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鑑於經濟情勢及社會環境的快速轉變,所有產業及組織應具有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及追求高品質的決心,均設立有各國最高的品質獎項──國家品質獎。 各國的品質獎項雖依各國風土民情的不同有部分內涵或評分上的差異,但總體精神是一致的,就是期望各企業組織透過卓越自評的模式,豎立一個最高的品質管理典範,讓企業界能夠觀摩學習,同時透過評選的過程,清楚的將這套品質管理典範,成為企業強化體質及增加競爭力的指標。 本書著重於教育品質的重要性,以國家品質獎的方向,具體分析教育品質在機構中的推行、紮根行動,並進一步從獎項的八大構面(領導與經營理念、策略管理、研發與創新、顧客與市場發展等)探討其核心價值及實踐意義。
|
※總校閱簡介
邱文達 第十七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得主,並榮獲亞太公共衛生學會貢獻獎(APACPH Contribution Award)、國家品質獎個人獎、醫界首次的李國鼎管理獎章等國內外多項殊榮,現為臺北醫學大學校長,更是名優秀的神經外科醫師。
|
 *邱文達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許明照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教授兼藥學院院長 *林姿伶 臺北醫學大學祕書室行政企劃組組長 *李顯章 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鄭惠芬 臺北醫學大學環保暨安全衛生室技士 *許明暉 臺北醫學大學資訊長 *吳志忠 臺北醫學大學資訊處專員兼副資訊長 *張清泉 臺北醫學大學教授兼總務長 *沈盛達 臺北醫學大學•市立萬芳醫院總務室主任兼通識中心講師 *鄭 綺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教授 *呂國雄 臺北醫學大學軍訓室主任 *葉 瀳 臺北醫學大學軍訓室組員 *黃琡雅 臺北醫學大學•署立雙和醫院院長室特助 *張武修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公衛所教授 *趙振瑞 臺北醫學大學國際事務處副國際長 *林建煌 臺北醫學大學教務長 *林文琪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主任 *劉得任 臺北醫學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 *施純明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生化學科教授兼學科主任 *黃惠雯 臺北醫學大學產學育成營運中心副主任 *徐嫚謙 臺北醫學大學產學育成營運中心資深經理 *楊良友 臺北醫學大學國際事務處校際合作組組長 *陳大樑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 *曾瑋莉 臺北醫學大學教學資源中心主任 *馬紋苓 臺北醫學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究推動中心專員 *溫珮君 臺北醫學大學學生事務處生活輔導組組長 *黃昭文 臺北醫學大學學生事務處生活輔導組組員 *劉順鎔 臺北醫學大學學生事務處課外活動指導組組員 *蘇慶華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 *吳信義 臺北醫學大學祕書室副主任祕書 *陳淑瑋 臺北醫學大學人事室組員 *李友專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 *萬序恬 臺北醫學大學資訊處教學企劃組組長 *王玉婷 臺北醫學大學資訊處事務員兼校務組組長 *林恩德 臺北醫學大學資訊處技正兼網路組組長 *李佩珊 臺北醫學大學資訊處資訊支援組組長 *蔡宛真 臺北醫學大學總務處出納組組長
|
序 為什麼大學須要注重教育品質(邱文達 著) 第一章 教育品質的概念(邱文達、林姿伶 著) 第二章 國家品質獎於教育機構的推行(邱文達、林姿伶 著) 第三章 品質紮根行動─國際標準化及多元化發展 第一節 ISO9001:2008 驗證(許明照、林姿伶 著) 第二節 ISO14001:2004 驗證(李顯章、鄭惠芬 著) 第三節 OHSAS18001:2007 驗證(李顯章、鄭惠芬 著) 第四節 ISO27001:2005 驗證(許明暉、吳志忠 著) 第五節 ISO14064-1 溫室氣體盤查(張清泉、沈盛達 著) 第六節 WHO 安全校園認證(鄭 綺、呂國雄、葉瀳 著) 第七節 CSR 社會責任查證(李顯章、鄭惠芳 著) 第八節 大學附屬醫院與國際醫院評鑑-三醫院完成JCI(黃琡雅 著) 第九節 國際化及國際社會責任-國際醫療經驗分享(張武修、趙振瑞 著) 第十節 博雅及通識教育與大學教育品質(林建煌、林文琪 著) 第十一節 產學合作與大學教育品質(劉得任、施純明、黃惠雯、徐嫚謙 著) 第十二節 國際排名、標竿學習與大學教育品質(楊良友 著) 第四章 國家品質獎八大構面核心價值及實踐─以臺北醫學大學推行全面品質管理為例 第一節 領導與經營理念(邱文達、許明照、林姿伶 著) 第二節 策略管理(陳大樑、林建煌、曾瑋莉 著) 第三節 研發與創新(劉得任、劉俊仁、黃惠雯、徐嫚謙、馬紋苓 著) 第四節 顧客與市場發展(鄭 綺、溫珮君、黃昭文、劉順鎔 著) 第五節 人力資源與知識管理(蘇慶華、吳信義、陳淑瑋 著) 第六節 訊策略、應用與管理(李友專、許明暉、吳志忠、萬序恬、王玉婷、林恩德、李佩珊 著) 第七節 流程(過程)管理(張清泉、蔡宛真 著) 第五章 分享與再出發 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