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籍推薦人 ☆揪感心專文推薦☆ 逢甲大學董事長 高承恕 博士 逢甲大學校長 李秉乾 博士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賴世剛 教授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常務理事、城市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劉廣珠 博士 中華城市管理學會理事長 莊睦雄 博士
|
※推薦文 |推薦序:高承恕|
韓教授的新書出版了,可喜可賀。 多年之前就認識韓老師。講起來這應是兩代交情。當年逢甲大學禮聘韓老師主持教授土地管理,並擔任主任、院長,是家父盼望能借重先生之長才,培育下一代人才。數十年來韓老師敬業樂群,以淵博之學識與豐富的經驗,諄諄誨人,是教育界的典範。今日更將其知識精華有系統的論述成書,相信必能對日後青年學子有所啟發。在此,再次感謝韓乾教授對逢甲大學教育的貢獻,永誌難忘。
逢甲大學董事長 高承恕
|推薦序:李秉乾|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管子.權修
日月光集團的企業責任開宗明義:「追求環境保護、地球永續,是人類的共同目標,而『教育』則是建立人們具備綠色環保意識的關鍵。」環境資源是地球永續發展的根基,在經濟快速成長的過程中,整體生態圈面臨極大挑戰。近年來環保議題備受矚目,如何以前瞻思維因應環境鉅變與頻仍的天災,進而建立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符合生態共生的運作體系,不斷考驗著人類智慧,更是每個世代都必須面對的課題。韓乾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土地經濟與環境經濟領域研究,學術成就斐然,作育英才無數,其著作《城鄉規劃讓生活更美好:理念篇》一書付梓,除集結多年學術研究與教學心得,細數從過去到未來的城鄉發展,如何從經濟與環保的平衡中,建置安全、宜居的生活環境。而書中的一席話「要用文化的觀點來瞭解城市,而不只是經濟學和社會學」,可窺見一位教育家對於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所表露的人文情懷,乘載著對過往發展的深切省思以及對環境永續的長遠承擔。相信這本書的出版,將引領讀者在相關領域的思想、理念及作為上,釐出一道基礎而清晰的思路。
逢甲大學校長 李秉乾
|推薦序:賴世剛|
城鄉規劃作為一個專業學門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情。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的城市及區域規劃系肇始於1913年;中國大陸的同濟大學於1952年創辦城市規劃專業,並於2011年才將城鄉規劃編為一級學科;我國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于1968年成立都市計畫研究所,是臺灣都市計畫教育的濫觴。相較於其他學門,城鄉規劃算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學門;因此,城鄉規劃學門到目前為止仍沒有統一的理論,使得它的入門門檻很低,只要稍有生活經驗的人,便可對城鄉規劃的概念掌握一二。然而學習城鄉規劃專業如同學習英文,雖然門檻不高,只要熟背26個英文字母便可啷啷上口,但是如果要學得專精,並不容易。以美國伊利諾規劃學派為例,它歷經了一百年的發展,直到最近才由Lewis D. Hopkins教授竟其一生的研究集其大成,將城市發展的規劃邏輯從經濟學、作業研究及區域科學等加以系統性地整理並闡述,形成一個城鄉規劃的知識體系。值得注意的是,城鄉規劃僅僅是美好生活的充分條件,不是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城鄉規劃不是促成美好生活的唯一方式,其他諸如行政、法規及治理,都是促成美好生活的不同但又不可或缺的手法。 韓乾教授是筆者十分敬重的城市規劃與管理專業的前輩及知名學者,筆者實在沒有資格來寫推薦序,但是在韓教授的盛情邀約下,筆者只好勉強為之。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筆,從歷史的觀點,將城鄉規劃的理由、正當性、程式、倫理及方法做了一個完整的梳理,並介紹了當代的規劃思潮及未來的趨勢,是一本對城鄉規劃有深入見解,但又不失易讀性的難得好書。不論是對城鄉規劃的初學者或是城鄉規劃的資深專業人士而言,本書值得一讀、再讀並予以珍藏。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賴世剛 教授
|推薦序:劉廣珠|
隨著城鎮化水準不斷提高,城市人口不斷增加,發達國家城鎮化率已經達到80%以上。城鄉人口的流動,城市邊界的擴延,城市和鄉村都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在這種發展和變化中,如何讓居住在城市和鄉村的人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擺在城市研究、規劃、建設和管理人員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我主要從事城市管理研究,深知目前城市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都與前期的城市規劃密切相關。例如:(1)城市和鄉村協調發展問題。城鎮化發展到一定水準後,鄉村人口流出,出現空心村,如何建設發展這些不適合大規模城鎮化開發的地區?(2)大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問題。大城市發展的同時中小城鎮如何開發、創建、改造和發展?(3)城市化進程中經濟發展問題。經濟發展,GDP增長,如何保護城市古建築和原有風貌,避免「拆毀性建設」?(4)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匹配問題。城鎮化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集聚,農業用地按相應比例轉化為城市建設用地,如何保證失地農民能夠融入城市?(5)城市人口構成問題。城市是不同職業人口組成的,如何保證城市中不同人口的比例?(6)城市土地結構問題。如何保證城市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比例合理?(7)城市規模與資源承載能力問題。如何保證城市經濟規模、人口規模、產業結構與城市水資源、土地資源、環境容量一致? 每一個城市都有其產生原因和發展歷史,任何城市規劃都必須充分考慮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已有的城市特色,在此基礎上規劃未來發展,因此各個城市的規劃都不相同。但是,無論什麼樣的規劃,其思想都是一樣的,即讓生活更美好。從這一點上看,城市規劃的思想比具體方法和知識更具有普遍意義和指導意義。一本城市規劃的書,可以有三個層次,最低層次告訴人們規劃的知識,第二個層次告訴人們規劃的方法,最高層次告訴人們規劃的思想。韓教授的《城鄉規劃讓生活更美好:理念篇》就是一本告訴人們規劃思想的書。 城鄉規劃,不但是該專業的學生、從業人員必須掌握的知識,也是城市建築、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管理、城市研究專業的學生、從業人員必須掌握的知識,還是所有關注城鄉發展人們必備的知識。韓教授的《城鄉規劃讓生活更美好:理念篇》為大家提供了一本獲得這些知識的書。 《城鄉規劃讓生活更美好:理念篇》一書是韓教授多年研究之總結,規劃思想之精華。全書共十章,從多個角度對城市規劃進行了闡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既可以提供給學術研究作參考,也可以提供給學生學習作教材,還可以提供給廣大讀者作為瞭解認識城市的讀本。 《城鄉規劃讓生活更美好:理念篇》出版,可喜可賀。韓教授邀請我作序,作為晚輩實不敢當。韓教授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是我學習的榜樣。能在第一時間拜讀韓教授的新作,十分榮幸,也收益匪淺。韓教授不顧高齡之軀,筆耕不輟,著書立說,獻身科學之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在韓教授一再邀請下,我把讀後的感想寫出來與大家分享,不敢稱序,實為心得。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常務理事、城市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劉廣珠 教授
|推薦序:莊睦雄|
福智日常法師指出:「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教育要提升除了需要一群人,還需要有好的教材,欣聞韓乾老師將畢生的研究理念轉化為著作──《城鄉規劃讓生活更美好:理念篇》,令人歡欣鼓舞,尤其是將規劃的招式去除,深談思想、理念與作為,引領城鄉規劃思想與理念架構之建立,著實讓城市規劃與管理者打通任督二脈,思路更加廣闊,恰是規劃的最高境界。韓老師從善待土地與環境切入,點滴引導城市形成、規劃緣由、經典分析以及規劃之道,從而細說藏在細節的真理、土地與環境倫理、城市開放空間的重要性與規劃邏輯,進一步勾勒城市規劃創新意涵與因應氣候變遷下的明日城市願景,著實是城鄉規劃之經典、城市管理之衣缽。 城市管理學會以科際整合的觀點研發城市管理前沿理論與創新科技,並提供城市規劃、治理、行政與法規的學術交流平台,探討並解決因全球城市化所產生的城市問題,提升城市管理的學術研究與實務操作,並進而改善人居環境為宗旨。著眼於韓老師《城鄉規劃讓生活更美好:理念篇》,城市管理學會也期待韓老師彙整創新的研究思維,接續完成《城鄉規劃讓生活更美好:實踐篇》,城市管理學會鄭重的推薦韓老師的巨著,城鄉規劃是硬道理;城市管理是軟著陸,共創美好的生活。
中華城市管理學會理事長 莊睦雄
|
 韓乾
學歷: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資源經濟學博士 經歷:逢甲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主任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教授 東海大學景觀系兼任教授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交換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交換教授 南京農業大學訪問教授及兼任教授 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兼任教授 政治大學客座副教授 歷任考試院典試委員 土地估價學會理事長 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委員 浙江大學訪問教授 東北農學大學訪問教授 北京大學訪問教授 著作: 《土地資源環境經濟學》、《研究方法原理》 翻譯:《都市土地經濟學》 審定:《研究設計與社會量測》
|
推薦序:高承恕 推薦序:李秉乾 推薦序:賴世剛 推薦序:劉廣珠 推薦序:莊睦雄 作者序
第一章 善待土地,是城鄉規劃的第一步 我們必須把人造環境與自然環境看作是一個整體的系統。
第二章 你知道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嗎? 城市的功能是什麼?城市要達成的目的是什麼?
第三章 這些是我們需要城鄉規劃的理由 規劃的重點不在於發展出一套樣版式的規劃程序模式,而是在於先培養一個理 想的規劃理念與願景。
第四章 回首來時路,那些改變城市的人與他們的思想 一個人所擁有的想像力,終將能夠改變歷史。
第五章 珍雅各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她的規劃理念與原則,並不是基於什麼高深的規劃理論,而是根據她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所體會到的城市經驗。
第六章 城市文化,那些藏在磚牆與街角的故事 文化讓我們知道我們是誰,包括我們整體的信仰、態度與習慣。通俗一點說,是如何過日子、飲食、表現感情、在都市地區的行為。
第七章 原來土地與環境也講究倫理呀 土地倫理就是當你做一件事情時,能夠保持生物界的完整、穩定和美,就對了,否則就錯了。
第八章 原來城市也要呼吸 開放空間並不是為了建築物而存在的,它本身就是一個建築物,只是沒有頂蓋罷了。周邊的建築物是提供給在開放空間活動的人,遮風避雨及取暖的設施。
第九章 未來城市規劃要有什麼新點子? 新都市主義的基本原則,在於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過我們的都市生活,如何把城市的硬體設計,和社會的目標、社區意識聯接起來,提供另一種生活方式。
第十章 氣候變遷下的明日城市 我們傳統的都市規劃做法,是用工程的方式使單一元素最佳化,並不注意它與整體系統中其他元素之間的關係。
|
|