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儕輔導」是一種教師同儕工作在一起,形成夥伴關係,透過共同閱讀與討論、示範教學,特別是有系統的教室觀察與回饋等方式,來彼此學習新的教學模式或者改進既有教學策略,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達成教學目標的歷程。因應教育的進步與發展,學校日漸走向「學習型組織」和「教育社群」的工作環境和文化,身為教師必須學習如何與同事進行同儕輔導,以提升教學專業成長。 本書內容分「理論與實務篇」及「故事篇」兩部分:「理論與實務篇」為簡要闡明同儕輔導的意義、特色、功能與限制;「故事篇」則是介紹臺北市十所國高中小參與辦理教學輔導教師制度時,教學導師與夥伴教師進行同儕輔導的互動關係中,所發展的經驗與專業成長歷程。分享他們的故事是為了保存並延續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智慧結晶,以供有心推動教學導師制度或嘗試提升教師專業成長,進行同儕輔導之教師參考。
|
 ●張德銳 學歷:美國奧勒岡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哲學博士 經歷: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訪問學者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訪問學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簡賢昌 學歷: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博士 經歷:臺北縣板橋市自強國小教師 ●李建民 學歷: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文研究所碩士 經歷:臺北市泉源國小教務主任 ●高紅瑛 學歷: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經歷:前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教務主任
|
01 同儕輔導的理論與實務 02 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生命教育 【仁愛國小】(高紅瑛) 03 讚美、鼓勵與支持的教學輔導 【文化國小】(簡賢昌) 04 從共同備課、觀課到教學卓越 【永安國小】(高紅瑛) 05 從同儕的另一雙眼睛中覺醒與成長 【南湖國小】(李建民) 06 希望與愛的乳酪俱樂部 【興華國小】(簡賢昌) 07 學習典範:芳和國中讀書會 【芳和國中】(李建民) 08 協助同儕成長的領域教學研究團隊 【信義國中】(高紅瑛、簡賢昌) 09 從教學輔導到建立專業社群 【南門國中】(簡賢昌) 10 敞開心扉、交換導師 【留公國中】(李建民) 11 誓為崙中寫歷史的崙師行動營 【中崙高中】(高紅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