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是中國歷史發展分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無論從歷史政治、社會經濟、思想文化、文學藝術等方面來看,都產生了極大且深刻的轉型和變化。在這樣一個引人關注的時代裡,諸多才子佳人小說創作形成一種集體敘事現象,建立了相對一致而特殊的意向性表現,深刻反映了明末清初時期文人文化心理與創作觀念處於轉化階段的歷史事實。本書作者乃以「敘事」分析為基礎,針對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生成及其流行的美學意義和文化價值的相關問題提出新的論述。
							
								  | 
								
						  
						
						
								
									
										※書籍推薦人 志宏小說研究的理論切入,從敘述學開始,然後進入文化詩學的深度思考,對才子佳人小說的文學、文化意涵,提出全面而深入的見解。──胡萬川教授(曾任法國巴黎大學客座教授、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系主任和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    
								
						
								
									
										※推薦文 (節錄至「推薦序」──胡萬川教授)
  一
    李志宏有關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研究的博士論文,經過三年的沉澱與修訂,即將由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一個好消息。博士論文而能夠以學術專書的方式出版,公諸大眾,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筆者忝為志宏的指導教授,當然更為他高興,因此,當他要求筆者為書作序時,也就欣然答應。
    才子佳人小說是一種流行於明末清初的情愛小說。「情愛小說」是稍微寬泛的一種說法,因為情愛故事自古以來就不限於「才子」與「佳人」。
    由於古代傳統社會嚴防男女之別,正常家庭婚姻只能經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像現代的男女由戀愛而後結婚的事,在古代很長一段時期,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畢竟,男女戀愛這種事的發生有一個簡單的先決條件,就是要男女雙方能夠相見。能相見而後能相戀,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古代的傳統社會裡,禮教之大防,講究的是男女有別、授受不親;大家閨秀自小的教養強調的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身家良好的閨女,真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除了家中親人,一般不能隨便接觸外人。即不能被外人識見,也不可能去見識外人。在這種情形下,好男好女當然難以相見。既不能相見,又何能相戀?
    事實上現代常用的「戀愛」一詞,古代是沒有的,古代有的只是「愛戀」。而古代的愛戀當然不等於現代的戀愛。這也等於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古代並沒有等同於現代人所認識的「戀愛」這種觀念。
    然而,卻也是自古以來就流傳著許多的情愛故事,只不過,大多數有關情愛的故事,因為受限於相見為難這一條件,自然形成和如今戀愛故事頗為不同的樣貌。因為既要描寫愛情男女,便得安排男女相見,但正常的相見實際上難見,所以大多的故事便得有所轉折,設為非常的情境,讓他們相見。雖然相見之後導致的結果也不一定就如當今所謂的相戀,但不論如何,男女之情與欲,總因為有了相見而後激起。
                                  	 |    
								
						
						
						
						
						
						
						
						
						
								
									
										   李志宏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學術專長與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小說、敘事理論與批評,著有《「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金瓶梅》演義──儒學視野下的寓言闡釋》等書。
                                  	 |    
								
						
						
						
						
						
						
						
						
						
						
							  	 
                            		 
                              		
                                
                                          
                                   
								    誌 謝 推薦序 序 言 摘 要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明清通俗文化思潮下的才子佳人小說創作      壹、通俗文化思潮影響下的才子佳人小說創作        一、就儒學核心價值體系的轉換而言         二、就商品經濟文化市場的運作規律而言        三、就「情」之論述及其內涵而言      貳、作品定位:才子佳人小說的文學品格        一、流行:才子佳人小說的問世和出版        二、獨創:文人參與小說創作的意義   第二節 才子佳人小說的研究概況:歷史分期及其特徵      壹、第一階段:以清代文人評論為主       貳、第二階段: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至六、七十年代       參、第三階段: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       肆、第四階段: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迄今   第三節 釋題: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       壹、問題意識:尋找才子佳人小說的身分        一、小說史意識        二、文體意識        三、類型意識        四、文化研究      貳、研究的邏輯起點、具體方法和基本取向        一、邏輯起點        二、具體方法        三、基本取向 第二章 原型:才子佳人小說敘事建構的本體精神  第一節 引論:才子佳人小說創作發生的原型思維      壹、集體無意識中的原型與才子佳人小說的創作發生      貳、從才子佳人小說創作特點論其原型的夢幻內容      參、從才子佳人小說形態表現論其原型的儀式內容  第二節 佳人意象:理想女性形象範式的建構       壹、新女性(?):佳人形象的塑造及其表現         一、女性:在他者或主體之間        二、才女:在再現或表現之間        三、佳人:在真實或符號之間      貳、永恆女性:理想女性原型的激活與佳人意象的建構  第三節 追尋佳人:才子/英雄的冒險旅程及其原型模式      壹、才子/英雄:文人的基本生命形式及其神話建構         一、才子作為英雄的基本生命形式        二、才子/英雄神話原型建構的心理基礎      貳、邂逅神女:才子/英雄歷險的原型母題及其意涵        一、與女神相會:才子/英雄歷險的原型母題及其終極表現        二、難題求婚:才子/英雄的競賽和婚姻考試及其原型移用      參、內在探索:才子/英雄神話作為個體化過程的原型模式        一、出發─準備期        二、歷險─探索期        三、回歸─返回期 第三章 話語:才子佳人小說敘事建構的意指實踐  第一節 現象:作為話語的才子佳人小說      壹、才子佳人小說話語系統的價值選擇及其創作思維      貳、才子佳人小說話語實踐中的性別政治及其敘事操作      參、才子佳人小說話語體式的主體精神建構及其審美意向  第二節 書寫:才子佳人小說的形式與本質      壹、理想化的虛構世界        一、夢:私人的神話        二、傳奇:作為隱喻現實的藝術形式表現      貳、遊戲式的時空體形式        一、遊戲:話語作為文化表徵的內在精神        二、冒險旅程:虛幻與真實交融的時空體形式        三、天命與緣:時空體形式安排的後設性命題  第三節 修辭:才子佳人小說話語構成的美學實踐      壹、言情:在重寫與重複之間的審美思維表現        一、重寫:理想精神的價值表現        二、重複:自我定位的認同表現      貳、趣味:在戲擬與逼真之間的審美效應表現        一、戲擬:作為審視自我生命歷程的一種方式        二、逼真:作為一種歷史見證的寫實態度      參、中和:在喜劇思維與悲劇意識之間的審美精神表現        一、客觀事件與主觀情志的對話        二、美善相濟與隱逸逍遙的對話 第四章 寓言:才子佳人小說敘事建構的主題寓意  第一節 深度遊戲:才子佳人小說話語選擇的現實意義      壹、從邊緣到中心:詩與作者意圖表現的聯繫      貳、從抒情到敘事:詩與敘事範式建立的聯繫  第二節 詩性觀照:才子佳人小說話語實踐的政治思維      壹、在主情與求實之間:儒家詩學傳統與才子佳人小說的聯繫      貳、在正風與變風之間:《詩經•關雎》與才子佳人小說的聯繫  第三節 比興寄託:才子佳人小說話語構成的審美意蘊      壹、擬騷:士不遇書寫傳統影響下的政治倫理隱喻      貳、遊與求女:作為敘事形式建構的意識形態素表現  第四節 愛的寓言:才子佳人小說的婚姻理想及其寓意      壹、寄意聖主:從士不遇到皇帝親試的政治期望      貳、齊家:從自我想像到家國論述的政治寓言 第五章 類型:才子佳人小說敘事建構的美學機制  第一節 主題先行:才子佳人小說敘事創造的形態特徵      壹、歷史經驗:虛幻的記憶        一、追憶:歷史經驗的重構        二、幻想:政治焦慮的置換      貳、意識形態:在故事與話語之間        一、範式:主體選擇與故事類型的建構        二、轉義:話語與歷史現實再現的闡釋關係      參、圓形思維:敘事語法的內在邏輯        一、典型結構:敘事範式的生成及其基本模式        二、圓形思維:敘事操作中的邏輯程式 第二節 才子佳人小說作為一種小說類型的文化闡釋      壹、語言歷險:作為現實的符號的意義闡釋      貳、程式化:才子佳人小說作為生產式文本的現象闡釋        一、就文化生產的形式表現而言        二、就小說文本的意義控制而言 第六章 結 論  第一節 追尋歷程: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的審美生命形式      壹、原型:內在生命之探索      貳、話語:自我身分之認同      參、寓言:政治理想之寄託      肆、類型:歷史現實之解釋  第二節 餘論:才子佳人小說研究的反思與啟示
  參考文獻 後 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