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dreas Reckwitz 安德雷亞斯.萊克維茨 1970年生於德國魯爾工業區中的一個中大型城市維滕(Witten)。現為柏林洪堡大學普通社會學和文化社會學教授。2017年出版的《獨異性社會:現代的結構轉型》不僅在學術界備受重視,也因為內容貼近生活且文字順暢好讀,受到一般大眾的歡迎;於同年榮獲巴伐利亞圖書獎,2018年獲得萊比錫歐洲圖書獎提名。2019年,萊克維茨獲得德國學界最高榮譽獎項──萊布尼茲獎。
Hartmut Rosa 哈特穆特.羅薩 1965年生於德國黑森林裡一個小村莊羅拉赫(Lörrach)。現為耶拿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同時兼任埃爾福特大學的馬克斯•韋伯文化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2016年於《共鳴:世界關係社會學》正式提出一套以「共鳴」概念為核心的批判理論。憑藉這一套批判理論,羅薩在學術界獲得了極高的國際聲譽,也成為批判理論第四代的代表人物。2023年獲得萊布尼茲獎。
|
※譯者簡介
鄭作彧
鄭作彧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中國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任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客座研究員、德國耶拿大學教授資格研究員。
|
導論
安德雷亞斯.萊克維茨:將社會理論作為工具 1 做出理論 2 作為社會事物理論的實踐理論 3 現代性是由實踐所造就的 4 持續進行中的社會體理論:從資產階級現代、工業現代,到晚期現代 5 理論,是用於批判分析的 6 結語:理論實驗主義
哈特穆特.羅薩:系統性的社會理論藍圖與最佳說明 1 社會理論是什麼?能做什麼? 2 動態穩定與擴大對世界的作用範圍:現代社會形態分析 3 去同步化與異化:對現代性的診斷與批判 4 適應性的穩定與共鳴:另外一種治療性的、另類的視野之概述
現代性與批判:面對面對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