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
作  者╱
林素貞
出版社別╱
五南
出版日期╱
2022/03/15   (3版 3刷)
  

若無法看見預覽文件請按此下載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57-11-7828-8
書  號╱
1IQN
頁  數╱
456
開  數╱
20K
定  價╱
550
教學資源╱
投影片((外加))


林素貞
現任:高雄師大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學歷:高雄師大教育系畢
   美國奧瑞岡大學 (U. of Oregon) 特殊教育碩士、博士
曾任:國中普通班教師、益智班教師、特教組組長
   彰化師大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專研領域: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個別化教育計劃、差異化教學、特殊教育行政及法規、學習障礙、身心障礙國語文課程與教學、直接教學模式、課程本位評量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資源教室的緣起與發展
第三章 資源教室的定位與類型
第四章 資源教室行政運作
第五章 資源教室的師資、授課時數與每班服務人數
第六章 資源教室的課程規劃
第七章 資源教室的評量與回歸原班
第八章 高中職的資源教室方案經營
第九章 大專校院之資源教室方案

試閱之1
試閱之2


圖解教學科技與
媒體
實驗教育面面觀
教學原理與實務
新教學原理與設

教學原理
圖解當代教育社
會學


投影片((外加))

若要索取未隨書附送(外加)且未於此提供下載的教學資源,請詳洽業務人員(02-27055066#824)(僅提供教師使用)


第一章      緒論 
依據民國102教育部所公布之特殊教育學制 (圖1-1),我國的特殊教育服務乃從學前教育直至高等教育,年齡從2歲到22歲,整體分為普通學校和特教學校兩種安置環境。特殊教育學校主要安置中重度身心障礙學生,或是以單一障礙類別為主的啟智學校、啟聰學校和啟明學校;普通學校內的身心障礙學生則可能安置於普通班、特殊教育方案、巡迴輔導班、分散式資源班和集中式特教班;此一安置體系呈現我國身心障礙學生的安置屬於長期性銜接、雙軌且多元的連續服務型態。
身心障礙學生之連續服務體系中,反映著我國融合教育的成功推動,資源班又名資源教室的數量日趨成為主流。資源教室是一種提供部分時間特殊教育服務的安置型態,其服務的對象為安置於一般學校普通班的身心障礙學生,資源教室方案即是為此些身心障礙學生及其普通班教師提供直接教學介入或相關諮詢和支持協助,其最終目的為協助普通學校的身心障礙學生獲得個別化的特殊教育。資源教室方案是一種特殊教育安置及教學服務型態,英文名詞計有resource room、resource program、pull-out program、add-on program和 in-class program 等。多年來,我國所使用的名稱則有資源教室、資源班、資源方案及資源教室方案等。2008年(民97) 「特殊教育設施及人員設置標準」首先出現[資源班]一詞於我國的特殊教育相關法規之中,2009年(民98年)修訂的「特殊教育法」則第一次出現了「分散式資源班」一詞,以代表上述之特殊教育安置環境的概念;而特殊教育教師職前專業課程名稱則是「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以闡述其在教師所需具備之課程與教學的專業能力,本書基於整合學理、法規和實務現場的共識,將在本書各章節敘述中以[資源教室方案]一詞表達上述之概念。
     資源教室方案的教育安置一方面減少了身心障礙學生的隔離安置與標記的困擾,另一方面也架起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之間溝通的橋樑,實踐了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因為在資源教室方案的安置體制下,一般正常兒童從小即能與身心障礙兒童一起學習和成長,從而增加對身心障礙者的認識與了解,增加彼此互相接納與尊重的機會;而對身心障礙兒童而言,從小在一般學校接受教育,將來比較容易與其他一般同儕具備相似的社會適應能力。
目前我國特殊教育學制中,資源教室方案已經由國小延長至高等教育的大專院校。我國資源教室方案源自於1967年(民56年)為國小視覺障礙學生設計的「盲生走讀計畫」,那時僅以巡迴輔導方式為之;最早的駐校式資源教室成立於1975年(民64年)的台北市立新興國中啟聰資源班,到了1978年(民67年),台北市金華國小為聽覺障礙學生設立全國第一所國小資源教室,1993年 (民82年)在板橋高中所設立的視障資源教室則是高中的第一所資源教室,大專院校得以廣設資源教室,主要根據民國89年公佈的「大專校院輔導身心障礙學生實施要點」,數所大學開始對於校內的的身心障礙學生提供了特殊教育服務。
我國資源教室方案設立之法源依據,乃以1967年(民56年)的「盲生走讀計畫」為資源教室方案設立源起的初始、此後各縣市教育局為國民教育階段學校成立資源教室,乃各自通過其相關要點;大專院校的資源教室也教育部也逐年公告其實施要點;而最終之高級中等學校的資源班法定地位,則依據教育部2004年(民93年)修訂公佈「高級中等學校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安置原則及輔導辦法」的第五條:學校對就讀普通班之身心障礙學生,除運用原有輔導設施外,應依學生之學習需要,適時利用分散式特教班、分散式資源班及巡迴輔導班之特殊教育資源及服務」;也就是從2004年(民93年)之後,我國各階段教育體制中資源教室方案皆已建置完備其設立的法源依據。
現階段在我國特殊教育的安置體系中,分散式資源班的需求量已經呈現逐漸成長至穩定趨勢,相較之下,分散式特殊班的需求亦漸有萎縮之勢,此乃因應回歸主流及融合教育的教育思潮的影響;也反應了我國特殊教育的專業能力,已經足夠協助大部分身心障礙學生適應於普通教育的學習環境,而非如過去只能在特殊學校或分散式特殊班,才能獲得完整的特殊教育服務。
依據我國102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國民教育階段至高中職分散式資源班的身心障礙學生安置量從92學年度之1445班至101學年度之2259班,十年間總共成長了1114班,此十年間國民中小學一般學校各學年度間集中式特殊班、分散式資源班及巡迴輔導班的數量變化見下圖1-2。全國高中職階段資源班則在99學年度增設了167班分散式資源班,大專院校則是102學年度全國共有143所學校設有資源教室,聘任專職資源教室輔導員,以協助校內身心障礙學生之學習與生活。
資源教室方案是一種具有高度彈性的特殊教育服務介入,其完整架構必須包含縣市教育局的行政規劃、學校行政與普通教師的分工合作,以及資源教師的特教專業知能發揮。然而資源教室方案的最後成敗關鍵核心乃是身心障礙學生的課程設計和教學介入,包含學生的特殊教育需求評估、課程設計、上課時數、課表安排、每組人數等,這些因素都會因為學生的個別需求不同而有變化,有些學生的課程安排可能一學期後就必須做調整,有的甚至學期中就必須做調整,有的學生是二學年都不需要變更,此外資源教室方案又有分駐校式和巡迴式兩種,其間對學生的教育介入設計的彈性變化更大。所以資源教室方案比較不像特殊學校或分散式特殊班,教務行政有一套明確規則可遵循,因此常會造成教育行政單位、學校行政單位、特殊教育教師和普通教育教師對資源教室的困惑;再加上國內過去即以「資源班」或「資源教室」稱呼之,因此,資源教室方案也曾被誤解是一個「班級」,或是一間「教室」,造成教育行政單位僅撥給學校設備費以增建教室一間,以完成對資源教室的開設新班之行政支援,或是以集中式特教班的性質規範資源教室的運作,造成資源教室方案實際運作上的困擾;事實上資源班是教育行政單位在核准學校班級數和教師員額所採用的計算單位用詞,在教育實務上不管資源班或資源教室,它們皆代表特殊教育的一種安置型態、課程規劃和個別化教學的實施模式。
因應我國各階段資源教室的與日劇增,本書作者乃依據早期從事國中特殊教育教師及特教組長的經驗,後來教授特殊教育學系「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課程的教學心得,加上參與數個縣市規劃國民中小學資源教室方案的累積經驗,從而在2006年規劃出版此「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一書。本書第二章到第四章是學理探討,從資源教室方案的歷史發展尋找到其今日臺灣在資源教室方案的定位和運作模式,以建立大家對資源教室方案的共識;第五章到第七章則論及國民教育階段資源教室的行政組織、教師資格與任用和服務學生人數等議題;第八章到第九章主要是協助國民教育階段資源教師如何做學生的課程規劃、教學編組和學生成績計算等工作。
本書於2006年初版時,國內高中職和大專校院之資源教室方案的參考模式尚不多見,因此並未做大專校院和高中職資源教室的內容探討。2009年的修訂主要即因應高中職資源教室的激增,以及大專校院資源教室的服務日漸受到重視,因此增加了第十章之大專院校和高中職資源教室服務模式的探討,以因應教育現場之需求;此外第五章第二和三節、第六章第三節以及第十章第三節,皆是彙集相關主題的行政法規或是研究報告,以協助讀者對相關議題做進一步探討和應用;而且從第二章起的每一章最後一頁,皆設計有「討論與練習」,冀望能提供相關人員做複習與延伸學習之用。
2009年之後,基於我國高中職和大專校院資源教室方案的服務模式與法治規章已漸臻成熟,本書再於2014年作修訂,整合原來第三章和第四章內容成第三章內容;並且將原來的第十章內容再區分出第九章的高中職資源教室方案模式,以及第十章的大專院校資源教室方案模式。除此之外,其他各章節都有微調內容,主要是因應中央和地方政府法規的修訂,第七章則針對特殊教育課程大綱的修訂,說明其對於資源教室課程規畫的影響,並以作者本人多年來教授調整普通教育課程的歷程,提出相關實務經驗的分享。
此書乃希望從理論到實務,結合法規、行政和教學實務三方面資料,以提供縣市特殊教育行政單位、學校行政單位和特殊教育教師參考。期待各縣市特殊教育行政單位能重視資源教室方案的實施,對其縣市內各階段的資源教室方案作完整教師人力資源與學生適當安置規劃,以及健全相關法規的制定。各級學校行政人員亦能肩負起校內行政支持職責,協助資源教室方案的經營。針對資源教師的職前訓練和在職進修學習,本書特別提供課務規劃和分組教學的相關步驟和表格等,希望能俾助於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能力養成。
本書從2006年的初版至2009年和2014年的修訂,皆要感謝許多人的共襄盛舉,包含蔣伶華老師的蒐集和整理相關法規與研究報告,Dr. Barbara Bateman 則提供美國訪問時的住宿和資料分享,Molly Sirois(University of Oregon)、Pamela McGilvray(Lane Community College)和Dr. James Patton(University of Texas)提供美國大專校院的相關資料,高雄師範大學資源教室黃獻戊老師提供大專校院的相關資料,林怡慧校長和蔡瑞美老師提供了高中職階段的相關資料,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學生:龍君蘭、陳怡潔、盧玉真、涂卯桑、姜佳利、莊忠沁、趙子揚、黎瑋、陳紫彤、陳玉娸、林昇運同學們的協助文書處理和資料整理工作,以及曹一文小姐的協助作最後彙整,在此一併致上最誠摯的謝意,感謝所有人的付出、努力與協助。從2006到2014八年間的修訂,本書見證了臺灣資源教室方案的發展與進步,也為臺灣資源教室方案的努力留下歷史的軌跡,資源教室方案的整體進展更呈現了臺灣融合教育的成功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