之名利與年壽之修短,自古以來,談論者多,卻都是各抒己見,好惡由己。然平心而論,若非真道人本色,世人何能輕易擺落世緣,由是因世情纏擾而影響生命情態,自不待言。
小修處在儒、釋、道三教合一之時代,因兄弟、師友之論學切磋與時代學術風潮之影響,亦有華梵一家、儒釋同源之思想與言論,更以「學道人」自居,於三教思想涉入頗深,惟三教合一思想始終無法解決小修在世情中之困境。 故其一生,因個人性格與交遊、學識與思辨、社會經濟與時代風尚等因素,形成其人生不同階段之生命情調,迥異於伯修與中郎一生雖享年不永,卻科舉仕途得意之生命風姿。
本文係繼〈從《遊居柿錄》看晚明文人之世情〉、〈從《遊居柿錄》看袁中道之世情〉、〈袁中道《導莊》之寫作及其旨趣探析〉 三篇論文後,復以袁中道生命情調作為書寫主題,蓋入之愈深,愈覺需要更完整而清楚交代作為公安後期主將的小修,如何在生命不同時期,由年幼失恃、兄弟共學共處、形影不離之情感依偎,經青少年之豪傑自命、嗜酒縱欲、視錢如糞土,以為功名可唾取之狂放浪遊時期,至仕途蹭蹬、兄弟家人相繼亡故、血疾間作、無生知見力微、誓畢棲隱之盛年委頓時期,以至清寂養生、叨得一第之晚年宦遊時期,皆有人生各階段極為鮮明之生命情調。尤以萬曆三十八年(1610),視同知己的中郎謝世,小修頓失依侍,內外交迫,幾至不起。中郎之死,是促使小修生命情調中衝擊最大、改變最鮮明的轉捩點。故本文擬以萬曆三十八年作為小修前後期生活時間的劃定,依其行止經歷,探析其前期生活所呈現出來的踔厲風發至委頓的生命情調,以及後期生活所重視的清寂養生之生命情調,確實有著時代鮮明的印記及公安派性靈真趣的實踐。
小修身為公安派後期主將,對公安派之護持與理論之修正,居功厥偉。然明史文苑傳,僅將小修附在中郎傳中略述。中郎之才學、器識、膽力與真趣,確為三袁之首,其為公安派領袖,亦實至名歸;惟年壽不長,對公安末流所呈現之淺俚率易弊病,以及時人假托其中郎之名羼入其作品中之偽作,與曲解其詩句意涵者,中郎皆不及見而正之、排之、觝之,端賴小修澄清、護衛、修正,故公安文學能在伯修、中郎去後,繼續流傳至明末清初,小修誠然是無可替代之功臣。惜正史未能單獨為其立傳,惟生前摯友錢謙益(牧齋)《列朝詩集小傳•袁儀制中道傳》以及袁中郎〈敘小修詩〉二文,尚能粗見其一生梗概。其後研究公安三袁者,或大範圍的研究公安文學,或集中在袁中郎的詩文探討,甚或掀起一股「袁中郎熱」 ,袁中郎與公安派之關係無疑可以劃上等號。相對的,袁小修與公安派之間則只是兩圓的交集關係。近或有多篇論文關注袁中道,仍以其文學研究為宗 ,袁小修何許人?以研究者觀察,仍有未能窺其全豹之憾。故本文擬從袁小修流傳下來之原著入手,以今人錢伯城先生點校《珂雪齋集》四十卷(除去附錄之祁年詩二卷,實為三十八卷)作為主要文本,間採錢氏點校伯修《白蘇齋類集》與中郎《袁宏道集箋校》二書相互參證,庶幾真實呈現小修之人生樣貌及其生命情調,確有其個人獨特色彩與時代風貌之印記。
貳、袁中道兄弟之情感
文學史上,兄弟齊名者,不乏其人,而能知己感恩,廣為人傳頌者,宋代惟蘇子瞻與蘇子由、明代則有袁伯修、袁中郎與袁小修三兄弟。子瞻與子由兄弟,以宦遊相隔,不得常相聚,而詩文中流露出的兄弟情感,總是魂牽夢縈,心繫對方,以兄弟之榮辱為榮辱,以兄弟之命為命。子瞻因烏臺詩案,幾至於死,子由求免官為兄贖罪,更是至情流露。袁氏兄弟情感深厚不減子瞻、子由兄弟,尤能珍惜兄弟聚首之樂,並以子瞻兄弟至老未能共住為戒。以下透過小修兄弟同學共住,形影不離之生活,以及性喜閒適,相偕歸隱之約定,說明三人情感已超乎一般血緣之親,臻至精神層面的同氣相知。
一、同學共住,形影不離
小修同母兄弟四人,其一為姊,姊之上為兄伯修。伯修之下為弟中郎與小修。兄弟失恃時,小修五歲,中郎七歲,伯修差長,十五歲。 以其少小失母,故最相憐愛。兄弟姊妹四人同學共住,相互倚靠,不曾分離,亦不捨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