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籍推薦人 創新推薦
盧希鵬 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 龔書章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
※推薦文 推薦序 突破思維框架:AI目前還無法做到的事
為什麼企業需要數位轉型?因為時代轉型了,所以數位轉型的第一步,就是要突破舊時代的思維框架。當人類開始限制AI 不可以有太多突破框架的「幻覺」(即不同於過去數據所歸納的框架),突破思維框架的幻覺與真實體驗的感受就成了後AI 時代人類戰勝機器的優勢,這也是這本書所強調的兩項重點。一拿到這本書稿,身為人類的我,就迫不急待地閱讀。這本書很容易閱讀,也有很多AI 無法取代的啟發,值得推薦。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原本以為這是一本關於機場管理的教科書,畢竟「新加坡樟宜機場」這幾個字,是機場管理的典範。但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恭喜你,你已經成功地落入了本書作者蕭瑞麟教授設下的第一個「思維框架」陷阱!
蕭教授這位老朋友,總喜歡在最尋常的場域裡,挖掘出最不尋常的洞見。這本書之所以讓我愛不釋手,除了因為蕭教授的文字總是那麼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他不僅僅是描述樟宜機場做了什麼,更深入剖析了他們「為什麼」能做到。蕭教授用「思維框架」這個詞,巧妙地揭示了創新的本質。創新從來不只是導入科技或升級功能,而是要從根本上重新理解「問題是怎麼被定義的」。想想看,當所有機場都在努力讓旅客「更快地離開」時,樟宜機場卻問:「如何讓旅客『更愉快地留下』?」這種逆向操作,直接把機場從「交通樞紐」變成「旅遊景點」,把「不得不的等待」變成「值得期待的體驗」。
這本書的第一章闡述顧客體驗的重要性與迷思。第二章透過樂高、Coloplast 和Bacha Coffee 案例,說明顧客洞見如何引導創新設計。第三章解析顧客旅程的幾項要素:組織例規、接觸點與感受,並以萊雅App為例證。第四章詳細描述樟宜機場面臨的區域競爭、服務標準化與商場困境。第五章進一步剖析傳統機場退稅、報到、安檢、通關、購物與登機流程的隱藏挑戰與痛點。第七章則深入解析這些創新背後的邏輯轉變。最後第八章總結樟宜機場的成功在於環環相扣的服務設計,釋放時間、空間與思維,創造出超越交通樞紐的體驗場域,並強調數位轉型應是根本變革,而非表面優化。
書中提出的幾個轉變邏輯,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 從「定時報到」到「彈性報到」:傳統機場把時間視為自己的資產,讓旅客配合。樟宜機場卻把時間視為旅客的資產,自己去適應。這就是從「流程標準化」到「時間自由化」的解放! • 從「分流通關」到「無差別智能通關」:通關時,一般機場看國籍分等,樟宜機場則看風險,一視同仁。從「國籍門檻」到「智慧篩選」,這不只提升效率,更提升了「人權」的高度! • 從「機場免稅店」到「星耀樟宜商場」:以前在機場消費是「沒得選」,現在是「樂於購」。把「被動消費場域」變成「主動消費目的地」,這根本是把機場當成迪士尼在經營! • 從「嚴謹查稅」到「消費循環」:傳統機場把退稅當成官僚程序,樟宜機場卻把退稅當成刺激消費的槓桿。從「行政程序」到「消費循環」,這不只退錢,更是「錢滾錢」的藝術! • 從「集中安檢」到「分散安檢」:以前安檢是個大瓶頸,大家都擠在一起。樟宜機場把它拆開,分散到登機門,讓「全面審查」變成「智慧篩選」。
讀完這本書,你可能會開始懷疑人生:「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許多『理所當然』,都只是別人設下的『思維框架』?」你會學到在下一次面對流程、制度的慣性時,停下來問自己:「如果不是這樣呢?」
這本書是一場對慣性思維的挑戰,一個關於選擇如何出發的提問。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劑清醒的咖啡,讓你重新審視周遭的一切。蕭教授的文字幽默而犀利,他的洞見總是能穿透表象,直指問題核心。所以,別再猶豫了,拿起這本書,讓你的思維,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突破框架」之旅吧!
畢竟,能讓樟宜機場成為世界第一的,不是最先進的設備,而是它真正關心旅客,並勇於挑戰傳統。而你,也值得擁有這樣一次心靈的「轉機」。
誠摯推薦!
盧希鵬 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
|
 蕭瑞麟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專任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亞太EMBA課程客座教授。蕭老師於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取得工程碩士以及商學博士後,轉赴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任教,曾擔任亞太EMBA課程之學術主任。之後受邀返回台灣,加入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任教迄今,曾任所長。
他以創新研究為主軸,運用脈絡探索法分析跨領域管理主題,像是科技業、服務業、教育業、餐飲業、交通業、新聞媒體業、都市更新、文創業及數位金融等創新議題。擅長用學術理論解決實務問題,也由實務發展出新的理論。
他的代表性研究案例包括:數位金融場景(英國Revolut、支付寶)、劣勢創新(故宮博物館商店、星野旅館集團)、數位轉型(新加坡科技集團、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大車隊衛星派遣系統及研華科技物聯網)、知識管理系統(漢莎航空維修系統技術轉移與聯電晶圓製程維修知識管理)、複合商業模式(愛奇藝、聯合報系、韓國流行音樂演藝經紀制度)等專案。
代表著作可參見:《不用數字的研究》、《科技福爾摩斯:科技優勢永遠源自創新》、《科技意會:衛星派遣的人性軌跡》、《思考的脈絡:創新,可能不擴散》、《服務隨創:少力設計的邏輯思維》等,皆獲獎。他所撰寫的國際案例也發表在Richard Ivey案例庫。
曾擔任《經理人》雜誌思考脈絡專欄與《中時電子報》創新專欄作家。他指導的作品陸續榮獲富邦論文獎、崇越大賞論文獎、宋作楠論文獎、服務科學論文獎以及聯電論文獎等。亦曾擔任《中山管理評論》質性研究專刊之客座主編,也是各國際期刊的編輯委員。蕭老師的教學以融入辯證為特色,常以幽默的教學方式帶領學員進入創新的領域,並思考深刻的策略議題。
|
原創書系序 楊榮川 董事長 推薦序 盧希鵬 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
Chapter00序:轉機之際,轉念之間 Chapter01顧客體驗 Chapter02顧客洞見 Chapter03顧客旅程 Chapter04樟宜挑戰 Chapter05傳統旅程 Chapter06出境旅程 Chapter07邏輯轉變 Chapter08突破框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