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從一開始編寫就確立了一個目標:既是教科書,也是學術著作。既可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師生使用,也可供古代文學的研究者和愛好者參考。全書的編寫以文學本位,並將文學置於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實地描述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做了一些具有創新性的考證和論述。
 
 本書語言簡潔曉暢,篇幅適當,在準確介紹文學史基本知識的同時,也注意挖掘新資料、提出新問題、找到新視角,將學生帶入本學科的前沿,提供希望深造的學生治學的門徑,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
 全書共兩冊:
 上冊:包括先秦文學、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隋唐五代文學。
 下冊:包括宋代文學、元代文學、明代文學、清代文學、近代文學。
 
 各章均有詳細的附注,以介紹各家觀點。各卷之後又有研修書目(即延伸閱讀),為讀者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提供線索。
 | 
						  
						
						
						
						
						
						
						
						
						
						
								
									|  本書編委會
 主編
 袁行霈(北京大學)
 
 編委
 聶石樵(北京師範大學)負責第一編
 李炳海(中國人民大學)負責第二編
 袁行霈(北京大學)  負責第三編
 羅宗強(南開大學)  負責第四編
 莫礪鋒(南京大學)  負責第五編
 黃天驥(中山大學)  負責第六編
 黃 霖(復旦大學)  負責第七編
 袁世碩(山東大學)  負責第八編
 孫 靜(北京大學)  負責第九編
 
 卷三卷四執筆人(以所撰寫之章節先後為序)
 莫礪鋒(南京大學)
 王兆鵬(武漢大學)
 張 晶(中國傳媒大學)
 黃天驥(中山大學)
 董上德(中山大學)
 歐陽光(中山大學)
 黃仕忠(中山大學)
 黃 霖(復旦大學)
 鄭利華(復旦大學)
 謝柏梁(中國戲曲學院)
 袁世碩(山東大學)
 裴世俊(山東師範大學)
 齊裕焜(福建師範大學)
 孫 靜(北京大學)
 林 薇(中國傳媒大學)
 | 
						
						
						
						
						
						
						
						
						
						
							  	 
                            		|   第三卷
 
 第五編 宋代文學
 緒 論
 第一章 宋初文學
 第二章 柳永與北宋前期詞人的探索
 第三章 歐陽修及其影響下的詩文創作
 第四章 蘇軾
 第五章 江西詩派與兩宋之際的詩歌
 第六章 周邦彥和北宋後期詞人的創造
 第七章 李清照與南渡詞風的新變
 第八章 陸游等中興四大詩人
 第九章 辛棄疾和南宋中期詞人的拓展
 第十章 姜夔、吳文英及南宋後期詞人的深化
 第十一章 南宋的古文和四六
 第十二章 南宋後期和遼金的詩歌
 
 第六編 元代文學
 緒 論
 第一章 話本小說與說唱文學
 第二章 關漢卿
 第三章 王實甫的《西廂記》
 第四章 白樸和馬致遠
 第五章 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
 第六章 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
 第七章 南戲的興起與《琵琶記》
 第八章 元代散曲
 第九章 元代詩文
 
 第四卷
 
 第七編 明代文學
 緒 論
 第一章 《三國志演義》與歷史演義的繁榮
 第二章 《水滸傳》與英雄傳奇的演化
 第三章 明代前期詩文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學復古
 第五章 明代雜劇的流變
 第六章 明代傳奇的發展與繁榮
 第七章 湯顯祖
 第八章 《西遊記》與其他神怪小說
 第九章 《金瓶梅》與世情小說的勃興
 第十章 「三言」、「二拍」與明代的短篇小說
 第十一章 晚明詩文
 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與民歌
 
 第八編 清代文學
 緒 論
 第一章 清初詩文的繁榮與詞學的復興
 第二章 清初戲曲與《長生殿》、《桃花扇》
 第三章 清初白話小說
 第四章 《聊齋志異》
 第五章 《儒林外史》
 第六章 《紅樓夢》
 第七章 清中葉詩文詞多元發展的局面
 第八章 清中葉的小說戲曲與講唱文學
 
 第九編 近代文學
 緒 論
 第一章 龔自珍與近代前期詩文詞
 第二章 近代前期的小說與戲曲
 第三章 黃遵憲、梁啟超與近代後期詩文詞
 第四章 近代後期的小說與戲曲
 
 文學史年表
 研修書目
 後 記
 第二版後記
 第三版後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