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為思想、情感的載體,蘊藏著深厚的血緣印記與經驗傳承,台灣文學歷經近一、二十年的艱辛跋涉,從邊陲趨於中心。本書之編撰,精揀細擇五十四家作品八十二篇。創作時間穿越明鄭、清領、日據、戰後以迄於今,長達三百多年;空間層面所指涉的範疇,涵蓋台灣全島及金門、馬祖、澎湖等地區。作品體式有古體、近體、樂府歌行及竹枝詞;題材方面,則思鄉、遊歷、園林、抒懷、詠古、詠物、敘事說理、憫農寫實等。擬透過此縱橫軸線,標誌台灣文學的座標,同時以風貌多樣的作品,立體展現豐富內涵,試圖描繪其清晰輪廓。本書特重「賞析」:或從藝術手法,或就主題思想進行鑑賞與掘發;「延伸閱讀」舉隅類似作品,藉以比較並讀,求能觸類旁通;「問題討論」重在啟發引導。凡此當有助於教學之便利及研究之參考。
|
曾進豐 現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著作:《娑婆詩人周夢蝶》(編),台北:九歌,2005 《應用文述要》(三版修訂),台北:高立,2005 《臺灣文學讀本》(合著),台北:五南,2005 《聽取如雷之靜寂:想見詩人周夢蝶》,台南:漢風,2003 《晚唐詩的鋒芒與光彩:以社會詩及風人體為例》,台南:漢風,2003
歐純純 現職:台南女子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學歷:國立中正大學文學博士 著作:《陸游與楊萬里詠梅詩較析》,台南:漢風,2006 《臺灣文學讀本》(合著),台北:五南,2005 《唐代琴詩之風貌》,台北:文津,2000
陳美朱 現職:台南女子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中文博士 國科會專案計畫: 〈明遺民「學杜」詩學現象研究〉主持人,2004 〈明、清杜詩評點箋註研究──以杜甫詩題為研究起點〉主持人,2003 〈明末清初「學竟陵」與「攻竟陵」詩學現象研究〉主持人,2002
|
卷上:詩 思歸(六首選二) 沈光文 詠籬竹 沈光文 甘蔗謠 盧若騰 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鄭成功 復臺 鄭成功 台灣竹枝詞(十二首選三) 郁永河 過他里霧(二首) 孫元衡 澎湖 錢 琦 鹿耳春潮 章 甫 對菊 鄭用錫 苦雨 鄭用錫 和淵明歸田園(四首選一) 鄭用鑑 請急賑歌(四首選一) 蔡廷蘭 聞警戒嚴作——戴匪滋事彰城失守 林占梅 觀盂蘭放水燈 林占梅 古香樓落成移居即事 陳肇興 海中捕魚歌 陳肇興 嵌城秋望 趙鍾麒 詠猿 趙鍾麒 秋感(八首選二) 丘逢甲 乙未生日感作 王 松 禿筆(四首選二) 鄭家珍、歐純純 撰 台灣官府記事 洪 繻 役夫歎 洪 繻 春雨(三首選二) 洪 繻 詩癖(五首選二) 王文德 七鯤觀潮行 胡殿鵬 臺陽詠古(四首選一) 胡殿鵬 采蓮詞(四首選二) 施梅樵 老妓(二首選一) 施梅樵 拆屋行 梁啟超 獻堂繼尊甫兵部公之志築萊園以奉重闈太夫人余游臺館余於園之五桂樓敬賦 梁啟超 夏日村中雜感(五首選二) 蔡碧吟 送姪幼春過海游學 林朝崧 濁水溪(三首選二) 林朝崧 圓山貝塚 連 橫 詠史一三○首(選二) 連 橫 哭洪月樵先生 林資修 獄中寄內 林資修 輕柔曲 林資修 塵 林獻堂 自題小照 王香禪 夢游阿里山 王新海 東寧雜詠一百首(選二) 林景仁 九日邀雪漁小飲 林景仁 迎媽祖(三首選二) 賴 和 於同安見有結帳幙於市上為人注射瑪琲者趨之者更不斷 賴 和 夏日醉草園漫興十五首之十四 張達修、陳美朱 撰 食荔支有作 張達修 春柳 陳虛谷 水鏡 蔡旨禪 效尤 駱香林 卷下:詞 滿江紅.謁延平郡王詞 許南英 錦纏道.樓上即事 洪 繻 滿江紅.宣南旅感 施士洁 唐多令.連雨台中臥病作 林朝崧 浣溪沙.台灣歸舟晚望 梁啟超 滴滴金.地瓜 賴惠川 調笑令.鐵馬 賴惠川 蕙蘭芳引.阿里山檜 林緝熙 賣花聲.檨圃風清 林緝熙 長相思.秋閨 張李德和 聲聲慢.葛禮樂颱風 石中英 虞美人.秋思 呂伯雄 菩薩蠻.海上 溥儒(心畬) 西江月.夏至夜酒後螢橋泛舟 沈英名 破陣子.古寧頭戰場 廖從雲 南歌子.過清水崖 陳季碩 玉蝴蝶 楊仲謀 臨江仙.台中至溪頭道中 楊仲謀 念奴嬌.夜聞秋聲入戶 尉素秋 揚州慢.馬祖懷古 曹以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