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友善的城市環境將成為世界潮流,讓每一個在這座城市工作、生活、慢慢變老的人們,都擁有快樂及生活品質。
根據2019年聯合國(United Nations)全球人口展望(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最新公布資料顯示,目前全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總人數9%,直至2050年將翻倍成長至超過17%。高齡現象讓各大城市都面臨著重大挑戰,高齡者活動易受土地使用模式、交通運輸系統、居住環境變化、安全性、可及性與連通性等要素影響,可見對於生活環境的規劃與設計更應重視高齡者需求。
在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於2018年3月介達331萬餘人(占總人口14.05%),已正式成為「高齡社會」。老人住宅、老人安養照護之需求逐年增加,未來如何因應高齡社會所產生的衝擊,為使臺灣朝向高齡友善城市與TOD環境永續發展,尚有諸多議題皆值得再加以深入探討。「老去」是每一個人都將會經歷的過程,尊重他們的決定和生活方式選擇,促進他們融入社區生活的所有領域,是很值得思考與努力的目標。
|
※書籍推薦人 聯合推薦
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理事長 林楨家教授 內政部 花敬群次長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陳彥仲教授 立法委員 鍾佳濱先生
|
※推薦文 推薦序一
幸福高齡生活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脈絡中,高齡者一直都存在,因此生活環境的規劃與設計,理論上應該很自然地會考慮高齡者需要。然而在現實中,我們的生活環境多數是在規劃設計者依其個人侷限的經驗,或是社會上較多數且有影響力的民眾需要,具體而言是青壯中年、中產階級、高等教育等背景,所發展形成的。近年逐漸受到重視的高齡社會需要,便是凸顯其在過去一直被忽視的事實。在我自己日漸高齡化,為將來如何適應生活環境而忐忑不安的當下,閱讀李家儂教授專書著作《高齡城市學》,彷彿是在昏暗隧道中見到出口亮光,瞬間滿心期待將來的幸福高齡生活。
本書內容在論述高齡者對城市生活環境的需要,以及回應這些需要的規劃與設計原則。論述重點主要在「行」的部分,特別是在大眾運輸環境,少數內容觸及「住」的部分。全書分為五章,第一章藉由文獻回顧與評析,論述大眾運輸在高齡友善城市中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高齡者對大眾運輸環境的需要。第二章以大臺北地區高齡者為對象,使用問卷調查、因素分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探討高齡者對大眾運輸環境各種需要的重要度與滿意度,及其在不同社經背景間的差異,並提出發展策略建議。第三章運用模糊德爾菲法與分析網路程序等方法,發展高齡友善大眾運輸環境的評估指標與體系,並以臺北車站、市府轉運站、板橋車站為對象進行案例分析。第四章將視野從大眾運輸車站擴展到車站周邊地區,運用問卷調查與結構方程模式,以捷運龍山寺站區為調查範圍,探討對高齡者友善的站區步行環境,並論述大眾運輸導向發展如何回應高齡者的需要。第五章則自高齡住宅政策及法令的討論出發,以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為基礎,提出一個高齡友善住宅社區的發展概念與規劃架構。
本書內容取材豐富,論述條理分明,相當具有參考性,適合推薦給從事都市環境規劃與設計的專業者,以及高齡友善環境的研究者。閱讀時,各章可以視為獨立單元,彼此間又維持關聯性,較艱澀的專業方法說明能深入淺出,易讀性高。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鼓勵更多環境規劃專家與學者,在他們的工作中留意到民眾多元特質的需要,不論高矮胖瘦、喜怒哀樂、貧富貴賤、男女老幼,都能在具包容性的城鄉環境中,悠然生活。
林楨家 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理事長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2022 年7 月10 日
推薦序二
建構高齡友善的城市環境,是臺灣重要的任務
「城市」的多元服務與機能是滿足高齡生活需求的理想環境,但城市的複雜活動與空間交錯,也是加重高齡者出入壓力的環境。
高齡化社會是臺灣必然的趨勢,也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建構高齡友善的城市環境,是臺灣重要的任務,也是國人基本且普遍的需求。
李家儂教授為城市重要節點的高齡友善交通規劃,是每個城市規劃者與管理者應該認識與思考的重大課題,也是每個城市生活中要共同關注與對話的好題目。
希望透過這本著作,帶領大家進入更專業精準的城市對話,讓我們的城市更溫馨可愛。
花敬群 內政部次長
推薦序三
高齡城市的挑戰
都市,象徵人類歷史文明成果的累積,也是人類生活的主要場域。而隨著科學與技術快速的推進,都市生活有了極大的改變,但也同時改變了生存環境。氣候暖化、經濟全球化、社會高齡化,都是都市研究者不得不面對的挑戰。繼《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的成就與挑戰》專書付梓之後,家儂教授又有了專書出版。拜讀之後,充分感受到年輕學者致力於學術專研,又能寫作成書的積極態度,著實令人敬佩!
在前著作中,家儂教授探討新都市主義(New Urbanism)所倡議的「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在本書則轉而探究高齡者居住城市所面臨的運輸與住宅環境議題。包括探討高齡者的運輸需求,尤其是對大眾運輸的環境設計與活動需求,建置高齡者友善大眾運輸環境的評估指標體系,進而建構高齡友善健康步行環境之分析模型,最後再探討臺灣以高齡友善城市為核心的住宅政策及相關法令。而本書所操作的研究分析方法,則為都市研究常見的計量分析工具,包含專家問卷、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SWOT評估、分析層級程序法(Analytic Hierarchical Process, AHP)、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空間形構(Space Syntax),以及多準則決策,內容相當豐富。姑且不論計量分析模式所推論的結論是否正確,本書所表達的是一種嘗試以數量科學為基礎的實證現象論述。這是自1970年代開始逐漸從經濟理論建立啟發式模型(Heuristic Modeling),轉而進行實證性推論(Empirical Analysis)所使用的學術論述取向,也廣為被近數十年來都市研究者所採用。
然而,所有的分析工具皆有其適用及限制。計量分析當然也不例外,必須是在符合其立論的基本假設條件下,進行數理邏輯推論。因而,其推論及檢定結果,未必能完全符合實務現象。但重點在於經濟理論以及推論邏輯。所有的論證議題,皆須要有經濟理論作為基礎,輔以正確的數據及客觀的推論,才能建立具有說服力的學術論證。相信家儂教授在操作本書各章節的實證論述時,必然也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
再次恭喜家儂教授,將論文結集成書,以饗各界都市研究同好。相信本書能帶動更多的學術研究啟發,以及對都市政策的實務貢獻。
陳彥仲 謹識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特聘教授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長 2021 年9 月22 日
推薦序四
讓「變老」華麗轉身成為「最浪漫的事」
講到「變老」這件事,腦海中不禁浮現一首九○年代的流行歌《最浪漫的事》,其中的一段歌詞: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 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裡的寶⋯⋯
年輕時哼唱這首歌的確很浪漫,但隨著年紀漸長,慢慢發現包括自己在內的許多年長者,可能將一步步面臨未來「哪兒也去不了」的可能處境—恐怕會一下子浪漫不起來?
李家儂博士的新書《高齡城市學》,企圖為我們擘劃出一個高齡友善的城市,並特別著重在高齡友善的大眾運輸環境的整體策略及規劃—這種遠見及努力,不僅使我們的城市更能達到多元、宜居的目標,也讓「變老」華麗轉身成為「最浪漫的事」!
鍾佳濱 立法委員 屏東縣前副縣長
|
 李家儂博士
現職 中國文化大學土地資源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中心學術營計畫 講座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理事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副祕書長 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 理事 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學術總顧問 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理事 台灣共用資源治理學會 理事 臺北市都市更新學會 理事 內政部地政司住宅價格指數審議會 委員 交通部鐵路平交道與環境改善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審查會 委員 基隆縣政府國土計畫審議委員會 委員 新竹縣政府 縣政顧問 新竹縣政府國土計畫審議委員會 委員 新竹縣政府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 委員 桃園市政府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 委員 桃園市政府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及使用變更審議小組 委員 花蓮縣政府國土計畫審議委員會 委員 花蓮縣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 委員 花蓮縣政府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及使用地變更審議小組 委員 花蓮縣政府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 委員 花蓮縣政府花蓮縣環保科技園區審查委員會 委員 宜蘭縣政府國土計畫審議委員會 委員 金門縣政府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 委員
經歷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終身學習中心 主任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建築學院社區與計畫學系訪問研究員 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 祕書長 基隆市政府區域計畫委員會 委員 嘉義縣政府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 委員 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祕書長
|
第一章 高齡友善健康城市與大眾運輸環境 第一節 高齡化的城市與生活環境的生成 第二節 大眾運輸環境效益與設計特徵 第三節 高齡者大眾運輸環境與需求 第四節 高齡友善步行環境之土地使用與身心健康
第二章 高齡者對大眾運輸使用需求與關鍵因素 第一節 高齡友善大眾運輸環境系統 第二節 高齡友善大眾運輸環境重要度及差異分析 第三節 高齡友善大眾運輸環境發展策略與建議
第三章 高齡友善大眾運輸環境評估指標與體系 第一節 高齡社會下大眾運輸環境之衝擊 第二節 高齡友善大眾運輸環境衡量之構面 第三節 高齡友善大眾運輸環境方案評比
第四章 高齡友善TOD健康步行環境規劃模式 第一節 健康城市與TOD友善居住環境 第二節 建構高齡友善健康步行環境結構方程模型 第三節 高齡友善步行環境與身心健康影響之分析 第四節 高齡友善TOD環境配置之空間量化分析
第五章 高齡友善TOD環境與住宅發展策略建議 第一節 臺灣高齡住宅政策之課題 第二節 臺灣高齡住宅相關政策及法令 第三節 高齡友善混合式多準則決策模式
參考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