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來運轉──五南版序 答客問──代前言 凡 例
  緒論 始有意治之──宋人在小說學的開展意義  一、轉型「近代」的大變遷  二、多元共生的新紀元  三、發跡變泰──盛世契機 上編 乃有可觀之──宋人對小說學的具體貢獻  第一章 文獻理念的圖書工程──從類書到書目   一、淵海的形成──《太平廣記》的必然與偶然   二、檔案的建立──選編、記聞與著錄  第二章 類型意識的調整與開創──四部、四家及其他   一、目錄學的部類移位──「志怪」由「史」歸「子」   二、通俗文學的題材區分──說話藝人的現實敏感  第三章 時代風氣的辨疑與議論──筆記治學舉隅   一、彈性空間的靈活運用──由「筆」而發展的治學之道   二、具體而微的「鶯鶯學」──筆記小說學之一   三、溫卷、詩筆、神遇──筆記小說學之二   四、呂翁辨、后土戀、蘭亭賺──筆記小說學之三   五、詩話──筆記變體的「詩」與「話」  第四章 文藝美學的強化與分工──序跋、題詠、評點   一、序跋之一──前言後語的治學材料   二、序跋之二──宣傳與反宣傳   三、序跋之三──洪邁志怪小說論   四、序跋之四──城市筆記的美學與美文   五、序跋之五──羅燁通俗小說論   六、題詠──佳人與英雄的形象審美   七、評點──文本細讀的典範建立 下編 仍有可為之──宋人小說學的廣角思考  第五章 從帝王到痴騃婦女──小說生態的若干觀察   一、起於帝王──小說「發跡」論   二、稗官、方士、俳優──帝王的小說人脈    三、類書與說話──宋人特有的小說生態   四、女性參與──文藝鏈的改變  第六章 民意制裁──論〈拗相公〉的「芻蕘狂議」   一、歷史評價──民意制裁之一   二、白龍魚服──民意制裁之二   三、芻蕘狂議──民意制裁之三  第七章 王者之膳──飲食文化與小說文藝觀   一、異饌──小說的陪襯地位   二、侯鯖──合「小說」為王者之膳   三、食肉──蘇軾文學觀示例   四、味覺──文藝美學的淵源   五、飲食──小說題材論   六、碟兒碗兒──世情小說論   第八章 瓦合瓦解──城市論述中的時間感受   一、不識勾欄──城鄉差距的時空經驗   二、唐人傳奇──抒情美的時間品味   三、宋人說話──商品化的時效考量   四、小宗法與發跡論──時代變遷的因應之道   五、「臨」時「安」頓──城市與科技的時間詮釋 附編 圖表製作與資料選錄  一、「小說」及其相關指稱:古體類  二、「小說」及其相關指稱:近體類  三、小說學資料選錄 參考書目舉要  一、小說學文獻之一──以宋人自編自撰為主  二、小說學文獻之二──近人綜合性著錄,史/評為主
  以感謝壓卷──1996版後記 仍以感謝壓卷──2010版後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