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什麼是質性研究」的書籍很多,但像本書這樣著力於指引「如何分析質性資料」的書籍很少。這本實用導向的書籍提供完整與易懂的導引,強調清晰的分析程序與質性研究的公共問責,有助於想要一窺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堂奧的入門研究者,逐步掌握質性研究資料分析的理念與技藝,充分領略從事質性研究的樂趣。 本書中譯本共計十八章,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建構研究資料,介紹資料蒐集的方法:個別與團體訪談、敘事訪談、情境事例訪談及攝錄影音資料蒐集等。第二部分介紹分析文本、影像與聲音資料的方法與技巧:古典內容分析、言說與會話分析、修辭分析、符號學分析、視覺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如噪音與音樂的分析。第三部分是電腦輔助質性資料分析。第四部分提供檢驗質性研究的評估標準。
|
 Martin W. Bauer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現任該校社會心理研究中心及方法學研究中心副教授,兼任倫敦科學博物館研究員。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探究社會過程、社會再現與公眾態度中對於科學與技術的抵抗狀況。他主要教授組織學習、質性方法學,特別是研究資料建構、電腦輔助文本分析與內容分析。
George Gaskell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現任該校社會心理研究中心教授、方法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生物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他主要教授研究設計、調查與問卷、質性研究、態度與社會再現及經濟心理學等領域。
|
※譯者簡介
羅世宏、蔡欣怡、薛丹琦 合譯
羅世宏 現任:中正大學傳播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副教授 學歷: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 譯作:《問題媒體》(與魏玓、馮建三等七人合譯)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台北:五南)
蔡欣怡 現任: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學歷: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碩士
薛丹琦 現任:中華電信研究所經營策略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學歷: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碩士
|
Chapter 1 質、量與知識旨趣:避免混淆 PART 1 建構研究資料 Chapter 2 研究資料建構:質性資料蒐集的原則 Chapter 3 個別與團體訪談 Chapter 4 敘事訪談 Chapter 5 事例情境訪談 Chapter 6 以錄影、影片與攝影為研究文件 Chapter 7 行為氣象學:不間斷(自我)觀察與人格評估 PART 2 文本、影像與聲音的分析取向 Chapter 8 古典內容分析:回顧 Chapter 9 論辯分析 Chapter 10 言說分析 Chapter 11 會話與談話分析 Chapter 12 修辭分析 Chapter 13 靜止圖像的符號學分析 Chapter 14 動畫影像的分析 Chapter 15 噪音與音樂等社會資料分析 PART 3 電腦分析 Chapter 16 電腦輔助分析:編碼與索引 PART 4 關於好的研究實作 Chapter 17 歷史與社會資料詮釋的謬誤 Chapter 18 邁向公共問責:超越抽樣、信度與效度
|

試閱

1JBN參考書目.R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