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打造專屬於你的基因療法
作  者╱
廖俊凱
出版社別╱
書泉
書  系╱
康健生活
出版日期╱
2020/05/01   (1版 1刷)
  
即日起五南舊官網僅提供書籍查詢,如欲購書,請至五南新官網 https://www.wunan.com.tw/
I  S  B  N ╱
978-986-451-188-4
書  號╱
490H
頁  數╱
216
開  數╱
20K
定  價╱
380
教學資源╱
投影片((外加))



基因,是每個人生命的終極密碼,創造我們的個體獨立性、胖瘦高矮、面貌與個性,其影響比我們想像中還要深遠。
就醫療方面而言,一個適合他人的治療方法,未必在你身上有一樣療效,這一切都是因為「基因」。
不能改變自身既定的基因,但可以根據它的特點來做調整。
利用科技與醫療的結合,找出針對個人的準確療法,並從作息與飲食做根本改善,量身打造專屬你的健康管理原則。
從「治已病」的第二防線,轉移到「醫未病」,預防勝於治療,在疾病還沒開端前便斬草除根,正是未來醫學的發展趨勢。

你不可不知的精準醫療與基因解密,有了健康,才有豐富的人生。

廖俊凱 院長/博士/理事長

•現職:
臺灣美加健康醫美集團仁愛院長
臺灣教育部部定講師
太極禪生態健康醫療團隊顧問
社團法人中華負離子發展協會顧問
臺灣醫美健康管理學會理事長
臺北市有氧健康協會常務理事
中華兩岸全效抗衰老促進協會理事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臺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碩士畢業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畢業
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專科醫師
臺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臺灣美容醫學醫學會專科醫師

•經歷:
臺灣醫美健康管理學會副理事長
臺北市醫師公會第十六屆監事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第六屆理事
臺北社區醫界聯盟理事
臺灣家庭醫學會基層醫學雜誌助理編輯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兼任講師
天主教輔仁大學醫學系兼任講師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專任主治醫師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老年科專任主治醫師
萬華醫院家醫科專任主治醫師

•相關著作:
1.《看對醫生做對檢查:掛錯科,真要命!》(2009年,廣廈出版社)
2.《有病不要亂投醫》(2010年,中國友誼出版社)
3.《90%的人生病都掛錯科》(2012年,廣廈出版社)
4.《微整形逆齡之鑰》(2013年,書泉出版社)
5.《打造不生病的健康生活》(2014年,書泉出版社)
6.《吃對了不生病》(2015年,書泉出版社)
7.《美麗正能量:打造你的好命臉》(2016年,書泉出版社)
8.《水是健康之鑰,你喝對了嗎?》(2019年,書泉出版社)
9.《減重飲食:是手段不是目標》(2019年,書泉出版社)

•專長項目:
家庭醫學/老年醫學/社區醫學/旅遊醫學/肥胖醫學/針灸醫學/美容醫學/預防醫學/婦女保健/健康醫學/戒菸門診/代謝症候群/醫療諮詢……等

001
未來醫院會長什麼樣? 
前言:先帶你快速瀏覽未來的看病模式! 
 Box1-1 器官訂製與組織工程 
「精準醫療」的定義 
為何會有「精準醫療」概念的提出? 
各國發展精準醫療的現況 
精準醫療的未來趨勢發展 
 Box1-2 何謂「伴隨式診斷」? 

002
精準醫療的基礎—基因 
精準療法的核心基礎在「基因」,基因是什麼?它是如何運作的? 
 Box2-1 人類基因組這本「書」裡的文字,
全都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密碼? 
 Box2-2 蝦米?人的基因比稻米還少? 
基因如何讓50億人「同中求異」? 

003
基因突變與疾病預測 
什麼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有多少種類? 
基因有突變,就一定是壞事嗎? 
哪些疾病與基因突變有關? 
 Box3-1 基因突變的影響,可以是「失去作用」,
也可能是「增加作用」! 
基因突變的疾病,是如何傳給下一代的? 

004
讓基因檢測成為你的健康神助手 
基因定序是什麼?大數據對基因分析有何幫助? 
基因檢測是什麼?它有什麼功能及優點? 
民眾該有的基因檢測正確觀念 
 Box4-1 什麼是「基因型」與「表現型」? 

005
精準醫療的應用1—基因治療與基因用藥 
以「基因」指引治療方針 
 Box5-1 何謂「三陰性」乳癌? 
 Box5-2 基因檢測與標靶藥物的選擇 
 Box5-3 什麼是「細胞療法」? 
它與「基因治療」或「幹細胞治療」有何不同? 
 Box5-4 基因治療與其待解的困境 
 Box5-5 免疫細胞療法的種類 
 Box5-6 什麼是「幹細胞治療」? 
以「基因」指導正確用藥 

006
精準醫療的應用2—基因與飲食及營養的攝取 
別懷疑,基因還會影響你的營養攝取! 
基因也會告訴我們:該吃什麼比較好? 

007
檢查(遺傳)到壞基因,怎麼辦? 
遺傳到壞基因,就一定會罹病嗎? 
 Box7-1 基因外衣上的兩大化妝術
(影響基因表現的2大表觀遺傳標記) 
遺傳到壞基因,你還可以做以下這些努力 
一、改變生活型態(包括飲食、運動及睡眠) 
 Box7-2 除了飲食之外,我還需要額外補充營養素嗎? 
二、透過靜坐冥想 等方式,舒緩情緒及壓力 
三、定時進行專門的身體健康檢查或預防性治療(抗衰老) 
四、找一位365天,全年無休的隨身健康管理師 

論語腦:為你開
啟《論語》與腦
科學的新世界
季氏八極拳(含
示範影片)
把善良留給善良
:一位駐外人員
的心路歷程
信任「放在」錯
誤的對象:揭開
詐騙集團真實手

認識妥瑞症:找
出誘發因素,遠
離抽動症狀 (
限中國大陸以外
地區銷售)
李家雄養生術:
陰陽腳


投影片((外加))

若要索取未隨書附送(外加)且未於此提供下載的教學資源,請詳洽業務人員(02-27055066#824)(僅提供教師使用)


前言:先帶你快速瀏覽未來的看病模式

在 2017年 8月 28日出刊的《商業周刊》「量身打造你的藥丸」專題中,特別敘述未來醫院的 4種場景如下:

場景一,在醫院中控塔臺中,只要一位醫師留守,透過「數位醫師」協助監控病患的各項生理資訊,就能輕鬆照顧超過數百位住院病患。當醫師開出有風險的處分,「數位醫師」還會自動示警,提醒醫師小心!

場景二,未來醫院的病房都將是單人房,護理師只需透過即時連線的螢幕,就能與病人對話,甚至透過遠端遙控設備,就能直接在病人的點滴中加藥。

場景三,日後幫病患開刀的不是人類醫師,而是機器人開刀手。
人類醫師只需要在一開始設定好各項輸入參數,之後就可以放心交由機器人完成整個開刀手續,甚至人類醫師還可以在遠端替病人動手術。

場景四,未來在醫院排隊拿藥將成為歷史。醫院將主動透過無人機,將藥包等直接送給在家照護的病患。此外,專長是判讀醫學影響的放射科醫師與病理學家等人,工作都將被「數位醫師」等所取代。

此外,該週刊也引用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的說法,指出將來也不需要那麼多醫院了,當科技持續發展,絕大多數醫療行為都能在家進行。他舉例說,美國非營利性醫療保險巨頭 Kaiser Permanente已做到,讓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病患不必住院。因為 Kaiser在開刀前,會派出一組醫護人員勘查病患居家環境,設計病患術後前往醫院的交通、送藥方式、生活動線,並且教病患如何居家復健。而依據2016年該公司的數據顯示,已有半數客戶的問診,是透過視訊、電話、電子郵件等虛擬方式進行。

也就是說,未來隨著穿戴式裝置,以及個人生理感測裝置的日趨成熟,醫師只需要從雲端檢視生理數據,就能直接連線到病患的家中問診。且在診斷完成之後,無人機就能從藥房起飛,即時送藥到府..。

第 1554期《商業周刊》也引述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院長華特(Robert M. Wachter)的預言,指出未來只有重症病患才需要到醫院,屆時醫院將只剩下加護病房與開刀房。過去常見的醫院候診室總是大排長龍的景象,都將會跟著消失。

另外在日籍作者加來道雄所寫的《 2010科技大未來》(Physics of the Future)一書中,也形容了在精準醫療的概念下,民眾未來的看病模式,將會有如下的根本改變:

當你與牆上螢幕的醫生交談時,你可能是在與軟體對談。你的浴室將會比現代醫院有較多的感應器,在癌症細胞成為腫瘤之前好幾年,就悄悄地偵測著它。例如,大約 50%的所有普通癌症牽涉到基因 p53(一種腫瘤抑制基因)的變異,而它很容易就會被這些感應器偵測出來。

一旦民眾被證實罹患癌症,就會以奈米粒子注射至血液中,它將會像精靈炸彈一般,直接把抗癌藥物輸送到癌細胞。我們將會看待今日的化療,一如我們看待上世紀的水蛭療法一般。

如果這個牆面螢幕上的「醫生」無法治療某一器官的疾病或傷害,你會乾脆再生產一個器官。在美國,現有 9萬 1,000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天有 18人因等不到器官而死亡。

此外,如果你的虛擬醫生發現某種不尋常的現象(如器官生病),它將為你訂購一個新的器官,由你的細胞直接培養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