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榮華(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教授) ◎周育德(中國戲曲學院前院長) ◎朱德剛(知名相聲演員、表演藝術家) ∼推薦
民間文學是活的文學,也是每一個民族的哲學之路。無論古代現代,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謠諺謎語、說書講唱,都展現出不同時空人們生生不息精神意趣與豐富想像,構成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在臺灣師大教授「民間文學」課程基礎上,本書作者以長期從事古典戲曲、民間文學研究,及崑曲與彈詞演出的舞臺資歷,從嶄新的研究觀點,梳理民間文學與說唱藝術之歷史脈絡,由習俗信仰、風物文化圈、母題溯源等視角探討故事傳說之成因,邁越一般文學層面式的論述。全書條分縷析,鉤稽鏡原,書末收錄迄今唱演不輟之說唱藝術如京韻大鼓、八角鼓、竹板快書、蘇州彈詞等文本,皆足耀觀覽。
|
 蔡孟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崑曲社指導老師、中華崑曲藝術協進會常務理事。專擅中國古典戲曲、民間文學、說唱藝術、崑曲舞臺表演,在學界中以理論與表演兼備而獨樹一幟。從事舞臺演出三十餘載,曾以蘇州彈詞榮獲文建會文藝獎,并錄製多種影音媒體典藏資料,享譽學林曲界。曾與大陸梅花獎得主張繼青、汪世瑜、蔡正仁、李公律、李鴻良合作演出,締造兩岸崑曲交流新頁。著有《重讀經典牡丹亭》、《近代曲學二家研究 — 吳梅、王季烈》、《琵琶記的表演藝術》、《曲韻與舞臺唱唸》、《沈寵綏曲學探微》、《曲學探賾》、《曲選》等專著,及學術論文數十篇。
|
代序──民間文學是一個民族的哲學之路
第一章 緒 論 一、緣起與名義 Folklore的不同解讀 民俗學•俗文學•民間文學•通俗文學 二、民間文學的基本特徵 集體性•口頭性•變異性•傳承性 第二章 從神話到傳說 一、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之界說 神話──以「神」為中心的初民宇宙觀 傳說──與史地風物相關聯的傳聞 民間故事──奇巧醒世的機趣 二、研究方法與學術視野 田野調查 情節類同性引發諸學派異說 情節類型索引──AT分類法及其他 跨學科研究的學術視野 第三章 民間傳說 一、孟姜女 歷史的系統──孟姜女故事的來龍去脈 地域的系統──各地傳說之變異性 二、牛郎織女 由星名神話到擬人賦情 董永遇仙傳說與牛女故事 織女傳說之變異 牛女傳說衍生之習俗信仰 牛女傳說之異篇 三、梁山伯祝英台 唐代故事雛形已具 宋代化蝶說與民間信仰 母題溯源與風物傳說 四、白蛇 白蛇傳說之轉化脈絡 白蛇傳說之變異性舉隅 五、陳三五娘 陳三五娘傳說之衍化脈絡 陳三五娘故事之母題溯源與潮泉民俗風物 第四章 歇後語、諺語 一、歇後語──生活的調侃 歇後語之歷史淵源 二、諺語──人生經驗傳承之智語 諺語之內涵 中國早期古籍上的諺語 諺語的種類 諺語與成語、格言、歇後語之比較 第五章 謎 語 一、謎語之特質 遊戲性•隱秘性•知識性•文學性 二、謎語簡史 春秋至漢代:「廋辭」•「隱語」•「射覆」 南北朝之「謎語」 唐代種類繁興,宋代燈謎始創 明清踵事增華,謎格繁細 第六章 說書簡史 一、說書的文化基因 荀子〈成相篇〉的說書推想 〈太子晉篇〉與〈僮約〉的說唱跡象 樂府民歌的說書因子 說唱俑 二、開源闢路──唐代說話、變文及其他 「說話」之首見 敦煌文學中的說唱藝術 唐代講唱對後世之影響 三、宋代說書之發展與繁榮 瓦舍勾欄繁興 說話人背景與話本概說 何謂「說話四家」 宋代說書形製與藝術技巧 四、承前啟後的元明說書 禁令與說書 「詞話」的出現與內容 講史「平話」:元明說書主流及其他 說書之鑑賞美學 五、再現繁盛的清代說書 說書盛於軍政界 說書風氣之開展 八旗子弟新創的書藝:子弟書 北方的鼓書•南方的彈詞 第七章 說唱藝術 一、說唱概說 曲藝•說唱之名義 說唱之分類 二、傳統說唱文本舉隅 京韻大鼓〈大西廂〉 西河大鼓〈玲瓏塔〉 八角鼓 岔曲〈風雨歸舟〉 竹板快書〈武松打虎〉 蘇州閒話〈北風搭太陽〉 蘇州彈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